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首页,官网,登陆,app,下载
全国咨询热线16597653369
星空体育官方网站

星空体育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星空体育:工程质量管理特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3-31 14:38浏览次数:
工程质量管理特色篇1 1绿色环保意识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及特点分析 1.1绿色施工的概念分析绿色施工就是将绿色的环保意识加入到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做法。这样在绿色理念的指导下,能够充分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和施工技术的环保。以最大力量的科学技术的投入,减少施工过程中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绿色的理念在建筑领域的运用主要目的是为了节能、节约建筑材料,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意识。在国家的相关规定下,要启用绿色的施工工程理念对建筑行业的各个方面进行环境的保护。具体的做法是在工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工地进行封闭管理,以免发生尘土飞扬造成周围居住环境的污染。绿色施工还要注意减少对周围居民造成噪声污染,特别是对工地周围的环境要做到及时保护。做好资源的节约利用、环境生态方面的保护以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协调和统一工作。 1.2绿色施工的特点绿色工程施工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系统化的特征(见图1)。系统化主要是指施工的设计、工程施工的准备、施工的运行和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进行一系列的节能保护。工程很多环节都会涉及到环境的保护和节能措施的运用,要把这些环节系统化结合起来,不能只是局部的努力,要对工程的整体负责,全面实施和贯彻绿色施工理念。其次,绿色的工程施工理念具有社会化的特征。社会化是指工程施工的各个要素都离不开社会因素。例如,材料的选择、设备的操作和绿色环保效果的应用以及对整个施工工程的监督和检查,都需要社会人员的参分才能执行绿色的建设理念,完善绿色工程的施工。最后,具有信息化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科学技术已经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每一个行业都在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利用动态的信息数据对施工的设计、施工的过程和施工的结果进行衡量。传统建筑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定性的方式对施工设备和施工的材料进行管理,这样的方法产生的结果是缺乏在绿色环保和节能方面的突出的表现。另外,绿色工程还具有一体化的特点。在绿色理念的影响下,施工设备的数量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通常情况下,施工设备数量越少,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就越小,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关于设备的使用我们采用一体化的模式,减少机器设备的数量,减少能源的消耗,促进环境保护的升级,同时也降低机器设备的损耗,减少工程成本的支出。 2绿色环保意识与建筑施工管理的关系分析 2.1绿色环保意识的引导作用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施工中全面应用的具体体现,与建筑施工管理关联密切,从局部来看,增强绿色环保意识,有助于促进对施工人员、材料、施工设备的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是施工人员的管控,在绿色工程项目中,还要注重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使用合理的绿色材料能够对绿色工程的实施起到基础性的推进作用,同时对机器设备的有力管理能够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机器的使用消耗。从整体来看,增强绿色环保意识,有助于促进建筑施工管理的完善和工程质量的提高,在施工的过程中,绿色环保意识的加强是施工设计完善的一个组成因素,意识从材料的选择、材料的堆放到材料的使用上都应该加强绿色环保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工程的质量(见图2)。如果没有绿色的环保理念支持建筑业的施工和管理,那么建筑业的发展就没有一定的目标可循,在建筑过程中会有大量的资源被浪费,也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建筑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生态保护工程,绿色环保发展战略必须贯彻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 2.2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建筑施工管理(1)对施工人员的管控。在绿色施工理念下对施工人员的管控是工程施工最基本的要素,同时也是最有难度的管理内容。施工人员的施工理念,关系到他们在工作方面的态度,对待绿色环保的态度和对待工程施工的态度。施工人员具备绿色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观念,绿色施工管理理念才能得到真正的践行。为此,在人员的选择上,我们要选择专业素质高,环保观念强的员工,尽可能地减少人员冗杂现象的出现,减少工程的成本付出。对于施工人员的管理,要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带着绿色的环保观念加入到工作中去,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该对建筑环保理念进行了解,树立绿色的环保意识,在自己的绿色观念下进行工作,尽可能节约材料、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以此来促进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绿色环保观念方面的完善。(2)对材料和设备的管控。在材料管控方面,应在材料的采购、运输、放置及使用过程中均能够体现出材料的绿色性能,选购主要是对实用、经济环保型的材料进行选择,材料的运输过程中要减少材料的损耗,放置在人少,不阻碍工程施工的地点,还要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运送能够方便安全。在材料使用之前还要进行二次检验,以防劣质的材料以次充好,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在设备管控方面,以绿色观念为指导,机器设备的使用应及时对机器进行检查和修理,以免发生故障没能及时发现而发生损耗或者产生一些噪声污染的现象。这就需要对建筑工程中的机器设备进行一体化使用,来促进机器设备的可持续使用,减少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3)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管控。工程施工的结果是要以物料的损耗度,资源的节约和工程的质量效果进行衡量的。在绿色环保理念的支撑下,建筑施工的质量正在慢慢提高,也在慢慢形成一个科学的发展体系,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变被动为主动,使整个施工过程变得更为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①每一个建设施工单位都要对自己的工程质量进行绿色监管,在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上,体现绿色的价值理念;②在材料的使用上做到节约资源,增加材料的重复使用率;在员工的工作上,树立绿色的环保理念;③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上,应加大对绿色设备和绿色材料的投放,在绿色理念的管理下进行绿色的施工,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促进材料的节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3总结 工程质量管理特色篇2 关键词:企业党建 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9000族系列标准与认证进入我国,在质量管理体系逐渐被我国企业认可接受的同时,也不断改变着我们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与模式。将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引入企业党建工作,探索建设党建质量管理体系,为新时期创新党建工作、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建设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 新时期、新形势下,为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要求,不断焕发党建工作新的生机与活力,企业党组织必须立足新的实践,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创新,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所谓党建科学化,就是使党建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活动,都能够顺应时展、符合客观规律,从而不断推动其自身发展。要实现党建科学化,企业党组织就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吸收科学的管理理念,善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着力形成科学的管理模式,探索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推动党建各项工作在体系中科学运转。在党建工作中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理念与方法,构建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就是通过建立党建工作系统性、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控制程序与标准化的操作规程,使党建工作有理可依、有据可查,始终处于“凡事必规定、规定必执行、执行必有效、过程必记录”的严格要求与“计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全过程受控状态。