您好,欢迎访问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首页,官网,登陆,app,下载
全国咨询热线16597653369
星空体育官方网站

星空体育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星空体育:碳中和之建筑节能——BIM、装配式、绿色建材齐发力
发布时间:2024-06-26 15:35浏览次数:
来源:雪球App,作者: 安盛财经,(https://xueqiu.com/3797338236/228611854)1 建筑节能:BIM、装配式、绿色建材齐发力 (1)设计是关键,信息化是重要保障,BIM 加快推广 前端设计是实现零能耗建筑的关键,不同的建筑设计将造成能耗的较大差别。在迈向零能 耗建筑的过程中,根据能耗目标实现的难易程度表现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 能耗建筑三种形式。超低能耗建筑是近零能耗建筑的初级表现形式,通过被动式设计降低 建筑冷热需求,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提升能源系统的能效。在这个过程中,前端被动式设计对建筑性能有决定性影响,将影响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在实现室内舒适度的同时降 低建筑能耗,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建筑节能手段。 我国已将建筑节能设计纳入强制性要求,建筑信息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建筑节 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后文简称《通用规范》)中,指出新建居 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平均设计能耗水平应在 2016 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分别降低 30%和 20%,碳排放强度应降低 40%。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可以很大程度降低能源消耗量,为实现零碳建筑助力。然而,由于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各种因素的相互 影响,难以直接判断建筑设计的优劣。例如,加大外窗面积可改善自然采光,但在冬季夜 间将增大热量消耗,同时在夏季由于太阳光辐射通过窗户进入室内致使空调能耗增加。这 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详细模拟测试和比较。 BIM 技术是建筑信息化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建筑设计的效率和品质,使得相关节能设 计措施快速准确应用。我国的建筑信息化开始于九五时期的“甩图板”工程,算量计价软件、电 子投招标的推广带动了建筑行业信息化的进一步落地。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BIM 技术通过流程化、数字化和参数化的方式实现协 同设计,减少各单位间的协作成本,同时通过软件和插件应用实现碳排放监测和能耗实时管 理,进而确定最佳节能设计方案,保障项目建设的经济、节能以及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国家及地方相继出台 BIM 推进政策,十四五规划指明发展新方向。2011 年,住建部发布的 《2011-2015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第一次将 BIM 纳入信息化标准建设的重要内容,2016 年住建部发布《2016-2020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BIM 成为十三五建筑业重点 推广的五大信息技术之首。在住建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到 BIM 标准体系的搭建,并指出要加快推进 BIM 技术在工程全寿命期的集成应用,到 2025 年基 本形成 BIM 技术框架和标准体系。各省市也相继出台 BIM 推广应用文件。在深圳印发的《关 于加快推进 BIM 技术应用的实施意见(试行)》中,要求自 2022 年起新建(立项、核准备案) 市区政府投资和国有资金投资建设项目、市区重大项目、重点片区工程项目全面实施 BIM 技术应用,济南市人民政府也计划 2023 年新建住宅建筑实现 100%BIM 交付。 在政策及建筑节能增效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我国 BIM 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根据华经产业研 究院,2020 年我国 BIM 市场规模为 119.1 亿元,同比增速 35%,2017-2020 年 CAGR 为 31%,高于 TransparencyMarket 统计的全球 BIM 市场 16%的 CAGR。2015 年住建部发布 的《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到 2020 年底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 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 BIM 应用。 根据建设通大数据 研究院的统计,截至 2022 年 3 月 24 日,符合相关要求的企业数量达 10,217 家。从 BIM 投入来看,主要包括购置、咨询培训和维护升级支出,锐观咨询统计数据中施工企业每年 BIM 投入约为 123 万元,华经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中 2021 年施工企业 BIM 投入超过 100 万的企业占比最高,为 44.84%。此外,中国建筑业协会、(002410 CH)联合发布 的《中国建筑业企业 BIM 应用分析报告》指出,施工企业在 BlM 上的投入以每年 30%左右 的速度增长。