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首页,官网,登陆,app,下载
全国咨询热线16597653369
星空体育官方网站

星空体育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星空体育:建筑工程评价标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3-28 14:03浏览次数:
建筑工程评价标准篇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的应用主要分为听、看、查、评4个阶段,即是听汇报,查看工程实体,查验工程技术资料,验收组总结点评四个阶段来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综合地评价工作。 1 听汇报和查看工程实体工作的具体内容 1.1 听汇报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完成以后,工程将会进入验收阶段。在这个阶段,工程质量评价单位要对工程申报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具体建设过程的描述作仔细的听取工作。要求申报单位将建筑施工过程中项目立项开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各项工作进行有顺序的、完整的汇报。对于申报单位的汇报内容,质量验收者要对其中几点进行着重听取和分析: 1)建设单位项目立项的过程 对于建设单位项目理想过程中,设计、申报、审核的各个环节做仔细的听取工作。对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功能规划作出基本认识。同时,重新审核项目的合法性。 2)施工单位的汇报内容 对于施工单位的汇报听取工作,主要对施工单位的建设资格和项目建设的设计和各项标准进行听取。通过施工单位方面的汇报,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的规模、特点、难度进行理解。对施工采用的技术、设备、相关工艺进行记录和掌握,以用于工程实体的验收工作当中。 3)工程设计和勘察单位 结合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的汇报,对于建筑施工的总体设计进行初步的评估,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项目进行记录。同时对项目建设的设计标准和建筑的功能实现进行初步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工程实体的考察工作当中。 4)监理和业主单位 听取监理单位对工程各个环节的施工当中的评价和浏览监理单位的检测记录。在工程实体考察当中对施工效果和监理单位的工作效果同时进行评价。同时听取业主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结果的评价,以及对建筑功能方面的使用效果评价。 1.2 查看工程实体 通过听取申报单位的汇报内容,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单位需要对工程建设的结构功能具备大致的了解。随后制定详细的工程实体查看流程。通常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评价单位对建筑物的结构功能排除必要检查项目以外,其他为抽样检查。出样检查的比例基本为建筑整体的40%左右为宜。 建筑物工程实体的查看内容主要为建筑物外立面、屋面、室内、地下室及其他建筑构件的查看。对于外立面的查看工作主要观察建筑物外观线条和平面的流畅性和平整程度。同时观察外置设备和器材的完整程度和布设比例。对于建筑物屋面的查看工作主要针对电气线路、管道铺设以及其他设备的建设质量。观察要细致,同时需要记录在案以供整体评价时作为参看材料。对于室内的查看主要为粗装修和室内墙面、地面、顶板的建设质量检查。对于地下室及其他构件的查看主要针对消防安全方面进行。 2 查阅工程技术资料对建设总体作出评价 2.1工程技术资料的审查 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资料的审查要分为几个部分。其中最基本的是对工程建设中各个项目内容建设相关的施工证明和批文的审查。确保工程施工的整体流程合法正规进行。同时检查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记录材料,现场施工责任制度、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同方案等等。检查材料的主要目的是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建设规范进行项目建设。 2.2工程技术资料的分类 针对审查过程中建筑项目的不同建设内容和阶段,将审查的技术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大致可以分为: 1)地基材料 地基是项目建设的前提工序,通过审查地基建设的相关材料,对地基建设的承载力、地基强度、抗震能力等等进行记录和审查。 2)结构工程 主要针对建筑物主体结构中混凝土柱和钢筋的建设标准进行审查,同时审查建筑物主体的验收报告。 3)装修报告 对建筑物内的装修记录进行审查,同时审阅装修验收的各项指标记录。 4)消防电气工程 对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和电气铺设的设计和验收材料进行审查。结合我国消防安全的相关规范和电气设备建设的相关规范,审查的主要目的在于项目建设的安全性。 3总体评价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总体评价,要参考听、看、查过程中的各项材料记录进行整理和审核,评价单位根据项目整体建设的流程和建设结果对建筑物的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要以建筑工程的建筑质量为主要参考内容,以建筑工程的施工流程、工程特点、创新内容为补充内容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的总体评价。在肯定建筑物建设质量的同时,还需对建筑物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记录,同项目单位进行协商,共同寻找解决措施。 4结论 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在实际建筑项目施工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目前主要参考的是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这两部规范进行。对于项目施工建设的质量,评价要做到听、看、查的全面进行。提高评价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断的熟悉各项标准和规范,才能够确保对工程施工建设质量评价的公正可靠。 参考文献 [1]葛兴杰,杨晓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修编建议[J].工程质量,2009(3). [2]徐增洲.浅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8(20). 建筑工程评价标准篇2 中国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包括施工过程评价与工程管理方面评价。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应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第3.0.1条的规定。施工过程控制则应按照《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第八章要求的规定,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中国对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由现场质保条件、检测、质量记录、实测及观感功能等项目组成。评价分为A、B、C三级或A、C两级。A为100%的标准值;B为80%标准值;C为60%标准值。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对建立越南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有一定的启示。(a)现场质量保证条件检查项目的基本评价标准:具有相关规章制度、方案、措施等文件,有审批程序,方案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及可操作性,能认真落实,出现偏差能及时纠正的为A;具有相关文件、审批方案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实施一般的为B;具有相关文件并有审批,内容及针对性、执行一般的为C。(b)检测检查项目基本评价标准:检测项目一次检测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有均质性指标的均差值达到优的为A;经补救后检测或扩大二次检测达到要求,有均质性指标的均差值达到规定值的为C。(c)质量记录检查项目基本评价标准:材料、设备、构配件合格证、进场验收记录、试验报告、施工记录、施工试验资料、质量验收记录标准及质量试验报告等资料真实、有效、完整、内容填写正确,分类整理规范,审签手续完整的为A;资料真实、有效、完整、整理基本规范、审签手续完整的为B;资料真实、有效、内容审签基本完整的为C。(d)实测检查项目基本评价标准:检查项目实测值都达到规定值,且有80%项目的实测平均值小于规定值的80%时为A;全部项目实测值达到规定值得为B;当80%项目实测值达到规定值,其余20%值不大于规定值1.5倍(钢结构工程为1.2倍)的为C。(e)观感功能检查项目基本评价标准:将观感功能项目每项的评价分为好、一般、差三级。各项目都达到好的为A;80%及以上项目达到好,其余项目为一般的为B;50%及以上项目达到好,其余项目为一般,或个别项目经返修后达到一般的为C。 2越南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越南还没有一个组织机构,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标准,进行过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参考中国标准与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经验,结合越南现行的建筑法规,以一般建筑理论、实践经验和技术标准作为基础,采取以下步骤来评价越南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a)建立一个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必须清楚地规定各种评价方法,列举各种有关评价质量的准则。工程质量评价应按照工程建设特点,评价工程的各主要部位,列出主要质量指标,评价则按分值来表达结果。(b)评价体系建立的标准就是针对建筑承包商的建筑技术、质量给予评分,并专门为这项工作设计1套评分方法。