通过建设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使党建工作目标更加鲜明、工作流程更加清晰、责任主体更加明确、业务推进更加规范、工作标准更加严格、结果评价更加科学;能够在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相关部门、党务工作者、全体党员中树立党建质量观念、形成党建质量导向,以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为目标,主动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素质能力,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能够建立起“输入需求、输出满意”的工作模式,强化服务意识、明确服务标准,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能够及时将党建工作中形成的创新经验与做法不断固化为长效机制,推动再实践与再创新,建设创新型党组织,全面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推动企业发展与党建工作自身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二、建设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 党建质量管理体系主要由《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质量记录》五个部分构成,《管理手册》是纲领性文件,《程序文件》是控制性文件,《作业指导书》是操作性文件,《管理制度》是支持性文件,《质量记录》是证据性文件。五个部分“五位一体”相互衔接、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党建质量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系统,为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提供了重要依据。 建设党建质量管理体系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作策划准备与体系文件编制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机构、开展前期调研、梳理总结以往党建工作、确定建设体系范围、明确党建工作主要过程、形成党建工作总体方针目标、收集党建活动相关文件与记录、广泛宣传动员、实施体系知识培训、编写体系文件并修改完善等。通过开展第一阶段工作,初步构建起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整体框架,从思想认识、人员机构、制度机制、物质资源等方面为体系运行做好充分准备。第二阶段是体系实施运行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召开党建质量管理体系会、对管理者代表进行授权、组织学习体系文件、配置体系所需资源、正式运行体系、建立内审员队伍、实施内审员培训、适时组织内部评审、管理评审、外部专家评审、发现并纠正体系运行问题、修改完善体系文件等。通过开展第二阶段工作,使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健全完善,达到闭环管理的要求。第三阶段是体系总结验收改进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对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开展经验交流与推广、组织有关方面对体系建设总体情况进行评估验收、根据验收结论全面改进存在问题、围绕企业党建工作的新任务新变化充实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内容、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循环改进、推动创新提高。 三、建设党建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1.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建设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对相关人员素质能力要求比较高、涉及面比较广、前期工作量比较大的、兼具长期性与复杂性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企业党组织在建设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时,必须抓好思想认识这个前提与组织领导这个基础。 提高认识。要在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整个过程中,特别是遇到重点难点问题时,及时做好思想工作、扫清思想障碍,将宣传教育贯穿于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召开动员会、部署会、专题会、交流会等,组织针对建设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各阶段内容的专题讲座、到已经实施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发放学习材料等,运用企业内部网络、刊物等宣传媒体,不断深化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相关部门、党务工作者、全体党员对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坚定信心、明确方向,提高参与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力与本领,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凝聚各方面智慧与力量,共同推进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践。 加强领导。成立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部门、人员及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意见与工作方案,分解任务、细化措施,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加强监督检查,掌握工作进度,纠正发现问题,及时总结工作,开展经验交流,建立责任制考评,加大对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的领导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党建质量管理活动,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协调互动、各级党组织上下联动、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格局,推动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各项任务扎实落实。 2.立足实际 突出特色 建设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是在以建设党建质量管理体系企业为主体的党建工作中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先进理念与管理方法,强调的是思想方法的标准化,而不是内容的一致化。因此,在建设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绝不能照搬复制其它企业的体系文件,必须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画出“自画像”,编制出真正属于本企业的体系文件,这是建设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成功的关键。 立足实际。就是要从企业所处行业领域、中心工作、党建工作、党组织建设与党员队伍建设实际出发,认真梳理本企业党建工作流程要求、制度规范,总结党建工作特点特色与党建创新实践成果,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做好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与文件编制。体系文件要突出符合性,坚持“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使体系文件符合本企业党建工作实际;突出适宜性,做到“简而精、准而便”,形式要简,流程要精,文字表述要准,要便于查看、使用与操作;突出有效性,要着眼于过程控制、质量管理,注重体现与检验党建工作的效果。 突出特色。就是从对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整体策划,到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构成要素的确定、党建工作方针目标的确定、各类体系文件的编制、工作流程的设置、工作职责的划分、记录内容格式的规范等,再到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运行、管理评审、纠正改进等,都要突出企业自身特色。同时,要注重继续发挥企业以往党建工作中形成的特色文化、特色活动、特色载体、特色经验的重要作用,通过建设党建质量管理体系,使原有党建工作特色更加鲜明,效果更加显著。如:对于企业规模比较小、党组织层级与党员人数比较少的企业,可以将党建质量管理体系中《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三个部分内容“三合为一”,简化体系文件。对于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好做法、长期坚持定期开展的特色活动,纳入党建质量管理体系中进行管理,固化经验,形成长效机制,推动特色活动在体系运行中持续改进提高。 3.贵在执行 重在坚持 建设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循序渐进、持续改进的过程,使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处于建立――实施――改进――再实施――再改进……不断深化、持续改进提高的过程中,从而使体系不断适应时展、满足现实需要。因此,建设党建质量管理体系,一定要贵在执行、重在坚持。 贵在执行。就是要严格按照体系文件要求,开展党建工作。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否适宜与有效,要在实践中来检验。因此,体系文件编制形成后,不能“束之高阁”,而要“常伴左右”。在体系运行过程中,特别是运行初期,一定要避免“经验主义”、“惯性思维”、“习惯做法”,要时常翻阅有关程序文件与作业指导,严格抓好计划控制,使党建工作从计划开始就纳入到体系中管理;抓好内容控制,按照PDCA循环理论,事前注意调查研究、征求意见,事中实施要注意各环节到位,加强分析检查、及时纠正偏差,事后要加强经验总结、不断改进提高;抓好程序控制,明确关键环节、程序方法,不折不扣地将体系文件要求落到实处。 工程质量管理特色篇3 1绿色施工管理概述 绿色施工就是在进行工程建设的时候,在满足建筑的质量和功能要求、确保施工的安全性的同时,尽量地减少能源的消耗与资源的浪费,降低甚至是消除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实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节能环保的目标。绿色施工管理就是对施工过程进行合理地组织、安排和管理,实现绿色施工的特点[1]。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施工计划管控、施工过程管控和对施工人员健康和安全的评估四个方面。绿色施工管理在制度上就与传统的施工管理有所差别,首先是要有其自己特点的管理制度及相应的标准,以企业自身的条件和要求来制定,要有明确的管理目的和机制,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过程能够实现四节一保。绿色施工管理也要沿用传统施工管理中一些比较好的管理经验,要不断地进行创新,适应社会的发展。对施工进行绿色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建设过程中对于资源的节约,使用更加环保、绿色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整体的环保特性。 