我们假设企业数量维持 10,217 家不变,按照每家企业 BIM 系统每年投入 150 万以及 30%的年增长率计算,预计 2022/2023/2024 年我国 BIM 的市场规模为 153/199/254 亿元。 BIM 中游行业壁垒较高,运维环节有望产生长期价值。我国 BIM 产业链参与主体包括上游 设备服务供应商、中游设计商和咨询商、下游施工商: BIM 技术平台提供图形引擎,图形引擎是开发 BIM 项目管理平台的关键部分,以国际厂商为主,国产化率有待提升,代表企业、云建信、Autodesk;软件公司技术对业务数据的贡 献能力有限,未来外包模式预计将逐步转化为自有模式,与中游进行融合。 BIM 要求具有综合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使用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外,还必须 深入了解行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标准、相关技术和应用环境,并能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区 域的特点进行合理规划设计。 BIM 下游需求主体是施工方,需求内容包括运维、培训、咨询和产品,施工方通过深化 BIM 设计模型以生成施工图 BIM 模型,并负责 BIM 模型中项目数据信息的收集与更新等。 (2)装配式政策目标明确,钢构制造受益弹性大 根据 CABEE,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 1%,约占建筑全过程碳排放的 2%,虽然在整体建筑碳排放中占比相对较小,但是由于一方面施工活动在短时间内会产生 大量的碳排放,另一方面,施工中可以更加节省建筑材料、对设备和系统进行优化选择,并对后期的运维管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减排同样重要,各国纷纷实施推广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相比传统现浇建筑,其在建造和拆除阶段可显著降低碳排放,根据 中建科技,装配式建筑在建造过程可实现碳减排 10%-20%。 我国建筑工业化起步较晚,目标及标准确定后迎来快速发展。2017 年住建部出台《“十三 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方案规定:到 2020 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分别大于 20%、15%和 10%,到 2025 年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占比达 30%。同年 12 月发布《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我国装配式迎来快速发展。 根据结构体系划分,装配式建筑大致可分为预制混凝土结构(PC)、钢结构(PS)和木结 构三大类,目前主流结构仍以 PC 为主,在住宅中渗透率较高,而钢结构则主要应用在大 跨度厂房、体育馆、超高层办公楼等工业和公共建筑。根据住建部,2019 年新开工的装配 式建筑中,PC 结构占比 65%,钢结构占比 31%;2021 年 PC 结构占比 66%,钢结构占比 28%,PC 由于其成本优势、住宅使用接受度较高等原因仍领先发展。但从碳排放角度来看,钢结构优于 PC 结构,根据孟昊杰 2018 年 11 月在论文《装配式建筑施工碳排放计算及影 响因素分析》中对秦皇岛青年公寓案例项目的测算,钢结构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约为 PC 结构的 56%,此外钢结构材料相比 PC 具备较好的可回收性可实现间接节能降碳,基于此 政策对于钢结构支持力度渐大。 按照装配式建筑交付流程来看,产业链主要分为设计、制造和装修三大环节。传统建筑的 建设程序为设计-主体结构-二次结构-装修水电,装配式建筑虽然没有改变大类划分,但在 前端的设计环节增加了构件深化设计,在中端的施工环节增加了工厂构件制造,区别于传 统设计可在施工环节进行差错变更,“零变更”的目标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环节提出更高要 求,因此前端设计环节掌握核心技术以及科技运用成熟的企业更容易形成竞争壁垒,而构件的交付能力和成本优势则是制造环节最核心的竞争力,装配式装修尚处于起步阶段。 我们根据住建部规定的 2025 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30%,钢结构行业“十四 五”规划提出的 2025 年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 15%以上的目标,测算 2025 年末装配式产业链市场规模预计达 2.58 万亿,“十四五”期间 CAGR 约 7.6%,其中钢结构 模式虽成本仍有劣势,但在建筑节能减排方面具备较大优势,双碳目标下有望获得政策青 睐,“十四五”CAGR 约 17.5%;装配式装修由于刚处于发展初期,基数较低,有望随着产业 成熟迎来较快增长,“十四五”CAGR 约 16.6%。主要假设如下: 1)2021 年新建建筑面积 30.2 万亿㎡,考虑到 22 年受政策调控影响,商品房新建 建筑竣工面积预计会进一步下滑(22 年 1-4 月为-11.9%),公共建筑受稳增长影响,需求预 计有所改善,假设综合影响下 22 年新建建筑面积增速-8.0%,2023-2025 年增速恢复至常 规增速水平-2.0%; 2)2025 年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开工建筑面积为 30%,“十四五”期间匀速实现; 3)2025 年钢结构模式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达 15%,以 3.0/5.0/6.0/7.6pct 的速度提 升,关于 PC、PS 造价预测,假设成本分为直接成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间接成 本(组织措施费、管理费、规费)、利润和税金四大类; 4)根据行业经验,传统建筑设计的单平米收费在 30-40 元(对应建筑单平造价的 1%-2%),而装配式建筑额外增加的深化设计和精细化设计部分可增加每平米设计费约 10 元;根据行 业经验,2019 年装配式装修单价预计 2500 元/㎡,假设在产品迭代下每年下降 8%。 (3)改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是建筑运行节能重要手段 根据《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建筑运行阶段能耗主要来自暖通空调系统、生活热水系统、照明及电梯系统,不考虑农村建筑,我们估算暖通空调、生活热水、照明及电梯能耗分别 占比 48%/15%/8%。 1)暖通空调系统通过交换冷热能量的形式实现空调对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通排风的作用,其中 70%以上的暖通空调系统能耗是由于围护结构的传热造成。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蓄热放热能力是影响暖通系统能耗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可以实现 节能。围护结构主要涉及外墙、内墙、门窗、屋面和地面,其中,窗户是一种特殊组件,其传热系数通常是建筑其他组件的 5 倍,热损失约占围护结构总热损失 40%-70%,外墙和屋面的热损失占比约 20%-40%。在节能手段上,改善门窗绝热性能可以使用更换 窗框材料、使用节能玻璃、采取遮阳措施,外墙和屋面保温可以设置保温层、使用保温 材料和防水材料。 2)生活热水系统是建筑给排水设计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热源、散热设备、控制系统、管 路系统等,其能耗主要与热源和管路系统有关,通过使用高能效锅炉、太阳能等热源以 及节能管材可以降低这一环节能耗。 3)照明系统是由照明控制装置及控制软件、灯具、光源等设备构成,以实现特定区域照明 功能的系统。我国照明系统用电量占整个社会的用电量超 10%,其主要能耗由灯具产生,照明系统节能可以通过选用 LED 灯、低压荧光灯等节能照明器材以及智能照明控 制系统等方式实现。星空体育 4)电梯系统主要包括电气控制系统、曳引系统、导向系统等,电梯是高层建筑最大能耗设 备之一。据中国电梯协会测算估计,我国平均每部电梯每天耗电量约 40kWh,约占整个建筑能耗的 5%,电梯系统节能主要通过对电梯内部系统进行调整升级的方式实现,包括加装电能回馈装置、采用永磁无齿型曳引机等。 我们主要聚焦建筑运行阶段节能要求提升对建筑材料的影响,故以下将重点分析优化暖通空调系统涉及的节能玻璃、遮阳材料和保温材料。 节能玻璃:预计 22-25 年用量需求 CAGR 约 20%,Low-E 玻璃政策强制力不强 门窗是围护结构中散热量最大的部分,是建筑节能的关键突破口,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 经济效益,改善方式多样。门窗保温环节,建筑造价 5%-10%的节能成本可实现 30%-75% 的节能收益。一般通过更换窗框材料、选用优质密封条、改善窗墙比、使用节能玻璃、采 取遮阳措施可以改善门窗的绝热性能,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热传导。玻璃是门 窗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据了门窗主要的传热量,节能玻璃逐步替代普通单层玻璃,有效减少建筑 门窗热量散失,降低制冷制热设施能耗。根据南玻集团 2020 年报,我国节能玻璃使用率尚 不足 15%,《通用规范》新标准下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外窗传热系数较旧标准分别下浮 0%-20%和 20%-40%,有望推动节能玻璃需求量提升。 若 2025 年新建建筑节能玻璃使用率提升至 50%,存量建筑年平均改造率 1%,则 2022-2 025 年节能玻璃需求面积复合增速预计 20%。新建建筑方面,2021 年我 国民用建筑竣工面积 36.8 亿㎡,门窗用玻璃占建筑面积比采用建筑企业玻璃消耗面积/房屋 竣工面积测算约 28%,据此估算 21 年窗户需求预计约 10.2 亿㎡,节能玻璃使用率近似为 26%。假设 22-25 年民用建筑3竣工面积增速为 0%,25 年节能玻璃使用率提升至 50%,则 25 年新建建筑市场节能玻璃需求预计达到 5.1 亿㎡,22-25 年 CAGR 约 18.3%。存量改造 方面,根据住建部,2020 年存量民用建筑面积约 378 亿㎡,按照既有节能玻璃使用率 15% 测算,则节能玻璃应用面积约 11.3 亿㎡,预计剩余改造需求空间约 94 亿㎡。 Low-E 玻璃是未来节能玻璃的应用主流。节能玻璃是指具有保温隔热特性的玻璃,主要包 括中空玻璃、热反射玻璃、夹层玻璃、Low-E 玻璃等。其中相较传统玻璃,Low-E 玻璃节 能效用和成本效用良好。节能方面,根据《我国 Low-E 节能玻璃推广应用现状分析》4中测 算,以全国每年新安装门窗 4 亿平方米测算,若均采用 Low-E 玻璃,相较于普通中空玻璃,每年可节能标准煤 870 万吨,减少 NOX和 SO2/ CO2 排放量 8/2100 万吨;成本方面,Lo w-E 中空玻璃较普通中空玻璃价格高 25%,假设门窗用玻璃占建筑面积的 20%,使用 Low -E 中空玻璃可节省 60%以上的采暖和制冷费用,以 100m2 房屋计算,大约 2.8 年即可收回 采用 Low-E 玻璃所增加的成本,长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渗透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但当前政策强制力不高。目前我国 Low-E 玻璃主要 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领域,根据行业调研,截至 2021 年预计渗透率不足 15%,与海外发 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德国/韩国/波兰 Low-E 玻璃使用率分别达 92%/90%/75%,随着节能 减排政策持续推进,建筑节能要求不断提高,Low-E 玻璃在普通公共建筑、民用住宅领域 的需求有望不断增长,但政策强制力不高。 欧美等国家的 Low-E 玻璃渗透率很高主要得益 于其政策上的强制规定,根据欧洲平板玻璃协会 2005 年的报告,1991 年欧洲各国宣布于 1995 年强制采用 Low-E 中空玻璃后,Low-E 中空玻璃的市场占有率直线上升。