通过该体系的评分系统可以对质量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客观地比较各工程之间的质量。优质工程评价总分应大于等于92分。优良工程评价总分应大于等于85分。统计相关资料,作为以后分析相关内容的数据基础。(c)该评价体系包含以下内容与意义:第一,评价建筑承包商的建筑技术。评价范围含建筑工程的不同部分,包括基础设施等,要求承包商按照规定的标准施工。评价结果以百分法显示。该评价体系主张对工地进行经常性检查,并记录每次检查结果,留作档案。检查后的所有不合格部分都将不被验收。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目的是要让承包商提高警惕,从头到尾要把工作做好,不可怠慢。第二,评价体系的运作。评价体系主张独立运作,客观地实现检查工作,不可与项目的其它部门拉拢关系,例如设计组、考察组、施工组、监督组、项目管理组等,以免影响评价系统的公平、公正。执行评价工作的人员必须是经过国家质量管理部门培训合格的专员,对于建筑工程的技术与质量有相当认识。评价单位必须向政府有关部门登记,有合法身份才可以依照上述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第三,评价方法和取样抽检流程:在对工程各部分进行评价之前,必须先确定评价方法,诸如取样法、统计法等。取样法必须前后一致,根据设计图和施工进度,在该建筑工程的每个不同阶段选取样本。所检查部分必须具有代表性。评价工作根据上述评价体系的内容开展,要保证评价一项建筑工程是完善、合理、公正的,并且符合评价流程。 3结语 建筑工程评价标准篇3 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施科教兴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执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建筑的实现是建设项目各建设主体行为及活动结果的总和。建设主体建筑节能行为的规范与否及活动结果的好与坏,取决于各建设主体的建筑节能保证能力。各建设主体的建筑节能保证能力,是各主体人力、物力、知识和管理机制运行的综合体现,他们的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都是建筑节能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这些是实现节能建筑的基础和前提。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评价就是对已经确定的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主体建筑节能保证能力的评价与分析,基于建设主体以往有关建筑节能建设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的相关资料,分析其内在的建设水平来预测未来建设活动的行为和可能结果,是建筑节能事前监督控制的综合计划过程。 二、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能力评价的意义 1.全面了解各建设主体的建筑节能实施能力 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能力评价是在各建设主体关系已经确立,对工程项目建设前的各个主体资质与能力的把关和审查。通过对项目实施前三大内容的监督审查,即建筑规划中的节能审查、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审查监督、和主体能力监督,结合对已确立建设主体的资信考察,对建设项目建筑节能能力做出综合判断,判断评价的过程就是监督机构认识、考核各参与项目主体的过程。通过对项目的规划设计节能审查和通过对各主体资信、业绩、质量保证体系、主要项目负责人的能力的评价,针对准备实施建设项目的节能技术情况,定性定量相结合,对确立的主体建筑节能实施能力做出预估评价,全面正确地了解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的实施能力。 2.实现对设计的事后建筑节能监督审查把关 建筑节能实施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建筑节能设计成果及其审查结果的监督评价,这是事后建筑节能设计监督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筑节能实施能力评价,对建筑节能的设计成果及其审查结果起到监督审查作用,就是评价其建筑节能能力的符合性,设计成果的完整性,其内容包括是否具备应有的深度,监督审查的人员资质、资信、审查的程度、审查的结果、审查核算书、审查独立性等。 3.体现建筑节能事前控制、以人为本的监督思想 建筑节能能力评价是基于对已确定的建筑规划设计、建设主体能力、主体资信以及主体对项目质量的保证程度的考核分析,评价过程始终以主体的人、人的组织作为重点考核对象,把人和组织的能力、业绩和资信的记录放在首位。 三、建设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 1.影响项目质量实施能力的因素分析 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项目本身属性及其设计特性和建设所在地市场环境条件的客观因素;二是实施项目建设的各参与主体的条件,这是项目建筑节能能力的主观因素。项目本身属性主要包括项目类别、项目的节能设计情况、项目建筑节能创新技术应用等。项目设计特性包括节能设计成果的水平和节能设计审查的可靠性和结论,设计文件是指导建设工程实施的依据,它是建筑节能标准的技术规划,因此,节能设计成果本身的质量和节能设计审查的质量对于建设工程节能实施是极其重要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市场环境因素,包括建设市场管理、招投标市场管理、建筑材料市场、建设场地环境特征、建设所在地公众节能意识、建设市场主体要素整体质量、建设市场主体信誉制度等。以上为建设工程节能实施能力的客观因素,项目节能等级越高,对主体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建设市场环境越规范,越能有效地促进建设主体的建筑节能的行为和活动结果,越能有效地保证节能目标的实施和节能水平的提高。参与工程建设的主体是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目标实现的主观因素,也是内在动力和直接生产力,他们的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整合构成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能力的全部内涵。单就参与主体来说也有直接参与主体和间接参与主体之分,施工主体、勘察设计主体、设备、材料生产供应主体他们的活动是建设工程节能目标实现的直接生产者,属于直接主体;业主管理活动,监理主体、监督检测主体的主要活动是对实施直接主体的监督管理和控制协调,对于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来说是间接发生作用的,是通过直接主体的活动体现出来的。直接与间接主体共同协调一致工作,构成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的有效能力,保证建设工程节能目标的有效实现。 2.项目节能实施能力评价的主要内容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节能目标的实现受多因素的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应根据系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通用可比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以及目标导向性原则,采用系统评价的原理与方法综合确定。建设工程项目节能实施能力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建设工程项目本身评价是指对项目类别、项目节能要求、项目实施的节能技术、项目的节能标准的评价。 (2)项目节能设计保证能力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节能设计成果本身及其节能设计行为能力的评价;二是对节能设计审查情况的评价。节能设计评价主要通过节能设计成果的审查来度量节能设计过程中的主体节能能力及节能设计成果本身的完整性、科学性、符合性。节能设计审查情况的评价包括对设计审查机构、人员的资质、行为、审查的程度、审查的计算过程以及审查结论的监督评价。 (3)建设主体建筑节能实施能力评价是项目实施能力评价的核心,它是以人为本建设项目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对其能力的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各主体资质能力、社会信誉、业绩对拟建项目的保证能力,主要从各主体的资质等级、不良行为记录、过去完成项目的社会反映、拟建项目班子组成人员、主体质量保证体系和认证体系六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二是各主体在该项目前期的质量行为及活动结果分析其行为的规范性和能力,主要通过对各招投标活动的过程及结果的监督,各种合同的监督以及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结果的监督进行主体行为能力分析评价。主体本身的综合资质和在前期项目活动中的表现结合起来,反映了各主体对于该拟建项目建筑节能实施中的保证能力,监督的建设主体主要包括设计、施工、业主、监理四个主体。 (4)建设环境因素评价主要指建设项目拟建区域范围内整体建设市场和社会环境,这也是项目建筑节能有效实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环境因素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项目所在地有形建筑市场的规范程度。二是建筑材料市场,建筑材料市场包括两大块,即生产和供应。三是建筑产品检测市场,这里的检测主要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承担检测法律责任的社会化监测机构所构成的市场,他们的检测能力、检测水平、检测行为公正性直接影响项目建筑节能的社会认识,规范、科学、公正的检测市场主体是推动建设项目节能水平提高不可缺少的重要动力,是依法科学监督的基础,也是有效社会保证体系建立和完善的条件。 3.项目节能实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影响因素分析,揭示了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能力评价指标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按层次结构分类归纳起来就构成了有效评价实施能力的指标体系。 四、评价方法与应用 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评价是一个多因素综合评价过程,许多评价因素是定性指标,难以统一量化,需要采纳专家意见进行排序分级,以便进行综合定量计算。