2工民建项目中绿色施工现状 绿色施工的意义就是可以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绿色施工材料、施工工艺进行合理地应用。绿色施工是在传统的施工工艺上发展起来的,为的就是降低施工过程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情况[2]。如今,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为了提高自身的形象,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的时候都会注意对施工现场进行控制和管理,尽量减少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更是对这方面管理比较严格,可是在其他的城市,在这方面做得就很不好,施工方对于这方面的管理也是不够重视,还是有着很多问题的。对于绿色施工,还是有很多建筑企业对其缺乏认识,不了解其意义所在,在施工的时候也就不够重视,不会在这方面投入过多的资源和精力,没有很好地执行绿色施工的标准。还有些企业会压缩工期、过度地控制成本,导致施工的质量达不到要求,这些也会影响到绿色施工管理的落实。 3工民建项目中绿色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绿色施工意识比较薄弱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可是在管理上还是缺少比较大的变化,采用的还多是粗放式的管理,施工管理办法也比较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化的绿色施工管理的要求,无法实现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的作用。企业在施工期间过于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对于绿色施工管理也不够重视,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普通的施工人员都认识不到进行绿色施工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没有做好对于材料和资源使用的控制[3]。 3.2过度追求利益忽略管理 建筑施工就是将项目设计变成现实产品,而工民建项目则是为人们提供生活和居住场所,优质的工民建工程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又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回报。可是,有些企业过于追求利润空间,对于施工成本的控制过于严格,往往会削减绿色施工管理的经费以此来降低施工的成本。绿色施工管理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多企业也知道这一点,但是,由于绿色施工管理难度比较大,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及材料等,而这些要比传统的技术、材料成本要高很多,会大量增加其施工的成本,所以,很多企业在这方面都不是很积极[4]。 3.3政府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我国也在陆续出台和绿色施工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不过还是有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难以适用于所有的施工情况和环节。比如说,对于建筑过程中能源的消耗以及废物的排放就缺少定额管理,政府只能是进行监督,无法进行定量的管理[5]。 3.4绿色施工技术比较落后 我国正式引入绿色施工管理的理念时间还不长,在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多,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施工中经常还是使用一些比较传统的技术和设备,无法满足绿色施工的标准要求。施工人员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对于绿色施工管理的认识也不均衡,在实施过程会产生很多阻碍。 4工民建项目中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应用 4.1提高绿色施工环保意识 要做好工民建的绿色施工管理,首先需要企业及其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认识,要有意愿还要有能力实现绿色施工管理,这就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从意识形态上提高他们的认识,从技术上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认识到进行绿色管理的意义,才能够在工作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企业不只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绿色施工宣传,也要注意对普通的施工人员灌输绿色施工的理念,提高企业全体对于绿色施工的认识[6]。 4.2完善绿色施工管理机制 要不断地对绿色施工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改革,使其不断得到完善,为绿色施工管理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和指导。这需要对工民建行业的特点和情况进行分析,还要结合施工单位以及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才能够制定适用性比较强的制度。为了能够强化绿色施工管理,一定要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进行管理,以相关的理论法规、标准要求以及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严格的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各项制度和政策能够得到落实。根据每个阶段的要求和特点制定施工评价标准,这是进行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才能够掌握绿色施工的效果。建设各方一定要做好交流和沟通工作,从设计阶段就开始灌输绿色建筑的理念,施工的过程也要有监理单位的监督,对施工单位进行约束,施工方也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的实施绿色施工[7]。 4.3不断提高人员的管理素质 绿色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管理的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只有这些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够做好绿色施工管理工作,因此,一定要注意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以及实践经验。要招聘那些高水平的、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的经理人员来负责管理,还要对自身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8]。此外,绿色施工的管理要求和标准应该是实现每个环节的基础。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不同的员工应该接受不同类别的培训,这可以提高绿色施工管理的培训效果。应加强绿色施工技术和绿色管理技术,为管理和施工人员提供更多交流机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绿色施工管理模式在工业和民用建筑项目中的应用效率,保证民用建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4.4加强技术管理实施 建筑绿色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可以保障实现绿色施工。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研究新工艺,通过有效应用不断进行创新,有效提高企业施工水平。有效落实绿色施工技术,满足节能环保需求,有效平衡施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工程安全和环境保护,这样才更符合绿色施工要求。企业可以利用激励措施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可以深入地研究施工技术,提高工民建项目的绿色施工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 4.5查验过程的质量管理 企业需要查验整个工民建项目的建设质量,需要获得质量管理部门的重视,不能因为自身利益建立不正当的利益关系,同时要禁止检验人员包庇工程质量问题。在实施质量查验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施工建设质量问题,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解决,避免引发出更加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社会问题。此外需要整理工民建项目资料,对于各项工作的完成质量进行检查,并且出示书面报告,这样质量管理工作才会得到保证。 5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产业已经成为了当展的经济支柱产业。在工民建的施工项目当中,如何能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了我们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关于如何进一步使用绿色施工管理模式,我们仍然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只有不断地处理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够加快绿色施工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席洪广.工民建项目中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3):110. [2]黄熔.浅谈工民建项目中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8(4):237-238. [3]赵强.工民建项目中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7):7-8. [4]李观兴.工民建项目中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应用[J].居舍,2018(13):123. [5]韩冰.工民建项目中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1):191. [6]杨斌,简立平.工民建项目中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应用[J].居舍,2018(19):136. 工程质量管理特色篇4 关键词:特色学校;管理文化;教研文化;课程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4-0017-03 特色学校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育人效益的学校。但是,在建设特色学校的过程中,人们更多地关注学校在特色建设方面展露显性的、外在的形象,却忽视学校隐性的文化内涵和办学的独特神韵。