而我国主要 通过整体建筑技术的提升实现节能要求,并未对该单一产品做出强制应用要求,且我国气 候区域较多,对于寒冷和严寒地区外窗传热系数限值要求多小于 2.0,对 Low-E 有较强需 求,但夏热冬暖、夏热冬冷、温和地区基本均大于 2.0,普通玻璃即可满足需求。 供给端,Low-E 节能玻璃作为中高端产品,龙头产能集中度约 25%。相比于普通玻璃的生 产,节能玻璃需要经过更难的深加工,在技术水平和资金投入上要求更高,往往小厂生产 出来的玻璃品控无法保证,因此节能玻璃是玻璃产业链中较为中高端的产品。市场参与主 体主要是台玻集团(1802 TW)、(0868 HK)、(601636 CH)、 A (000012 CH)、(600819 CH)、(600586 CH)等传统龙头企业,2021 年 TOP5 企业 Low-E 产能市占率约为 25%。此外据南玻集团公告,其高品质节能环保 Low-E 中空玻璃在国内高端市场占有率超 40%。 遮阳材料:需求增加+渗透率提升,预计功能性遮阳 22-25 年销售额 CAGR 约 23% 建筑遮阳能够降低空调制冷和采暖能耗,通过遮阳的设置可以防止阳光辐射直接进入室内, 在节能的同时有效的改善室内环境,且投资少经济性较强。根据建筑遮阳行业协会,窗户 遮阳节约能耗约是建筑能耗的 10%到 24%,但用于遮阳的建筑投资不足 2%。因此良好的 遮阳设计不仅是影响建筑形体和美感的关键要素,还节省能耗降低成本。 根据遮阳设施的安装位置不同可分为三种,即外遮阳、内遮阳和中遮阳。外遮阳的优点是 太阳辐射在遮阳层上所产生的热量停留在建筑外部,散热性好,缺点是保护维护比较难; 内遮阳优点是安装方便、安全,不破坏建筑外立面,且因构件位于室内,便于维护和清洁。窗玻璃中置式遮阳兼具外遮阳和内遮阳的特点,遮阳设施通常位于双层玻璃的中间,与窗 框及玻璃组合成为整扇窗户,有着较强的整体性,一般是由工厂一体生产成型。 近年遮阳材料行业销售额维持小幅增长,2021 年遮阳材料行业销售额 6564.4 亿元,2019-2021 年复合增速约 4.9%,根据中国建筑遮阳行业协会,到 2025 年国内建筑遮阳行 业销售额预计可达到 11582 亿元,对应 21-25 年 CAGR 约 15.3%。遮阳行业主要包含五大 类产品:布艺窗帘、功能性遮阳产品、外遮阳产品、配套产品和竹草藤麻窗帘,其中布艺 窗帘为主要产品,21 年市场份额约 92.3%。 功能性遮阳材料具备多种功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补充。相对于传统遮阳材料,功能性遮 阳材料具备遮阳、调光、节能、防污、阻燃等多种功能,建筑在采用功能性遮阳材料后,太阳辐射强度由 100%下降为 14%-35%,功能性遮阳材料有效阻断了太阳产生的热空气与 建筑物之间的对流,同时过滤眩光,获取自然光线,提高视觉舒适度,符合国家绿色建材 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 在节能需求提升的趋势下,我国功能性遮阳材料市场渗透率有较高的提升空间。我国功能 性遮阳行业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阶段,市场渗透率较低,2021 年我国功能性遮阳产品销 售额为 216.3 亿元,同比 4.0%,在整体建筑遮阳行业的渗透率仅为 3.30%。但功能性遮阳 产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是建筑遮阳主流产品,普及率和更换率较高,根据 ISIB World 数据,2011 年美国功能性遮阳产品渗透率达 79%,其中 75%为居民消费。我国未来渗透率有较高 提升空间,根据中国建筑遮阳行业协会的预测,到 2025 年国内功能性建筑遮阳行业市场规 模将达到 500 亿元,2022-2025 年均复合增速为 23.3%,渗透率提升至 4.87%。 我国功能性遮阳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形成三大梯队。据中国建筑遮阳材料协会统计,2021 年我国功能性遮阳材料企业数量达到 3000 家,其中规模以上(3000 万元以上)收入 规模企业 180 余家。我国建筑遮阳行业中参与竞争的厂商根据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毛利率、目标市场分为三个层次明显的梯队,第一梯队面向中高端市场,产品质量高、拥 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毛利率水平较高,约有十余家公司,占有 20%的市场份额,其中三家 龙头企业、、 2021 年市场份额约为 5.4%。第二梯队为中等规模 公司,约占据 30%-40%的市场份额。第三梯队则是数量众多的作坊式企业,产品主要供应 国内低端市场,以价格竞争为主要竞争方式,毛利率较低,占据 40%-50%的市场份额。 保温材料:本轮标准提升带动增量市场较小,新材料能否突围更值得关注 外墙和屋面是仅次于门窗热量损失较多的部分,改善其保温能力也是当前建筑工程领域主 流节能技术之一。提升外墙和屋面的保温能力主要通过设置保温层、使用保温材料实现。与此前的标准相比,《通用规范》中对部分地区公共建筑、夏热冬冷居建、夏热冬暖居建、温和居建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要求显著提升。 保温板材逐步替代保温砂浆,EPS 板及岩棉为当前主流应用,其中 EPS 约占 70-80%。外 墙保温材料将气体限制于保温材料内的泡孔、层间等空间内,利用气体的低导热性质,使 之不能形成对流传热,从而实现保温隔热的效果。保温材料主要分为砂浆和板材两大类,我国保温行业发展初期保温系统较为单一,多使用保温砂浆,然而砂浆类保温材料导热系 数过高,无法满足北方和严寒地区的保温需求,因此主要用于建筑内分割供暖以及非供暖 房间的分割墙以及保温要求较低的南方地区。后期随着保温材料的不断发展以及节能要求 的不断提高,保温砂浆逐步被保温板材替代。保温板材主要分别有机、无机两大类,其中 有机保温材料以模塑聚苯板(EPS)为代表,无机保温材料以岩棉为代表。 当前节能标准的提升水平基本可以通过增加保温材料厚度来实现,按照 21 年保温材料市场 规模,预计带动增量市场 81 亿元。