由于建筑节能实施能力指标体系的量化都具有模糊性,难以用准确的数量表述,评价的最终结果又要求能够给出直观的度量标准,所以,政府建筑节能监督机构对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的评价应该基于专家的经验和知识,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其评价实施过程包括六个步骤:根据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指标集,确定评价的模糊评语集,计算各层次因素的权重,根据专家评定结果建立评价矩阵,进行模糊矩阵运算,根据运算结果确定最后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的隶属评价等级[1]。根据政府建筑节能监督机构确定的准予监督登记的等级标准(>75%),判断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所评价的隶属等级是否达到项目目标要求,对于达到标准的(隶属等级评价值>75%),准予监督登记,办理有关建筑节能监督管理手续,可以开工建设;对于达不到目标要求的,不予监督登记,并责令业主对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进行必要的修正与补充。 五、评价组织及机制[2] 1.评价组织 进行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评价是政府监督机构项目监督决策的预测分析过程,它是有效实施有的放矢监督的基础。因此,应引起监督机构的高度重视,设定专门评价组织,一般应有3~5人专家组成,选择具有丰富建筑节能监督管理经验的专家,进行必要的评价方法的培训,熟悉评价方法的实质,能够较准确地把握评价标准和尺度,精通评价程序和过程。由专家组对所拟监督的项目作出建筑节能实施能力的综合评价,为安排监督任务和监督计划提供依据。 建筑工程评价标准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施工计划;循环方式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越来越兴盛,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大。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较大等特点,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质量管理,做好对工程项目的评价,从而保障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原理 1.1PDCA循环原理 PDCA循环主要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如图1所示。其原理是以施工计划和工程目标为基础,通过不断的循环往复,工程质量逐渐提高。在PDCA循环阶段的任意一段都可套用PDCA的小型循环方式,PDCA的循环原理一直都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 1.2全面质量管理TQM原理 全面质量管理TQM原理是指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具体而言,包括以下3方面的内容:①全面的质量控制,即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质量进行全面控制;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即在建筑工程项目初期进行质量控制,并逐步推进,直至竣工审核完毕,从而控制工程质量;③全员参与的质量控制,即建设施工中的每一名施工人员都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并承担起与之相应的质量管理职能。 2建筑工程分阶段的质量管理 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中,建筑质量问题十分严重,竣工后能达到优良品质的工程大约只有1/3.调查研究表明,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因此,只有严格按照《建筑法》的相关要求,遵照市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并实时监控工程质量,才能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2.1建筑工程质量的预控管理 在建筑工程的起始阶段,要做好工程质量预控管理,建筑单位应制订必要的施工计划和准备好相关材料;分管到人,将每一个部门所分管的责任落到实处;建立与工程项目相关的“流程蓝图”,并利用客户反馈系统进行评估、修改。建筑工程质量预控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分析监理和施工合同,确保其合法性;建立工程项目的监督机构,防止出现工程问题;按照相关标准制订工程标准,并编制监理规划。 2.2建设阶段的施工质量管理 项目工程建设的主要施工方是工程的承包者,因此,在建设阶段的施工质量管理方面,监理人员应在施工前对承包方的准备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的监管目标为工程是否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施工标准是否合格、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等。在质量管理控制过程中,承包方要提供施工中各部门各司其职的证据,这样一方面可显示施工单位已按设计要求施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客户对工程的信任度。建设阶段的施工质量管理内容包括工序质量控制、施工重点的质量控制、建材和设备的质量控制。此外,机械设备是建设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施,对缩短施工周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设备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实现安全施工的目的。对于施工设备,除了要检查其合格证外,还应现场检验,并由监理批准后才可使用。 2.3竣工后的质量控制 竣工后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2方面,即工程项目验收时的质量控制、项目保修阶段的质量控制。项目验收的前提是工程项目完成了设计图纸和合同规定的内容,建筑水、电全通,且符合建设单位的要求,这标志着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竣工。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指的是承包单位将竣工项目的相关资料交予建设单位,并接受建设单位对建筑资料的一系列审核,它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最后一环,建筑工程项目经过建设单位的审核后达到了竣工质量标准,双方即可解除合同。该阶段的质量控制管理包括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审核、工程竣工后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工程质量保修阶段的质量控制。 3建筑工程管理的评价方法 建筑工程管理评价是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益的必要手段,正确的评价方法能引领建筑工程实现科学化、合理化,消除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错误理念,从而减少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决策失误和控制失误,提升建筑单位的项目收益。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要想使建筑单位获得长足发展,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就必须在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等方面改进。因此,建筑工程管理评价方法的制订也应从这两方面考虑。 3.1管理理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所处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影响工程管理的因素也越来越多,管理体系也越来越庞大,其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体系的一部分。这就导致建筑工程管理必须根据国家的发展战略、社会的发展趋势调整。一方面,要注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性,应用系统性的科学理念,借助信息交流、资源的合理分配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综合性的调节;另一方面,要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放在社会集体中,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当作社会整体的“子集”。在此情况下,建筑工程管理不仅具有独特的价值,还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使之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自身存在的意义,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在社会中的适应性,获得社会的认可。由此可见,在开展建筑工程管理评价时,要把握好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正确定位,从而促进管理双方的协调发展。 3.2管理技术 在管理技术方面,建筑工程管理评价有了多方面的发展。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评价方法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分析工程项目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一般采用决定型评价方法、比较型评价方法、效益评价方法和系统分析评价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评价方法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多种建筑工程管理评价方法。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4种评价方法:①目标管理评价。主要是评价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性和环保等方面。