更有一些人认为,特色建设就是学校开设了有特色的项目或者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过人的成绩,其思想始终仅停留在独特“肤色”,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我们认为,特色学校的建设,应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文化、教研文化、管理文化等一系列文化建设培育特色学校的根基,努力开拓,不断创新。 一、注重理论的跟进,构建科学的校本管理文化,兴特色学校之魂 (一)注重学习与借鉴,挖掘理论文化,以先进的理念指引创建工作 站在教育教学实际及教育发展的角度看,特色学校建设首先是一种需要,是学校发展、提升质量的一种需要。我们承认落后,但更懂得发展,这就需要用特色理念、特色文化来引领我们走出低谷,走向阳光,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创建学校特色首先要有科学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指南,我们要注重学校理念文化的建设,坚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断审视本校的教育教学状况,努力更新教育思想。 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我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努力站在更高处认识特色学校建设的意义,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全面思考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路、方法,确定实施策略。最终,我们结合学校实际,集全体教师的思想成果,制定了适合我校持续发展的总体特色目标:依托教研优势,优化课程实施,加强管理文化创建,构建优秀文化底蕴,打造名师队伍,培育创新型人才,形成独特、优质、稳定的办学风格和优秀的办学成果。 建设学校特色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进行。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制订了“三步走”的发展策略:第一步,立足校情,寻求适合本校发展的优势,为特色建设准确定位,订好规划,形成方案,并着手实施;第二步,总结特色办学经验,发扬优势,反思不足,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第三步,加强与周围学校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不断丰富特色学校的内涵,整体推进学校特色化的进程,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事实证明,只有在先进理念和目标的引领下,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才有前瞻性和科学性。 (二)调动团队激情文化,强化校本管理,以科学的管理为创建特色学校保驾护航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管理专业化终于冲破体制的坚冰在人们热切的期盼中“千呼万唤始出来”,学校也终于迎来了实施校本管理的春天。作为新时代的校长,理应义不容辞地投身教育改革的洪流,在校本管理中尽显身手,创造业绩。 1.更新管理理念树特色。首先,校长应该更新管理理念,带领管理团队走出管理的深宫大院,彻底摈弃陈旧落后、呆板僵化的保守思想,建立以人为本、科学民主的“服务型、人文化”管理理念。 2.优化管理模式显特色。要重新审视建构学校的管理模式。废除行政型的森严等级制度,改写长期以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立甚至仇视的历史现状,建构一种决策科学、执行准确、反馈及时的新型管理模式,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协调统一、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3.实行目标管理创特色。学校管理是一项精细的工程,每一方面、每个环节都必须按标准做精、做细,才能使教育工程得到优质保证。由此可见,实行目标管理、绩效管理,是创造精品教育工程的必然选择。而只有让学校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组织、每一个管理单位、每一个管理者都明白并认真执行他们的目标任务、工作标准,才可能创建管理特色,为创建特色学校保驾护航。 例如,我校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制定各项有形的规章制度的同时,又开办了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乡中学堂”,鼓励每一位教师在学堂中树立远大的志向,在学堂的活动中发掘自身潜能,在学堂的比赛中超越自我,在学堂的研究中体现个性。在浓厚的“乡中学堂”文化氛围中全体教师实现了“在管理中励志、在引领中学习、在活动中激趣、在研究中成长、在课改中提高的管理效益,积淀了浓厚的管理文化,为特色学校的创建提供了强大的智力与情感支持。 二、借助校本教研,打造研究文化底色,立特色学校之本 一所学校的优劣,要看教学质量,而一所学校的发展要靠教学研究。创办特色学校更离不开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教学研究做得好才能保证特色学校的质量。这是特色学校的根本。 几年来,我校立足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能力,实现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修模式,形成了以教学研究为依托的独具特色的校本研究文化,教学研究成为了学校工作的一大亮点。 早在课改之初,我们就确定了学校的研究思路:“以主题项目带动发展”、“以行动深化研究,以研究促进成长”。 2008~2009年我们提出了“四课连滚”的校本研修模式,实现从“备课―讲课―研课―上课”的全程滚动。这一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的实效性和教师的受益面,使同伴互助制度有了有效的载体,锻炼了教师的基本功。 2009~2010年,在锻炼教师基本功的基础上,我们又提出“对比式小课题行动研究”模式,我们的做法是: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研活动主题,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研究主题为抓手,实现每节教学内容的“两备、两讲、两评、两反思、两案例”,使教研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以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反思能力的提高。 2010年4月,我校先后派出十多名教师到河南郑州的名校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结合学科特点,研讨学科的教学方法,推出各组的教学模式,编制“导学案”,打造高效课堂。 2010年9月我校积极尝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以教研组长为第一梯队,行政组全体同志为第二梯队,带领全体老师努力探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人人上尝试课、研究课,结合传统教学经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教改实验高潮。在学生中,我们不断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教学改革的良机,积极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四课连滚”、“对比式小课题行动研究”等研修模式,以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形成使我校的教学改革独具特色,借助教学改革,我校改变了落后的面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最明显的是学生素质普遍提高,表现欲望特别强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城里的孩子,这一点也得到了有关领导的一致认同。教学改革也因此成为了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县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学校多次被评为市级“教学管理先进校”、校本研修先进集体”。 三、依托课程改革,丰富课程文化底色,探特色校本资源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校课程设置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为基点,改变以“授受知识”为主的单一课程体系,构建课内与课外、必修课与选修课、活动性课程与选修性课程并行的课程体系,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级的课程管理。 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帮助学生实现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学校特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校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课程特色建设,首先要建立与特色相适应的新的课程体系;其次要开展学科特色建设,构筑发展学校特色的核心工程。 我校特别重视校本课程建设。例如,我们积极开设的艺术“根雕”校本课程,是我们认真考虑、慎重选择的结果。根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几千年沉浮而长盛不衰,是一项融创造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精品艺术,对培养学生凝心静气的性情和不断创新、敢于求变的精神均有很好的作用。我校有三位老师在根雕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学校后面临山,又可以供应大量的根雕素材。经过充分调研,大部分学生对根雕有浓厚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这项活动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我们多次举行作品展示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根雕艺术的兴趣。 我们又进一步分析、思考了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各年级学生的特点,以“艺术根雕”课程带动了布艺、绘画、标本制作等各项兴趣小组活动,推动了玉米皮工艺的研究、蛋壳利用价值的研究、家乡特产―仙景山苹果与家乡经济的研究等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课题的研究,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喜爱的活动。从而开发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以熏陶学生的性情,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增长知识,开发潜能,提高整体素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还丰富了课程资源,培养了师生的创造品质,弘扬了创新精神,打造了课程文化品牌,学校的特色建设也因此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了学校的品牌课程,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课程资源,例如,“我与网络对对碰”、“家乡名片”、“我的校园我做主”“时尚与健康” “玉米皮工艺的研究”、“蛋壳利用价值的研究”、“家乡特产―仙景山苹果与家乡经济的研究”等主题已作为资源包保留了下来,校本课程《家乡巨变》、《根雕》、《家乡特产》、《家乡旅游》、《网络游戏集锦》、《节日文化》等赢得了学生喜爱,其中《根雕》、《标本制作》获得了国家奖励。