我们根据前文梳理的《通用规范》中对外墙和屋面热传 系数限值的要求,测算各类地区不同建筑需要增加的保温材料厚度,及由此带动的增量市 场空间,假设: 1)为简便计算,选取体形系数≤0.3 或者热惰性指标 D≤2.5 情况下规范要求及变化近似代表 同地区同类建筑要求; 2)建筑气候分区,按照省级行政单位近似划分以便统计区域建筑面积; 3)外墙面积/建筑面积约 0.6,屋面面积/建筑面积约 0.1; 4)截至 2020 年末,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过 238 亿㎡,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比超过 63%,剩余存量待改造面积 140 亿㎡,假设未来 10 年改造完成,年均改造 14 亿㎡; 5)所有建筑均采用 EPS 保温材料,当前市场价 11490 元/吨(230 元/m³)测算近似材料市 场增量。 就外墙保温来看,仅依靠增加保温材料厚度恐无法满足节能标准持续提升的要求,节能效 果趋弱经济性下降,且过度增厚亦可能出现安全脱落问题,气凝胶、真空绝热板以及保温 装饰一体板等快速发展,逐步替代传统外墙保温材料。 根据《办公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厚度 优化研究》分析,虽然地区和保温材料的选择会对节能效果有所影响,但能耗随着保温层 厚度的变化趋势及节能效果基本相同,通常呈现先迅速下降后趋于平稳甚或缓慢上升,案 例办公建筑显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保温材料在 0-100mm 范围内时,下降趋势较明显,厚度为 100mm 时,节能率基本可以达到 10%左右,此后保温材料厚度 增加节能效果逐渐减弱,而在夏热冬暖地区总能耗从 60mm 厚度左右就开始上升。此外,随着节能效果趋弱,尽管部分地区建筑物持续增加保温层厚度仍可继续降低能耗,但投资 费用的增长会导致经济性下降,且质量施工难度的增加也会带来安全隐患。 我国外保温市场阶段性行业竞争格局仍以区域化小散企业为主,重点保温企业的收入规模 较小,市场占有率较低, 其中保温装饰一体板技术壁垒较高,头部效应明显 防水性能上,主流保温系统在保证防水性能的协同方面存在设计与施工方面的种种不足,无论是倒置式屋面构造还是正置式屋面构造均存在防水层破损时下部层次“串水”的问题,存 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保温功能上,传统的倒置式屋面构造完全将保温层暴露在防水层上方,保温层易进水、吸水,降低了隔热效果;而正置式屋面虽然将保温层置于防水层下方,但 一旦防水层破损,也会一定程度降低保温隔热效果。一体板将防水层和保温层复合成有机 整体,施工时通过防水粘结砂浆与基层牢固粘结,使保温层与基层、保温层与防水层之间 均可以消除窜水层,达到了“皮肤式”的防水效果。星空体育 2 建筑产能:光伏建筑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光能利用日益成熟,成本优化推动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高速增长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生物质能、地热能、地温热源热能、海洋能等,其中与建筑较为相关的主要是太阳能、风能、地温热源热能及生物质能。太阳能在建筑中 的利用包括光热应用和光电应用;风能除了自然通风等被动式利用,与建筑物的结合主要 体现在高层建筑物之间或楼顶应用小型风力发电;地源热泵是利用浅层地能进行供热制冷 的新型能源利用技术,因其具有稳定、储量大、分布广泛等特点,在建筑供热领域得到广 泛应用,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地热主要用于夏季供冷和冬季供暖方面;生物质能开发潜力 巨大,在建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农村沼气利用、城市垃圾焚烧热电联产等。由于被动式 利用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环节,本章主要分析主动式利用情况,其中太阳能在建筑中应用 与建筑建材企业更为相关,因此本章将聚焦于此重点讨论。 根据《通用规范》,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太阳能系统可分为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太 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光热(PV/T)系统,均可安装在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上。根 据住建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中推动太阳能建筑应用部分,根据太阳 能资源条件、建筑利用条件和用能需求,统筹太阳能光伏和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应用,宜 电则电,宜热则热。其中,提出在城市酒店、学校和医院等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中 积极推广太阳能光热技术。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暖系统、太阳能供暖空调等复合应 用系统。在传统的热水领域,已进入存量时代趋于饱和;太阳能采暖处于起步阶段,渐成 为行业利润增长以及市场拓展的新空间,但更多是利于足太阳能集热产品侧;在热发电方 面,根据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研究发现,相较光伏、风电、核电和燃煤系统的生命 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太阳能热发电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最低,但当前太阳能光伏系统 以技术成熟和高渗透率获得市场更高青睐。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指光伏建筑,光伏建筑包括 BAPV(建筑物应用光伏)和 BIPV(建 筑光伏一体化)两种类型,均归属于分布式光伏,其中 BAPV 由于其附加属性,比较适合 既有建筑改造,对于新建项目,BIPV 则更具经济性和环保性,作为建筑体一部分在美观、使用寿命、受力、防水、维护等方面均拥有优势。 近年随着光伏成本快速下降,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具备经济性,装机容量快速增长。