工程质量管理评价参照ISO标准,通过PDCA循环理论对工程质量进行反复评价、修正,最终实现对质量管理的整体评价。②进度管理评价。是指通过对比项目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评价建筑工程。③安全管理评价。目前,安全管理评价主要依靠项目管理方与建筑安全评估部门的相互协作。安全管理评价强调人的作用,将人为因素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④环保管理评价。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环保管理评价作为我国新兴的评价体系之一,主要从工程项目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方面入手评价。 4结束语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及其评价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而改变、创新。因此,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要不断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的评价方法,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作者:卢建东 单位:东莞市道滘镇人民政府规划建设办公室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评价标准篇5 2012年来,国家站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严格要求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基础上,对包括重庆在内全国所有省市提出了“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比例超过20%”的目标。而重庆目前正在组织实施的绿色建筑占每年新建建筑总量的比例不到10%,且仅局限于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因地制宜地发展绿色建筑的任务十分艰巨。从提高绿色建筑的实施效果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设计标识”和“运营标识”;重庆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在国家“设计标识”和“运营标识”的基础上,增加了“竣工标识”。但从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看,大部分绿色建筑还停留在设计标识阶段(见图1、图2),在施工和运行环节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衰减,导致部分项目“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仅仅落实在图纸上,而未真正体现到建筑建造和使用的全过程中,绿色建筑实施质量有待提高。分析重庆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中面临的任务和挑战,究其原因是由于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有一定增量成本。2014年以前,国家和重庆推动绿色建筑均以鼓励性的自愿评价标识为主,缺少对建设单位的制度约束,而建设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缺少发展绿色建筑的积极性,自愿实施绿色建筑的项目数量较少。同时,在目前我国社会诚信相对缺失的情况下,部分项目仅仅把绿色建筑作为提高项目销售竞争力的噱头,虽然申报获得了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但在进入施工阶段后,建设单位随意变更绿色建筑设计,擅自降低绿色建筑实施标准。因此,自愿申报评价标识的绿色建筑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国家全面发展绿色建筑,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要求,亟待通过对现行绿色建筑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创新,逐步实施绿色建筑强制政策,加强对绿色建筑实施全过程的监管,确保绿色建筑相关技术要求落到实处。一是改变现行评价标准体系。目前国家和重庆推动绿色建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技术依据是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但《评价标准》明确的是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完成并通过施工图审查后、竣工验收后和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3个环节的达标判定要求,难以有效指导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的强制实施。二是改革现行评价标识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和重庆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程序和要求,绿色建筑评价涉及专家评审、公示、颁发标识和备案等环节,评价过程所需时间较长。在当前评审机构尚未市场化,评审专家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若采用评价方式,难以适应强制推行绿色建筑的需要。 2加大改革创新,探索重庆绿色建筑发展之路 按照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部署,结合重庆绿色建筑发展实际,我们提出了按照激励引导和强制推广相结合、先主城后远郊、先公共建筑后居住建筑的原则,采用技术标准和行政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分区域、分阶段强制推行新建建筑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工作思路,以系统工程方法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2.1标准约束一是结合重庆气候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习惯,对照国家和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适宜重庆地区的经济适用的一星级绿色建筑技术内容作为强制性条文纳入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增加了绿色建筑“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目前重庆已修订了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3,正在组织推进《居住建筑节能6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居住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的修订工作。二是依据相关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组织编制了《重庆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重庆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初步设计审查要点》和《重庆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复核要点》,分别从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分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和暖通5个专业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的范围和深度提出了相应要求,明确了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所需的技术文件要求,并为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开展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审查提供了依据。三是组织研发了《重庆市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分析软件》作为配套工具供全市免费使用。通过标准强制,使执行相关标准的项目在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同时,满足国家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及重庆市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银级要求。2.2制度规范把一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管理纳入现行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将绿色建筑相关强制性标准的技术要求作为初步设计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建筑能效测评的重要内容,通过闭合监管措施,保证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在设计和施工环节的有效落实。在设计阶段。重庆实施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初步设计专项审查制度和设计质量自审责任制度。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将对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新建建筑项目开展初步设计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审查,对达不到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不得通过初步设计审批,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对达到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在通过施工审查备案后发放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同时,要求设计单位在报相应设计审查前,需经单位内部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质量自审机构自审合格;对经自审合格后的项目,仍存在设计质量差等问题的设计单位实施定期通报。