我校2005年被评为市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校,2008年被定为省级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校,市级教学管理先进校,2009年获市级综合实践活动先进校,获市级特色学校创建先进单位,2010年承办市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经验交流现场会,2011年承办市综合实践活动送课下乡现场会,承担县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研究现场会。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各项才艺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其中李景贵教师的根雕作品、梁海娥老师的玉米皮手工工艺作品、王芳的标本贴画、李素艳的苹果包装设计等多项成果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其内涵的精神文化更增强了我们创建优质课程文化、打造学校特色的信心和决心。 “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发展”,依托管理文化、课程文化、研究文化三个抓手,我们已经打造了学校管理、课程实施、校本研究三个方面的乡镇中学品牌,实现了教学质量的大飞跃,走上了特色建设持续发展之路。愿我们高瞻远瞩,用睿智超前的眼光、善思善谋的头脑、开放包容的胸怀,在教育的自由王国里尽情遨游,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中国论文下载中心省略 [2]孙孔懿.特色学校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工程质量管理特色篇5 [关键词] 郴州;浓香型特色烟叶;开发 国家烟草专卖局姜成康局长提出“所谓中式卷烟,就应该有自己的特色风格,要有较好的原料基础、特色工艺,要有独特的核心技术,否则就难以称得上中式卷烟。”而中式卷烟的发展首先要建立在具有中国特色烟叶为主配方原料的基础上,因此,开发特色烟叶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烟叶产区的努力方向。郴州烟叶是全国四大具有典型浓香型烟叶产区,浓香型烟叶作为特色烟叶的重要组成,深度研究和开发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开展浓香型特色烟叶开发工作呢?笔者结合湖南郴州浓香型特色烟叶开发工作的实际,谈谈对湖南郴州浓香型特色烟叶开发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从技术层面深入探讨,充分认识郴州烟叶特色 1.充分认识郴州烟叶特色 要发展浓香型特色烟叶,首先一点就是要充分认识郴州烟叶的特色,也就是说郴州的烟叶特色在哪里?通过以往国内权威烟叶检测机构对郴州烟区烟叶的质量评价报告、工业验证分析报告和全国烟草种植区划资料,我们把郴州烟叶质量特色总体上定位为具有明显南岭丘陵烟稻轮作地域特色的浓香型有甜润感的烟叶。郴州烟区烟叶质量特色具体表现为:颜色金黄至橘黄,身份中等至稍薄;物理特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填充力和耐加工性能;化学成分适宜、协调,配伍性好,亲和性强;香气风格突出,香气质较高,香气量较足,杂气较小,浓度较浓,余味舒适,燃烧性好且柔和富有甜润感。但这些只是一个非常笼统的定位,我们要充分认识郴州烟叶与国内外其它主产区的烟叶在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的特色因子,即内、外成份哪些关键指标与其它产区有显得特点,并决定了郴州烟叶的质量风格。这就需要和工业企业紧密联系,把郴州烟叶与其它产区的烟叶从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作一个全面的分析和比较。 2.探明浓香型特色烟叶形成的关键因子 郴州是湖南烤烟主要产区和全国烤烟六大适宜产区之一,具有发展有适宜生产浓香型浓香型特色烟叶优越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决定特色,浓香型特色烟叶形成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从温、光、水、土等自然条件和一些生产栽培措施去探明。要对区域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和养分状况,区域积温统计、月份温度统计、降雨、光照等生态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研究,探明烟叶风格特色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联。探讨郴州主要栽培措施,特别是烟-稻轮作,火土灰施用,烟草专用基追肥施用与浓香型烟叶特色风格形成的关联作用。 3.制定浓香型特色烟叶生产技术标准 探明浓香型特色烟叶形成的关键因子后,要形成生产技术标准,以保持特色风格,要在《郴州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对浓香型特色烟叶形成的生产技术影响因素,开展浓香型特色烟叶生产技术综合标准体系的研究,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技术服务标准化,使整个过程都严格置于标准的控制之中。 4.掌握郴州浓香型特色烟叶在重点品牌的贡献度 近年来,郴州烟叶调往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湖南中烟工业公司、红塔烟草集团、广东中烟工业公司、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山东中烟工业公司等重点中烟工业公司的烟叶比例平均95%以上。已进入多家中烟工业公司重点品牌原料的主导配方,譬如:广东中烟工业公司主导品牌“双喜”、“五叶神”配方中使用郴州烟叶的量占15%以上;安徽中烟的“黄山”品牌使用的比例稳定在10~20%之间,这些重点中烟工业公司对郴州烟叶使用评价认为烟叶质量在不断改善,烟叶特色愈来愈鲜明,烟叶可用性高,在原料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明显,烟叶使用量需求量增加。我们要及时掌握浓香型特色烟叶在重点品牌的贡献度,以把握郴州浓香型特色烟叶的发展前景和目标。 二、加强组织管理,措施保障有力 1.要制定切实可行中长期的工作方案 明确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包括生产目标和质量目标,根据各中烟工业公司的具体需求,结合郴州的生产能力,协商确定年度基地规模。争取在五年内浓香型特色烟叶达到100%的调拨规模。 2.设立相应组织机构,政、工、商、研明确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政府牵头组成浓香型特色烟叶开发领导小组,在市烟草局(公司)设立办公室。领导小组下设顾问组、专家组、技术实施小组和协调考核小组,全面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技术落实和项目考核工作。同时各产烟县成立相应的项目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顾问组根据郴州烟区实际和工业企业品牌发展方向,组织开展项目路线、技术方向、品牌开发策略、技术培训等咨询服务,协调双边关系,定期或不定期实施技术业务现场指导和项目成果宣传推广等工作。 专家组成员由各工业企业及其技术依托单位共同商定。专家组可根据项目对应区域的不同特点进行细分,落实项目衔接和工业验证工作,并全权负责制订相应的生产技术方案和工作方案,确定技术攻关方向。 项目实施组以郴州烟草专卖局(公司)为主体,负责项目定点开发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区域布局、课题研究、产供销(加工)业务衔接、信息传递及日常技术性工作的落实。市公司抽出专门人员,以县为单位每个生产单元派1名技术干部全程蹲点,负责与每个工业企业在郴基地的技术协调和开发的实施工作。 工业企业(含对应的技术依托单位)负责对基地定点区域开展区域特色评价(包括对调拨使用烟叶的外观、内在、评吸质量、风格特征的分析研究)和技术调整方案的提出,建立工业使用郴州烟叶质量数据库,确定郴州基地规模、投入及补贴政策,共同建立郴州烟叶使用评价体系。 质量考核小组对开发工作实施过程实施全面质量考核。 3.提高浓香型特色烟叶生产技术管理水平 一是围绕品牌导向,传递品牌理念,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确保基地技术人员和烟农品牌意识全面同步提升;二是在浓香型特色烟叶生产基地内实施工业驻点人员与本地技术队伍的有效整合,优化流程,合理分工,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协同作用,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三是高标准、严要求将工业标准化与农业标准化管理理念贯彻到开发工作全过程,提高技术到位率;四是推行烟叶生产全面质量管理,严格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五是认真落实特色优质烟叶单收、单存、单调工作,提高基地定向生产、定向收购、定向调拨和定向加工的技术水平,提高品牌对烟叶质量需求的满意度。 4.提高开发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建立工商研信息沟通平台,加强三方信息沟通。一是完善产区基本烟田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为烟田规划布局、生态改良和品种选择提供依据;二是完善烟农和烟技队伍档案信息,包括劳力状况、文化程度、种烟历史、技术水平等,为基层队伍建设和培训服务;三是完善浓香型特色烟叶生产基础信息,包括耕地档案、烤房状况、种植品种、生产资料管理等;四是建立浓香型浓香型特色烟叶品质信息数据库和工业可用性评价体系,有针对性地根据各产烟县的烟叶质量特性,提出准确的品质风格需求和烟叶生产技术改进要求,便于分类指导;五是建立浓香型特色烟叶质量跟踪体系,通过烟农户籍化管理与合同管理,形成质量跟踪链;六是完善生态环境监控体系,保持产区基本烟田可持续利用和重点危害危险源的防控。 三、建立满足浓香型特色烟叶开发工作良好的运行体系 1.整合资源,提高产业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根据浓香型特色烟叶开发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烟区基本烟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将各级政府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规划与工商联办基地的布局,烟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进行整合,合理建设;二是将工、商、政的鼓励、扶持政策向浓香型特色烟叶开发重点区域倾斜,形成政府、工业、商业、烟农共同参与投入建设的运行机制;三是参与各方要有明确的政策支持,促进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2.