据 能源局和光伏行业协会,近 10 年来光伏发电项目单位千瓦平均造价下降 75%,2021 年全 投资模型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 1800 小时、1500 小时、1200 小时、1000 小时等效利 用小时数的 LCOE 分别为 0.19、0.22、0.28、0.33 元/kWh。目前国内分布式光伏主要分布 在山东、河北、河南、浙江等省份,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也都具有经济性。2016-2021 年分 布式光伏装机容量 CAGR 达 59.8%,截至 2021 年底,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 107.5GW,当年新增装机容量 29.2GW,2021 年户用/工商业光伏分别新增装机 21.6/7.4GW,同比+113%/+37%。根据结合方式分,若按照 N-TechResearch 数据,2021 年全球 BIPV 新增装机规模约 1.925GW,我国大约 400MW 左右,约占当年国内分布式光 伏装机容量的 1.4%。 政策大力支持,非户用光伏有望率先发展 光伏建筑按照应用场景可以分为光伏屋顶、幕墙、遮阳板等,采用不同的安装方式、安装 在不同的部位、通风条件不同,都会对发电效果产生影响,倾 斜安装在屋顶位置,可能效果较好,功率可以实现 0%损失。光伏发电系统根据电池材料,可分为晶体硅电池和薄膜太阳电池,目前由于晶硅组件较高的发电效率和成本优势,市场 份额占比大约 95%,但薄膜组件具有透光性、弱光发电、衰减少、质量轻、对安装角度要 求低于晶硅组件等特点,因此在光伏建筑部分应用场景下具有优势。 户用光伏迎来快速增长,当前渗透率仍较低约 1.4%,若渗透率达 10%,累计户用装机预计 467.5GW。2021 年新增户用光伏新增装机 21.6GW,同比增长 113%,在当年新增装机占 比达到 39%,其中山东、河北、河南三省的新增规模合计 16.4GW,占比达 76%。 我国户用光伏行业起步较晚,2013 年开始发展,2017 年为爆发元年,2018 年受光伏补贴下降的 “531”新政影响市场下行,2019 年在能源局出台积极政策后逐渐恢复,2020 年以来由于经 济性提升、政策补贴力度较高、电网服务持续优化、普通大众认知和接受度提升、分布式 安装商群体日益成熟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迎来快速增长。我国户用光伏的应用场景主要在 农村,采用 BAPV 方式,根据统计局,2020 年我国乡村户数约为 1.87 亿户,截至 2021 年末户用光伏累计安装量预计超过 255 万套,渗透率约 1.4%,根据光伏盒子对各省户用装 机和装机户数的统计,我们选用 2021 年装机规模前八省(合计占总装机比 92.3%)户均装 机的平均值 25kw,若渗透率达到 10%,累计户用装机可达 467.5GW。星空体育 非户用光伏建筑特别是 BIPV 现阶段主要受政策驱动,政府建筑、公共建筑、厂房等建筑 物的屋顶光伏系统有望率先发展。尽管光伏建筑理论上已具备较好经济性,不考虑补贴的 情况下,以 BIPV 为例,项目平均回收期 9-10 年,但行业处于发展初期,与建筑结合的相 关产品,存在安全性、经济性、热工属性、工程标准体系等问题待完善验证:1)光伏发电 特性与建筑用能协同技术不完善;2)BIPV 相关产品、工程标准体系不健全,甚至缺失;3)建筑光伏发电系统检测认证能力不足;4)产品设计生产,对建筑安全、防火等性能考虑不 足;5)建设、使用、业主等相关方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6)收益分配及并网、隔墙售 电等配套政策不完善等。 “十四五”屋顶/幕墙 BIPV 市场预计分别为 1455/500 亿 屋顶光伏待开发资源丰富,政策首次明确量化目标。2021 年 6 月,国家能源局正式下发《关 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明确党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 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 50%;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 伏发电比例不低于 40%;工商业厂房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 30%;农村居 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 20%;而《碳达峰行动方案》中首次提出,到 2025 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 50%。参考华泰环保与公用事业 组(《分布式光伏:下一个蓝海市场》20220214)测算,2021/2025 年末屋顶总面积为 140/172 亿平方米,预计国内屋顶分布式光伏潜在装机规模分别为 2256GW/2932GW,其中 2025 年工业/商业/公共建筑潜在装机规模分别为 898GW/175GW/278GW。 “十四五”非住宅新建/存量改造屋顶光伏装机需求预计分别为 114GW/104GW。屋面 BIPV 方面,应用薄膜或晶硅均可,根据我们在华泰建筑建材(《建筑节能专题:薄膜 BIPV 春潮 涌动》20220406)报告中分析,当前屋面更适合采用晶硅。我们假设到 2025 年新建屋顶 中工商业及公共建筑光伏安装比例达 50%,存量屋顶光伏改造比例合计达 9%(6.48 亿㎡),并假设其中 BIPV 的渗透率持续提升(新建建筑中比例更高),预计“十四五”我国屋顶光伏 市场需求有望达 218GW。 建筑物立面光伏改造难度和成本较高,因此我们预测光伏幕墙当前主要需求来源于新建建 筑 BIPV 模式,根据华泰建筑建材(《建筑节能专题:薄膜 BIPV 春潮涌动》20220406)分 析测算,薄膜电池相比晶硅的优势将在建筑立面体现得更为突出,因此仅考虑其与建筑幕 墙结合使用,预计2022-2025年可安装薄膜电池BIPV的总建筑幕墙面积有望达3.55亿㎡,“十四五”期间薄膜 BIPV 幕墙的整体市场有望达 500 亿元。 材料弹性大工程弹性小,建筑企业重在渠道价值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我们认为光伏建筑市场增量主要来源于工商业、公共建筑的存量屋顶 改造增加光伏系统,对于新建建筑而言,更多是使用 BIPV 替代原有屋顶或幕墙,预计可使 得总投资增加 10%-20%。