保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在设计环节的严格执行。在施工阶段。重庆强化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重大设计变更管理,切实落实建筑节能材料使用质量的动态监管制度,建立了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使用诚信行为档案,进一步规范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的使用行为,保障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在竣工验收阶段。重庆在全国唯一创新建立了强制性的建筑能效(绿色建筑)测评与标识制度。在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新建建筑项目竣工验收前,将由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实施强制性的建筑能效与绿色建筑测评,对新建建筑在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等环节贯彻落实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的质量进行最后的评价和检验。对建筑能效与绿色建筑测评不合格的项目,不得组织竣工验收,不得交付使用;对经测评达到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在颁发建筑能效标识的同时,按有关程序和规定颁发重庆市银级绿色建筑竣工标识(对应国家一星级绿色建筑)。这不仅加强了对建设各方主体的制度约束,为保障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为消费者正确识别和选择节能与绿色建筑提供了权威公正的信息,有利于引导形成绿色建筑的消费需求。2.3工程实践重庆已自2013年12月1日起重庆主城中心区2737km2和两江新区范围内报初步设计审批的公共建筑及若因设计变更等原因在2013年12月1日之后重新报初步设计审批的项目执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全部规定,除达到节能50%标准要求外,应至少达到国家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及重庆市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银级要求。截至2014年3月,重庆已通过强制绿色建筑发展政策,组织实施了130余万m2的绿色建筑,为逐步提高新建城镇建筑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比率,完成国家明确的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目标奠定了基础。 3展望未来,实现从节能建筑到绿色建筑的跨越发展 建筑工程评价标准篇6 权重体系对比分析 由于BREEAM工业建筑与《标准》在指标大类的设置上有所差异,现将BREEAM按照《标准》中指标类进行合并由此对两者进行权重分配对比,从图2中可看出,《标准》更关注工业建筑在节地、节能、节水方面的表现,而BREEAM对于节水部分赋予的权值极小,而在室外环境、室内环境与运营管理方面赋以较大的权重。对于创新部分的体现,BREEAM和《标准》均采用额外附加的方式。但BREEAM采用额外附加分值将得分算入综合得分中,而国内体系中一般通过优选项、重大突破最终评级升一级的方式予以体现。 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权重体系的差异 BREEAM体系在BREEAM体系中,工业建筑与办公建筑各指标所占权重较为相近,与住宅差别较大。相对于BREEAM办公建筑,BREEAM工业建筑更多地关注能源方面的指标,而办公建筑更多地关注交通运输方面指标。除此之外,其他各方面指标所占权重在工业建筑与办公建筑之间并无差异,均更侧重于管理、舒适与健康、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污染4个方面的指标,而水资源方面相应权重较小。BREEAM住宅建筑指标权重则明显不同于工业建筑,对能源、水资源与材料的关注明显较高。绿标体系国内绿标体系中,工业建筑评价标准比民用建筑多出一个章节———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在民用建筑中,室外环境与节地部分同属一章。从整体权重分配来看,工业建筑权重体系与住宅建筑更为接近,与BREEAM截然不同。在各个指标类的权重分配上,总体而言3类建筑基本保持一致。公共建筑在运营管理部分赋以较大权值,在节地上相应弱化,这与公共建筑运营阶段能耗巨大相符合。 结论 建筑工程评价标准篇7 关键词:公共建筑;建筑节能;评价体系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公共建筑数量剧增,而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尚不完善,公共建筑物产生巨大能耗[1]。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约1/3[2]。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我国的单位面积建筑能耗比发达国家高1-2倍[3],吉林省冬季长且寒冷,供暖时间长、热量需求大,其建筑节能潜力巨大。目前,人们对建筑节能评价仍处在主观凭判阶段,尚缺乏一套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建筑节能评价体系。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可评价本地区建筑节能效果、诊断建筑节能病因[4],同时可对吉林省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建筑节能意识的普及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并且对于当地政府部门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体系概括两类别 依据相关规范,把公共建筑分为两类:甲类建筑和乙类建筑;两阶段:建筑评价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定性评价阶段和定量评价阶段;两层次:两个体系中定性评价阶段和定量评价阶段分别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两个层次组成,各一级指标包含若干二级指标。其中,定性评价阶段包含五项一级指标,包括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窗墙面积比、建筑体形系数、建筑与围护结构细部构造、运营管理情况;定量评价阶段包含四项一级指标,包括墙体、窗体、屋顶、冷风渗透量。三等级:依照定性评价阶段和定量评价阶段各一级、二级指标的权重,通过得分与权重乘积逐级相加求和,得到建筑能耗的总得分,根据最终的得分情况,将建筑划分三个等级。 2体系构建 依据国内外学者建立的公共建筑节能评价体系,参考国内现行有关严寒地区公共建筑节能类的最新规范和标准:JGJ26-2010《严寒和寒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DGJ08-107-20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6]、DB22/436-2007《吉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7]、《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8]等,将节能指标划分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窗墙比、建筑体形系数、建筑与围护结构细部构造、运营管理五项一级指标,各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 3研究步骤 给出各二级指标得分。依照各二级指标的权重,通过得分与权重乘积再逐级相加求和,得到建筑定性评价阶段的总得分。3.1定性指标权重设置定性指标权重采用群体层次分析方法。该方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结合在一起,在深入的分析问题之后,将要解决问题逐层分解细化,形成目标、准则和方案等层次,通过逐层分析计算确定各层次和各指标权重值。定性指标的权重设置是采用群体层次分析方法[1-8],借鉴德尔菲法的层次分析法,不仅发挥层次分析法的优点,而且发挥多名专家的优势,扬长避短,查缺补漏,可避免权重数据的片面性,改善主观权重赋分方法的随意性。3.2定量指标的确定根据国家及严寒地区公共现有的有关节能设计标准、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节能建筑评价标准的强制性条文或 重要条文规定,将各二级指标得分分为三个等级:10分、6分、0分;按照二级指标满足程度定量指标是可量化计算的指标,传统的权重分析方法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在里面,不能完全凸显指标本身的定量性。因此,本文在研究定量指标权重时,不再运用层次分析法,而依靠指标本身可定量的特质,通过对各定量指标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来计算指标权重大小。具体方法为:利用模拟和实测手段计算各定量指标能耗后,通过计算出的各指标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系数作为该建筑的该定量指标的权重,3.3评价体系数据库建立通过公共建筑节能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将其开发成软件,建立数据库,使其成为公共建筑节能评价的通用便捷手段。 4结论 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公共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实现对公共建筑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检测与评估,不仅完成公共建筑节能的等级划分,同时还实现诊断公共建筑能耗的原因,并完善了公共建筑的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梅兰.公共建筑节能技术措施[J].山西建筑,2012,38(5):214-216. [2]郭伟,陈曦.中国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现状研究[J].建筑节能,2013,(9):61-65. [3]陈国义.中国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研究概述[J].中国建设信息.2008,(6):28-31. [4]李运华,张吉礼.