探索浓香型浓香型特色烟叶生产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品牌导向型浓香型特色烟叶生产风险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工、商共同参与为适度规模浓香型特色烟叶基地烟农投保体系;二是实施烟叶生产保险,探索政府、行业、烟农三方互动共同参与的浓香型特色烟叶农业保险机制;三是加强与农业、气象部门的合作,建立和完善防灾抗灾及异常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四是进一步提高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防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五是加大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和烟农劳动强度;六是加快浓香型特色烟叶开发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烟农的组织化程度,把分散、弱小的烟农组织起来,发挥集体的力量和群体优势,增强抗卸风险的能力。 3.建立工作责任标准和考核体系 明确产区、卷烟工业企业和技术依托单位的责任与义务。加强浓香型特色烟叶生产、收购、加工过程控制和管理创新,强化特色开发技术应用研究。依据工商基地协议和技术合作协议确定的目标,将各项目标指标细分到单元、到责任区、到责任人,形成层层有目标、环环有指标、人人有责任,整体目标与过程目标相统一的管理机制。制定郴州市浓香型特色烟叶开发工作考核评价标准,每年由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对负责实施项目的单位(个人)就各项技术落实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和运行效果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考核,考核评价得分与单位(个人)所在的岗位绩效挂钩。 工程质量管理特色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幕墙工程;质量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建筑的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人们只关心是不是“豆腐渣”工程,只关注居住的舒适程度,对节约能源和环保方面置若罔闻。根据时代的需求,现在要运用科学的手段降低能源消耗,打造绿色建筑。在施工期间,工程监理要重视其施工的质量,把绿色建筑的理念注入幕墙工程里,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杜绝资源浪费等,对不切合实际的地方进行改革。 1幕墙技术对绿色建筑的作用 幕墙作为建筑的外皮应具有自然采光、屏蔽噪音、防尘污染等作用,这些都可以通过建设幕墙工程来实现。自然采光就是自然亮光摄入建筑内,比照明系统的亮度更健康的居住环境,间接减少电力的能源消耗,实现绿色建筑的理念。自然采光能降低光的强度和颜色,改变光线的柔和力,满足视觉上的要求,这也是现代建筑对幕墙技术的要求。建筑内的通风系统设计应离污染源远的地方,幕墙在设计着重考虑风口的大小是否满足风量的要求。当今绿色建筑普遍都采用自然通风的技术。对幕墙节能设计产生一定影响的,只有天气因素,对干燥、潮湿、冷、热的气候采取不同的措施。从选择材料入手,再对其构造进行分析,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进行利用,来节约不可再生资源,进而提高幕墙技术的节能。幕墙上的阳光进行反射到地面上和周围的建筑上,都会引起温度升高,到了夜晚,幕墙上的光过于明亮,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被称作光污染,违背了绿色幕墙的设计理念。在这一问题上采用绿色节能幕墙,就是零污染或者极低的污染并有环保节能的功能,目前有三种不同节能绿墙,即生态绿墙、光电幕墙、双层动态节能绿墙,这也是目前国际上最通用的技术。光电幕墙有发电、隔音、隔冷热等性能。并且装饰性较好的,它是把反射的太阳光吸收转化为电能,这是利用了太阳能光电池的原理。光电池不需要维护,也不会产生污染,是一项可持续的新型技术。光电板是玻璃膜片形状倾斜于楼顶可以为楼顶遮住阳光,有采集太阳能的作用。双层动态幕墙构造特殊,它是在幕墙里面配有电动把手,还配有电动滑窗,占整个幕墙的较大面积,但是,很容易地采集到光线,有较强的隔音功效。生态幕墙可以防止极端恶劣的天气对室内的影响,满足人们生活的舒适度,又能达到节能效果。生态幕墙是属于工程建筑范畴内的,需要工程师和幕墙设计师共同协调合作完成的。幕墙的工程作为绿色建筑的一个关键部分,要注意自己的节能性和循环利用再生资源,以适应绿色建筑的发展要求。 2绿色建筑的概述和幕墙施工时的有效途径 绿色建筑不是指环境绿化,它形容一种建筑是环保的,在坚持生态平衡的原则下打造的生态建筑。利用各种有效资源、节能、环保等来贴近生活和自然的含义。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水平、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不同,在国际上也有不同的标准。在美国绿色建筑被称为可持续的绿色建筑,意思是在设计中有利用和回收价值的建筑。绿色建筑可以减少自然环境的污染,还可以节约能源;绿色建筑打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做到人与自然亲和发展的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的目标是促进人与建筑、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幕墙是绿色建筑的一部分,它一方面考虑到建筑的造型,通过幕墙构造的设计对绿色建筑进行点缀,幕墙技术能使建筑物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对建筑内的环境进行调节以达到舒适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攀附类的植物沿着建筑形成垂直面绿化。规划幕墙工程质量管理的条例之前要对施工的图纸检查,做到精确合理,在绿色幕墙设计部分进行反复推敲,根据实际情况,把设计不恰当的地方进行标注,整理出来。在施工时做好特别的规划,知道施工单位绿色建筑的管理质量验收标准、管理内容和重点等,对绿色幕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在绿色幕墙建筑的施工中加强对样板的管理,对样板实行有效的防护应急措施预防突况。让施工单位拟定样板质量监督制度,定期对其进行检查。严格按照图纸的标准进行施工,绿色幕墙的施工材料比较特殊,质量监督部门要对其进行取样再次检查确保无误。基于满足以上条件和标准才可以卸下原料展开施工作业,对于一些特殊部分的检验采取剥离检验确保检测结果的规范和标准。 3幕墙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 在倡导节能环保的今天,人们对资源的消耗尤为看重,绿色生态、低碳环保、节能减排都是当代社会的口号,打造绿色建筑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画面。由于我国经济上的快速发展,对能源消耗也是巨大的,节能消耗的工作也十分困难。在绿色建筑的幕墙工程的施工过程要极其强调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成本,尽可能使工程和环境和谐发展。幕墙工程可以用现代科技方法和环保材料,在低能消耗的前提下保证工程的质量,把绿色管理的理念落到实处。工程施工时的噪音和强光都是普通的现象,但是,对周围的居民休息造成了一定影响,在实现绿色管理和不降低工程质量的同时,要制定一套合理的方案,比如,在夜间人们都已经休息了,在这个时间段就不要进行噪音大的施工项目,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以降低噪音的产生。白天就尽可能降低施工的噪音,施工单位尽可能选择价格在经济实惠范围、噪音小的设备进行施工,这样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强光经常对准人们的身体也是极其有害的,在施工时要避免强光照进居民屋内,尽可能选择聚光比较好的节能灯实施工作。在保证建筑材料的合格标准和管理质量的同时,也要督促施工的进度,在施工前对施工的合同条款会规定施工的时间范围,严格控制施工的进度。在对影响施工进度因素要提前进行预防,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方案,管理部门要对其管理监督的部分进行划分,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根据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突发应急方案,尽可能避免因为突发的状况导致工期不能顺利完工。 4幕墙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程度直接关乎绿色幕墙建筑的工程的质量,要对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制定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原因进行合理的规划,对质量保证资料要存放妥当,有的小施工单位根本就没有质量保证的资料,草草地敷衍了事,造成工程事实情况和质量保证情况不符合,无法提供完整的竣工资料给建筑单位的情况,阻止了工程的进度。要建立信息共享的合作平台,对所在的问题及时地传送,进而提升工程进度。施工单位对自己的单位内部也要加强管理,坚持业主的需求为第一的原则,对施工的要求要准确有效。管理方式要精益求精,从而提升工程的质量。在幕墙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采购等关键部分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发现进行整改,做到可追溯、可查询。在施工的材料进行标记或者贴上标签,以防安装时出现任何问题时,通过编号和日期查到影响产品的具体原因。依据相关的文件要求,对其进行纠正。对材料的样品的重要信息部分要记录,如供应商、供货日期以及反馈情况。在最终敲定之前施工单位要负责所有的质量检测工作,任何采购的原材料前都要在供货商那里做好检验和测试,尤其是第一批的材料。采购应对该项目的采购工作负主要责任,严格按照采购程序的规定采购,确保原材料的供货周期和质量。检验材料看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合格的材料还要相关的送审部门提供证明材料。质量管理人员要保留所有的工地检验和送审的单据,并且对其登记。对现场每个不符合的材料等要求记录和把控,将它们贴上相应的标签,放入一个特定的位置。采购的材料质量证明书、权威机构的测试记录以及纠正的措施都要进行分类归档统一管理。在幕墙建筑工程中,要时刻灌输绿色建筑的思想,加强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因为施工的人员大部分技术水平不高文化水平有限,在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上不能够规范地操作,对施工的材料存放不合理,这对施工的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并且也对材料造成了浪费等情况。所以,要对绿色建筑的施工现场进行规范以及整改,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5结语 当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建筑业开始纷纷推行绿色建筑。实现绿色建筑,离不开完美的幕墙技术,我国建筑幕墙技术已经日臻成熟。通过对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严格管理,在控制消耗、节约成本的基础上,保障绿色建筑的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朝煜,王雪松.“绿色建筑中的幕墙技术.”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 工程质量管理特色篇7 【关键词】成本;技术;质量;安全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作组织管理水平来支撑和实施。