不论是存量改造采用 BAPV 或是新建采用 BIPV,建筑施工企业 渠道价值和优势更重于技术壁垒,将成为重要的流量入口和产品集成商。而对于组件、辅 材等材料商而言,光伏建筑的快速放量带动的均为增量市场,弹性较大。 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非住宅光伏建筑的主要竞争者包括建筑施工安装企业、建筑钢结 构企业、建筑装饰企业、光伏组件企业等,我们认为各方各有侧重,光伏企业侧重产品、建筑企业侧重渠道。中长期来看,产品是核心竞争力,特别是 BIPV 组件兼具光伏发电和建 材属性,除了要考虑组件本身的发电效率还需要更好地适配各种类型的建筑,因此我们认 为技术实力领先且已提前进场布局的企业有望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而短期来看,由于 BIPV 仍处在起步阶段,因此渠道是核心,建筑企业具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在项目开拓上或将拥 有更强的主导权,我们认为已开展跨行业合作的双方有望率先受益。3 节能服务:潜在市场空间广阔,竞争加剧头部效应渐显 “双碳”战略推动节能服务市场需求提升,“十四五”有望迎来中高速增长。节能服务产业是 指为项目或用能单位在节能减排方面提供节能服务和支持的产业,根据客户对能源的需求,借助于供给、分配及利用环节,提供尽可能有利于环境的,集前期节能诊断、节能改造设 计、中期融资、工程实施运行和后期节能跟踪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 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 2021 年为“碳中和元年”,为实现国家的双碳战 略目标,各级政府持续发力出台相关政策,拉动节能服务产业市场需求提升,为节能服务 产业注入强大。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于 2022 年 4 月发布 的《2021 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2012-2021 年节能服务行业总产值不断提升,CAGR 为 15.5%,2021 年总产值达 6069 亿元,同比增速 2.6%,若能消除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节能服务产业在“十四五”期间有望实现年均 10%-15%的增速,至 2025 年末,节能服务总 产值预计达到 1 万亿元。 节能提效领域信心提振,EMC 投资规模明显加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是节能服务 行业的主要业务模式。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为 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节能服务费或能源托管 费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随着节能服务行业的迅猛发展,EMC 项目投资 也迅速增加。除 2019 年受供给侧改革政策与取消 PPP 项目以奖代补政策的叠加影响下使 得投资规模下滑 2.6%外,近年来 EMC 投资规模同比增速约在 5%左右。2021 年,在“双碳” 政策下,用能行业迎来了由能源粗放管理向精细化使用的转变,其中节能提效是实现“碳中 和”的路径之一。在此背景下,节能提效领域信心提振,投资速度明显加快。2021 年 EMC 投资金额达 1384.2 亿元,同比增长 11.1%。 EMC 项目投资增加推动行业节能能力增长,节能减排效果显著。2021 年 EMC 项目新增投 资形成的年节约能力为 4,369 万吨标准煤,形成年减排二氧化碳 10,748 万吨。据《2021 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表示,新增年节能能力相当于节约 1.3 个三峡电站的发电能力,仅 此一项就可以为国家节约电力投资约 3,000 亿元。可见,节能与提高能效是最直接、最优 先、也是最经济的减排方式。节能服务产业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力量必将迎来新一轮 的发展热潮。 2020 年工业领域项目投资金额、节能贡献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按照不同的应用领域分为工 业领域、公共设施领域以及建筑领域7。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大量资源与能源被消耗,给 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压力,让更多的节能服务公司参与工业节能能够更好提高行业节能水平。2020 年工业、公共设施、建筑领域 EMC 项目投资金额占比分别为 71%、14%和 15%,工 业领域投资遥遥领先。从产值规模与贡献的节能率来看,工业项目仍占主导地位。 2021 年建筑领域 EMC 项目数量占比首次过半,建筑节能或成未来重要增长方向。根据中 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2021 年对 1419 个 EMC 项目抽样分析,工业领 域项目占项目总数的 39%;公共设施项目占项目总数的 10%;建筑领域项目占项目总数的 51%,其中公共机构建筑 29%,商业及工业建筑 22%。建筑领域项目数量大幅提升,占比 由 2020 年的 43%提升至 2021 年的 51%。从项目投资金比与节能贡献来看,建筑领域占 比最小,节能市场尚未有效释放,随着建筑节能要求提升有望拉动建筑节能领域快速发展。 项目合同类型呈现多元化,工程类数量占比最多。合同能源管理具体合同类型较为灵活,包括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BT/BOO/BOT、工程总承包/节能 工程、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设备购销和融资租赁等。