大型公共建筑运行能耗评价指标的探讨[J].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5]严寒和寒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S].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S]. [7]吉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2/436-2007[S]. 建筑工程评价标准篇8 【关键词】绩效评价 工程项目 理论分析 1.工程绩效评价理论的发起 从19世纪中期,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和方法逐渐发展起来,但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理论和方法起步较晚,国外是在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上世界九十年代,在英美的理论界出现了将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结合建筑工程实际的情况,并逐渐将其引用到建筑业中,但是由于建筑业的特殊性以及建筑工程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不同,绩效评价也必然会有所区别。这一时期在英国和美国出现了一些工程绩效评价的理论,较为重要的有首先在英国发表的《重新思考建筑业》 (Rethinking Construction)和《加速变革》(Accelerating Change)两份报告。这两份重要报告的发表,将建筑业的注意力引向了绩效评价,使其认识到在企业管理中被成功应用的绩效评价理论和方法。这些报告在英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多数建筑企业甚至呼吁专门建立建筑业的年度绩效改进目标。之后,在这一基础上,英国建筑业相关研究机构制定了“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建立了一套较为合理的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能够使工程项目的各参与方都能正确评价自己的绩效,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制订KPI希望工程项目能做到以下几点:1)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2)项目按时完成;3)高效率;4)杜绝安全事故;5)远离质量缺陷;6)项目预期收益能否达到业主的期望。 与此同时,在美国建筑理论界也出现了将绩效评价理论应用于建筑业的实例。1996年,Russell分析了建筑业中的20多个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发现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不足都可以用绩效评价理论来改进,因此,他根据在企业管理中应用较为成熟的绩效管理工具(Continuous Assessment of project performance,CAPP)加以改进,使之与建筑业的特点相适应,并且建立了能应用于建筑业的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他将这些指标按工程项目特点分类,不仅包括业主方、承包方、材料供应方的绩效评价,还包括环境保护,安全文明生产的评价指标,并且对各方面的指标根据其重要程度将其分为重要指标、次要指标、普通指标[1]。然后用这些指标来评价工程项目的绩效产出,以此评价结果来推动项目的管理,并采取纠偏措施。 2.工程绩效评价理论的应用 绩效评价是指对组织的行为活动成绩和效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定的程序、方式、方法的总称。鉴于工程建设项目固定的程序,所以工程绩效评价也应该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执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2.1组织经济、技术等各方面的专家成立绩效评价工作小组,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选择对项目进度、质量、造价等影响较大的内容作为评价的对象,对项目部或在企业内部发出评价通知书或内部文件,明确绩效评价的主体、客体、采用的工具和工作时间,并将参与绩效评价的人员名单通知相关项目部; 2.2要求项目部提供相关基础资料,根据资料情况及评价对象的特点选择评价方法,“评价工作方案是绩效评价工作小组进行某项评估活动的工作安排,主要包括: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依据、制定评价指标,选用评价方法、制定评价基准、工作时间安排以及其他工作要求等”[2]; 2.3根据基础资料及现场实际,采用确定的评价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2.4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工程计划作对比,看是否会影响工程预期质量、进度及收益,最后公布评价结果并整理归档。 进入新世纪之后,工程绩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都有了巨大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也越来越得以普及,比如:模糊综合评判法、主成分分析法、逻辑框架法、主要目标法、DEA法、物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功效系数法等等。 3.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 纵观国内外对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分析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3.1现有的一些工程绩效评价标准,大都存在“假、大、空”的问题,大多是为了完成任务,如可行性研究或项目后评价,并没有具体可行的来指导建设管理本身,没有切实可靠的评价指标。 3.2国内的一些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并不切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把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不加改变的直接引进来管理国内落后的工程实际,这必然是行不通的,能否可行,是否能有人掌握这些方法都不得而知。 3.3目前,国内外对于工程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多停留在定性的角度,这一指标体系如何量化,怎么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都是函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工程项目绩效评价起步较晚,理论还不成熟,目前还处于从企业绩效评价引入的初期阶段,因此,除了参考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之外,结合工程实际建立评价指标就尤为重要,构建适合各个工程项目本身的绩效评价体系,并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找出与其相适应的绩效评价的方法。 本文从工期、质量、成本、环境四方面来设计指标,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分为初期、中期、末期,初期是指工程项目的决策准备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和施工准备阶段,初步建立初期指标为:成本指标主要包括预算造价的编列、招标控制价和中标合同价的价格差异(标比离异率);时间指标包括进度规划和开工准时性;质量指标主要包括方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员工能力和团队结构;初期环境方面指标主要包括要进行环境评估即设定项目环保手续的齐全性指标。 中期是指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初步建立的中期指标包括:成本指标主要有变更金额比、扣发金额比、预算执行率、减低成本率;时间指标主要有完工准时性、进度控制;质量指标为员工能力、材料/设备检验、资料管理、安全管理、施工/安装检验、索赔成功率;环境指标有绿色材料利用比重、排污超标率、环境事故发生次数。 末期是指建设项目完工后的竣工验收阶段,初步建立的末期指标包括:成本指标主要为扣罚金额比、完工金额比、项目利润率;时间指标为完工准时性;质量指标包括沟通协调、顾客满意度、完工验收、工程优良率、员工能力、团队合作、成品保护、安全管理;环境方面指标为周围居民投诉情况、环境报告情况[3]。 4.小结 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相关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建设项目自身的特点,在构建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时,增添了一个新的因素:环境因素,这是当前对建设项目的一个新的要求。 从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这两个角度考虑,工程绩效评价指标必须具有全面性、动态性的特点,必须从工程策划阶段一直延伸到工程后评价阶段,涵盖所有方面,这样才能使绩效评价更实用,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Russell J S,Jeslskis E J,Prestin M T.DeveloPment of a Predictive Tool for Continuous Assessment of Projeet Performanee.USA:The Construetion Industry Institute,1996:123一134 [2]冯为民,任宏,曲成平等.建设项目综合评价体系及模型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6):103一111 建筑工程评价标准篇9 1994年3月25日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提出“促 进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与提高住区能源利用效率”。 1997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自1998年 3月1日起施行。 2001年 9月1日,《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出版发行。 