其次,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管理,进而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第三,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主装备越先进,技术管理要求越高,这也使得施工管理更显重要。 二、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分析 加强工民建工程成本管理,是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保证企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控制工程成本。 1、造价机构控制成本。造价机构要参与一些建设工程的初步设计、概算审核过程,加强工程的全过程造价控制,这可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造价机构通过了解到的市场信息,对工程造价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最终使工程造价更人性化;在管理模式上,造价机构实行信息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确保信息来源和流通畅通无阻,使工程造价更趋于合理。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优化设计,降低成本。 2、构建财务战略管理体系。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甚至决定着企业的未来。这就要求工民建施工企业要不断优化财务人员队伍,用战略发展的眼光,前卫的竞争观念,健全的财务战略管理机制,确保企业资金投放的方向性。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管理分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力量。当今世界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给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科技管理,利用科技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它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时代呼唤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动力。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命脉。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从发展战略高度去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实现人才队伍多元化,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技术创新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2、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才改善科技人员的待遇,落实优惠政策,真正解决住房、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问题,保证他们安心工作,以此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在科研资金、工作环境等方面关心并支持,使其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大成果。 3、加强科技成果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管理措施,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利用网络成立技术中心,加强对科技成果的管理,不但提高管理效率,而且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引进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来提高质量,加快进度,增加企业效益,创造社会信誉。 四、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绿色管理分析 绿色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工民建施工企业必须加快绿色管理发展进程,尽快步入绿色施工管理的行列。实施绿色管理是我国企业不容逆转的选择,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 1、工民建施工工程实施绿色管理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众所周知: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我国资源丰富、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所以能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环境污染严重,人口、资源、环境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保证子孙后代的生存,应谋求企业、社会、环境三方共赢的绿色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应该做到既节约资源,又保护环境,把有利于社会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2、工民建施工工程实施绿色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 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管理模式、经营策略已经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的大问题。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3、工民建施工工程绿色管理有助于企业获得绿色市场商机 绿色消费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的消费时尚,无污染的绿色产品虽然比较昂贵,但是在健康第一的今天,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实施“绿色管理”顺应时代潮流。绿色消费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4、工民建施工工程绿色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绿色企业形象将给消费者带来安全感。不断开发绿色技术,进行绿色管理,使生产低能耗、高环保,积极满足绿色消费需求,增强企业的绿色竞争力。 五、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分析 工序质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二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一方面要控制每道工序投入的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又要控制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的质量标准。 1、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要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就要严格控制每道工序投入的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质量,必须保证其符合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 2、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在控制过程中通过采取管理、组织、技术等方面措施来实现及时控制。实现全程监控,力争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达到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六、建筑工程施工的工序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 工民建项目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要从抓控制重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入手,因为这些关键点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如:操作者的素质(对高空水下作业、易燃易爆作业,重型构件吊装或多机抬吊等,应从人的生理、心理、技术水平等方面对操作者进行考察);如:物的状态(如加工精度与施工机具有关、计量不准与计量设备、仪表有关;危险源与失稳、倾覆、腐蚀、振动、火花等有关);如:材料质量和性能(预应力筋加工,就要求钢筋匀质、弹性模量一致,含硫量和含磷量不能过大,以免产生热脆和冷脆)。 七、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是展示施工企业乃至一个地区形象的窗口。只要不断加强工程管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就一定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耸.建筑工程造价各个阶段控制要点[J].中国科技博览 ,2010 [2]王艳 .对科技管理工作的思考 [J].管理与交流,2008 工程质量管理特色篇8 关键词:中小学;特色建设;区域推进;策略。 随着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社会要求学校提供多层次、多规格人才,那种“千校一貌”、“万生一面”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为了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永川区提出“基础教育创特色”、“以特色建设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战略,鼓励和支持全区中小学开展符合教育规律的办学特色竞争,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创建更多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特色学校,整体提高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经过实践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构建了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区域推进策略。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首先,认清形势,明确意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特色。”由此可见,特色学校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校挖掘潜能并基于自身“差异”谋求生存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有利于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其次,界定概念,理解内涵。一是“特色学校”。何为“特色学校”?