据《2021 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2021 年 1419 个项目抽样分析中,工程总承包/节能工程类型个数最多占比 32.6%,节能效 益分享型次之占比 24.3%,此外由于“十四五”首年客户有较强的双碳咨询/规划需求,技术 咨询/技术服务类项目占比显著上升至 16.2%。合同期方面,抽样项目平均合同期为 6.8 年。其中,节能效益分享型平均合同期 7.2 年,能源费用托管型平均合同期 9.2 年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精装修工程(四标)BIM应用”荣获2020年“智建杯”中国智慧建造应用大赛金奖、“方正PCB高端智能化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工程)机电BIM应用”荣获2020年“智建杯”中国智慧建造应用大赛铜奖。公司将以智能化为导向,进一步通过装配化、BIM、3D应用、AR技术等智能科技在建筑装饰领域的应用,加快公司业务向战略纵深方向延伸和发展,进一步提升公司智能科技应用水平。此外,在分布式光伏电站方面,公司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深圳市宝鹰建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亿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分布式光伏电站、地面光伏电站或储能等项目领域进行合作开发、建设或推广应用。 :公司光伏建筑一体化业务正在稳步推进中。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东南绿建集成科技有限公司已与杭州钱塘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龙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三方强强联合,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东南绿建持股51%。该合资公司将共同开发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致力于开发适用市场的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同时推进BIPV相关施工、验收等国家地方标准或规范的建立。未来,公司将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政策,实现公司“EPC+装配式建筑+BIPV”的战略转型。 :新兴业务开拓渐有成效,光伏建筑布局加快。作为行业内较早推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公司研发的BIM+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已在自身近1000个工程项目中实现应用,同时通过旗下比姆泰客打包出售BIM+信息系统,2022H1实现新签项目10单,金额达518万元同增418%。在装配式建筑技术加盟方面,公司在疫情之下取得逆势发展,上半年再添两单,在江西和陕西省新增两个区域市场。在建筑光伏领域,公司投资设立专业子公司——精工绿碳光能,专门负责分布式光伏的EPC业务;与绿电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开发BIPV屋顶产品;与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共同推广天能瓦BIPV光伏分布式电站业务,2022年计划实现100MW销售规模。 :基于发展建筑光伏一体化战略,亚厦股份全资子公司浙江亚厦幕墙有限公司与龙焱能源将分别发挥各自在建筑施工、光伏发电领域的优势,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拓展、方案设计、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交流与合作。合作内容主要体现在建筑光伏一体化市场的共同拓展方面。据了解,双方将共同成立“亚厦-龙焱建筑光伏一体化联合实验室”进行合作成果分享及信息共享。亚厦股份表示,建筑光伏一体化业务模式与亚厦幕墙原有的幕墙工程业务,具备一定的协同效应,是建筑科技与光伏科技的联合应用。建筑光伏一体化市场的开拓,预计将加强亚厦幕墙业务产品竞争能力。 :海螺新材认真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主动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在巩固传统节能塑钢型材产业的基础上,公司分两期投资建设了广东英德铝材项目,开发了SPC无甲醛生态地板,在各基地公司积极实施高端门窗扩能,建成投产缅甸、泰国两个海外境外项目,公司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营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构建了“新型绿色建材+环保新材料”双主业发展新格局。海螺铝材及太阳能光伏材料是公司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公司新型铝型材可用来制作高端节能系统门窗和光伏组件、光伏边框、光伏支架等太阳能光伏发电配套材料。从安徽千亿基金成立来看,海螺新材有望借此迅速成为安徽国资碳中和方向改革先锋。 :启迪设计现已具备BIM正向设计、BIM全过程咨询、参数化设计、复杂结构找形与量化分析、城市场景数字孪生、应用软件二次开发的全方位设计咨询能力,也具备能源管理信息化、智慧园区及建筑运维管理、数字展示等应用平台的开发和部署能力。目前,启迪设计正致力于数字内容开发制作、数字场景应用集成等数字创意产业的研发及应用。通过与嘉力达的持续双向赋能,启迪设计现阶段碳中和业务布局愈发完整,公司业绩发掘新增长点,行业话语权也不断增强。同时,启迪设计总投资规模约16亿的若干集中电站、集中光热、集中能源站、分布式光伏项目也正在商务洽谈中,并有望在今年下半年落地签约一批新项目。 $宝鹰股份(SZ002047)$ $海螺新材(SZ000619)$ $东南网架(SZ002135)$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6597653369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