2004年 4月1日,原建设部与科技部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申报指南,启动了“十五”国家科技重大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 8月27日, 原建设部设立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项,制定《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 12月3日至5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和普及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推行更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标准。” 2005年 3月28日至30日,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与产品展览会在北京举行。 5月31日,原建设部《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 10月27日,原建设部与科技部联合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2006年 2月7日,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2006~2020年)》,首次将“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作为十一个重点领域之一。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中“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是其中的一个优先发展主题。 3月1日,《住宅性能评定标准》开始实施,倡导一次装修,引导住宅开发和住房理性消费,鼓励开发商提高住宅性能等。 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抓紧制定和完善各行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标准,推进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发展节能降耗产品和节能省地型建筑。 3月7日,原建设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了工程建设国家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这是我国第一部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国家标准。 2007年 7月27日,原建设部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启动“100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与100项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简称“双百工程”)。 8月21日,原建设部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8月21日,原建设部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规定了绿色建筑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三个星级。 9月10日,原建设部颁布《绿色施工导则》。 10月15日,原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印发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 2008年 4月14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正式设立。 6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 7月23日,国务院第1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并于2008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中国建筑节能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 11月27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筹备组建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 2009年 6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推进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通知》,明确有一定的发展绿色建筑工作基础并出台了当地绿色建筑评价相关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均可开展本地区一 、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 7月20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成立。主要负责开展绿色建筑评审工作;促进绿色建筑领域的国内外交往;培养绿色建筑的各类人才;收集绿色建筑的相关数据,建立国家绿色建筑数据库开展绿色建筑的其他相关工作。 9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并开始执行。 10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 10月19日~20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评审专家委员会成立暨绿色建筑评审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0年 6月1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研究课题”验收会。验收组一致同意该课题通过验收,认为该课题研究完成了预定的任务目标要求,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8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拉开了我国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工作的序幕。 11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11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12月21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香港)委员会联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香港版》。 12月28日,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成立。 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的专项监督检查。违反《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及有关标准的在建工程项目,将责令停工整改。 2011年 1月21日,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通知》。 3月15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绿色商场建筑评价标准》课题启动会。 5月1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 6月3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决定“十二五”期间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制定并印发了《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实施意见》。 6月3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主编的国家标准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 6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低碳生态试点城(镇)申报管理暂行办法》。 8月22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委员会由中国城科会绿色建筑委员会 、中国医院协会联合主编的《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自 201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8月29日,《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并于 11月8日~10日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讨论标准初稿。 8月31日,国务院印发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9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 《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试行)》和《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试行(解释说明)》。 12月5日,11家单位共同承担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科技项目 《低碳住宅与社区应用技术导则》在北京召开评审会并通过验收。 2012年 1月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行业标准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自2012年5月1日起实行。 4月27日,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明确将通过多种手段,全面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推出奖励政策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1)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 (2)申请绿色生态城区,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一星级及以上的评价标准,其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达到30%以上,2年内绿色建筑开工建设规模不少于200万平方米,资金补助基准为5000万元。 5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 《“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提出到新建绿色建筑8亿平方米 ,规划末期,城镇新建建筑2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5月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6月28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标准规范技术研发”项目和“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会暨课题实施方案论证会分别在北京召开。 7月15日~16日,《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制研讨会议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会议就标准的规划和绿色校园的发展方向制定了详细的编写计划。 8月14日~15日,中国城科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了绿色工业建筑评审研讨会暨国家首批“绿色工业建筑设计标识”评审会,实现了我国绿色工业建筑标识评价的“零的突破”。 8月19日,“中国绿色校园与绿色建筑知识普及教材编写研讨工作会议”在同济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确定将组织编写初小、高小、初中、高中和大学共五本教材。 12月27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和备案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绿色建筑,并鼓励业主、房地产开发、设计、施工和物业管理等相关单位开发绿色建筑。 建筑工程评价标准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LEED;环保节能 绿色建筑的理念是贯穿于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它不仅要求建筑设计者要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还要求施工单位、业主、管理者、使用者等与建筑有关的所有单位或个人都有绿色意识,并将这一意识贯彻与建筑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中。绿色建筑还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衡量建筑时衡量建筑对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对其内部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衡量的内容不仅有建筑的物理性能,还涵盖着一部分的人文和社会观念。 一、各国不同的评价体系 目前全球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主要有美国LEEDTM认证体系、英国BREE-AM 、加拿大GbTool评估体系、日本CASBEE评价体系和中国的GBES评估系统,另外还有法国的ESCALE评估体系、澳大利亚的NABERS环境评价体系和德国的生态建筑导则LNB。 各国不同类型的评估体系虽都是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为理念建立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根据区域内的具体社会、自然、人文等情况,不同的评估体系在实践中各有不同,按主要目的来分可以分为建筑设计及决策支持工具、分析对比与性能评价工具和综合工具三种。 作为建筑设计及决策支持工具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主要是针对建筑的设计方案或者新建筑建立的,它强调的是将绿色理念加筑在建筑实施的过程中,通过推荐具体的技术、管理方式等手段辅助设计和决策,促使建筑的实施者不断地调整方案,直到达到最终的目标。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TM就属于此种。 澳大利亚NABERS环境评价体系、瑞典的Ecoeffect评估体系等是在分析对比与性能评价工具的范畴内的,与美国LEEDTM不同的是这种评估体系更注重考察结果,在实践运用中,通常是采用实测、调查等手段对不同的建筑进行对比,鉴定建筑的真实性能。 综合工具类的评估体系是以上两种工具的结合,它通过系统的结构对建筑的设计方案,新建筑以及使用建筑进行辅助设计和性能评价等,英国的BREE-AM即属于综合工具类,美国的LEEDTM也正在进行分册编写,以发展到综合工具的领域内。 由于经济、人文、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不同,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在建设管理和运作模式上与发达国家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国外的评估认证体系一般是由承包整个项目设计的综合性的建筑公司对建筑的策划、设计、施工复负责,在建筑过程中设计单位占主导,其评估体系主要对最终的结果进行控制。而在我国,建筑施工从开发到设计、施工、运营各个环节的职责划分都很明确,评价体系对建筑建设的主要阶段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建筑全过程的控制。这里就以美国LEED认证体系为代表,来对中外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进行对比。 二、美国LEED认证体系 星空体育 美国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是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The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起草并推行的,在国际上通常称为LEEDTM,目前已经拥有了多种版本的认证体系,是当前世界上公认的发展最为成熟和完善,同时也最有影响力的的评估标准。 (一)LEED认证要素 LEED的认证要素包括可持续场地评价(Sustainable Sites)、建筑节水(Water Efficiency)、能源利用与大气保护(Energy & Atmosphere)、材料与资源(Materials & Resources)、室内环境质量(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和创新设计流程(Innovation & Design Process)。 (二)LEED认证对象 LEED的版本众多,评估面对不同的对象,简单上其对象可以分为六大类。分别面向新建筑和改造建筑的LEED-NC、面向既有建筑的LEED-EB、面向商业建筑租赁空间的LEED-CI、面向租赁商业建筑的LEED-CS、面向别墅以及不超过三层的居民建筑的LEED-H和面向区域规划设计的LEED-ND。 (三)LEED认证等级 LEED通过对认证要素的评价,对每个要素进行打分,以分数来确定等级,共有白金级、金级、银级和认证级四个等级。以LEED-NC为例,其总分为100分,认证级别分别为40~49,认证级;50~59,银级;60~79,金级;80分以上为白金级,在这一认证中有时会加创新设计与区域性的附加分10分,认证之后,颁布相对应的认证证书和标志。 (四)LEED认证过程 LEED的认证是商业性的行为,在认证的过程中会收取费用,认证为自愿认证,通过在网上注册、提交资料和认证费用之后,经过认证预审、补充资料和资料的审查过程颁发相关的认证证书和标志,须认证方还可以对认证结果进行申诉。 三、中国GBES评估系统 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是2006年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主编的。 (一)评价体系 GBES评价体系主要是对住宅建筑以及包括宾馆、商场等公共类的建筑进行评价,评价涵盖从规划到运营的全程,评价的指标有:①节地与室外环境;②节能与能源利用;③节水与水资源利用;④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⑤室内环境质量;⑥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 (二)评价方法与等级 GBES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六个指标的43项一般项和43个优选项对建筑进行评价,并按照评估结果分为1星、2星和3星三个等级。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六个指标相对均衡,从理念上来说,其经过认证的建筑更符合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 (三)评价管理与过程 GBES的评价标识根据建筑部的通知,有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两种。前者既有证书又有标志,后者则只有证书。评价由建筑物业主单位和房地产开发单位提出申请,由受委托的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成立绿标办对其进行评价,并对经过评价的建筑颁发相应的证书和标志。 四、结语 由以上对比可以得知,两大体系都是为了规范绿色建筑评价而建立的,其评价认证也都是自愿的,涵盖的内容也都大致相同,主要针对了环保和节能,但在LEED的认证体系的评价项不如GBES均衡,易造成对绿色建筑概念理解的偏差,而两大体系最大的差别在于GBES是国家标准,有设计标识和评价标识,而LEED是协会标准,仅有认证标识。两大体系虽各有不同,却并无优劣之分,都为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昌平.我国绿色建筑工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建筑设计管理,2012(12). [2]倪铁兰.以德国为例居住区评价体系初探[J].中外建筑,2011(11). [3]吴俊杰,马秀琴,黄超,等.天津新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节能效益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8).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6597653369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