就是在较长时期的办学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独特性、优质性、稳定性、整体性等基本特征的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风格和模式,特色学校具有鲜明的个性,能更多地尊重与培养学生个性,利用多样化具有可选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来改造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二是“区域推进”。何谓“区域推进”?就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整体规划,统筹协调,领导和组织行政区域内所有中小学为实现目标而开拓进取。三是“特色学校建设”。我们应特别注意的是:第一,以“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为主线。“一个核心”即以学校文化为特色学校的核心;“三个基本点”即管理、德育、教学三方面的工作,着力打造特色管理、特色德育、特色教学。第二,“点面结合,典型引路”。就学校而言,选择特色项目,以特色项目为切入点和支撑点,以点带面;就教育系统而言,以部分学校为代表,抓住龙头,典型引路,促进整体发展。第三,树立“三化”思想。“三化”即“国际化”、“本土化”、“校本化”。“国际化”即学习和借鉴国际上的经验,“本土化”即注重国情和本地实情,“校本化”即基于学校,为了学校。特色学校是相对概念,相对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而言,它具有特定的内涵,评价尺度具有多元性,特色学校建设的目标定位应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与素质教育相适应,与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步,尤其是要因地制宜,以校为本。 再次,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世易时移宜变革,变革首先从思想观念开始,摒弃落后于时代的教育发展观,建构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品牌发展等新理念,以新的教育发展理念来引导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制定科学化的教育发展政策,优化教育管理,使教育政策和管理具有理论性、前瞻性、人本性、权变性、目的性、规范性、可持续性,处理好特色学校建设中整体与局部、城市与农村、重点与一般、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之间的关系,确保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科学规划,确定目标 首先,要充分认识制订规划和确定目标的重要性。有规划才有行动,有目标才有方向,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教育发展现状,把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纳入当地教育发展目标规划之中,其目的在于将特色学校建设的目的和任务具体化,使预定工作及达到的结果具有可操作性和可供测度的指标体系,能使管理者和学校及其教育工作者形成一种期望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对达成目标的强烈动机,推动他们不断接近目标、实现目标、向更高的目标奋斗。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就是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循序渐进的工作目标,使特色学校建设方向明、思路清,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其次,要构建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多元目标体系。第一,确定总体目标,即: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优势,开发潜能,把特色建设与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品牌发展统筹发展融为一体,通过“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逐级推进,实现“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目标,使所有中小学逐步走上特色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促成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第二,从纵向看,应确定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确定各个周期的阶段(准备、实施、总结)目标,拟定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步骤、质量等。第三,从横向看,要确定教育行政部门各科室和教研机构的目标任务与职责,行政部门与教研机构的工作目标既有独立性,同时又相互协调。就学校层面而言,因发展的不平衡,还应确定分类目标。通过上述重要目标的确定,形成分门别类、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工作目标体系。 三、构建机制、提供保障 首先,建立“三位一体”运作模式。“三位一体”即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基层学校的有效结合。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政策,制订规划,确定目标,加强领导,组织协调。教研机构加强指导,提供理论支撑。基层学校因校制宜,以校为本,找准切入点,实践探索,努力打造学校文化,争创特色。 其次,推广目标责任制。教育主管部门把握办学方向,宏观决策,提出办学目标,转变管理职能,同校长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责任制,进一步理顺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教委提倡和鼓励学校领导从实际出发,灵活办学,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为基层学校创建特色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再次,优化督导评估机制。(1)督导机制。树立“发展性教育督导”理念,把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列为教育督导的重点。(2)评价机制。把特色学校建设工作与绩效列为评价的重点内容,科学制订特色学校评估指标体系,遵循过程性评价、多元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原则。 复次,完善投入机制。一是加大财政投入;二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学校谋发展、创特色创造条件。 最后,改进激励机制。一是开展阶段成果评奖活动,对创建特色工作力度大、成绩显著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二是把特色创建工作及效果与评先争优挂钩。三是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更多的学习考察机会。四是对特色创建成绩突出者,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办学效益显著的学校命名特色学校和授牌。 四、建设队伍,提升素质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教师为本”。为此,重点实施“四项工程”。 (1)“名校长工程”。在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中,校长是领导者和组织者,校长居主导地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评论它的校长。”“名校长工程”就是要培育一批与中小学特色建设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的、富有个性的中小学校长群体,使他们具有强烈的特色创建意识、渊博的文化知识、独特的办学思想、开拓创新的精神、追求卓越的品质。(2)“名师工程”。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心里学家皮亚杰指出:“有关教育教学的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偑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名师工程”就是要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名师评选活动,成立“名师工作室”培养师德高尚,为人师表,理念超前,博学善教,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3)“教师提高工程”。一是开展教师学历培训,教委制定优惠政策,为教师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创造条件。二是强化农村义务教育师资培训,尽量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三是开展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打下基础。(4)“青蓝工程”。以老带新,帮扶结对,以骨干教师、名师指导新教师和青年教师,使广大青年教师、新教师快速成长。 五、行政推动,科研引领 首先,加大行政推动的力度。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把中小学特色建设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要广泛宣传和动员,制定规划,确定目标,召开教育专项工作会议,对特色学校建设统一部署,提出要求,出台政策,印发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意见,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行政部门加强教育系统内部以及与政府其他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组织协调,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确定相应的人员,合理分工,明确职责。行政部门还要加强过程督导、评估验收,特色学校命名和授牌等工作。 其次,充分发挥科研引领作用。教育要发展,科研须先行。中小学特色建设需要科研引领。主要做法是:(1)营造氛围。通过召开教育科研工作的例会、出版刊物等途径,宣传科研,强调科研对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性。(2)调研指导。教研机构经常到学校尤其是深入农村薄弱学校进行教育科研专项调研和指导。(3)课题牵动。整合力量,克难攻坚,重点开展重庆市级立项课题的研究,探索教育发展规律和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途径与方法,构建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框架,建构“三特”模式(特色管理、特色德育、特色教学模式),以课题研究牵动特色学校建设,促进区域教育形“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办学格局。(4)深化“四教研”,开展“四建构”。“四教研”即课例教研、主题教研、课题教研、特色教研。“四建构”即建构行为、建构思想、建构模式、建构特色。基层学校以校为本,开展校本教研,创建特色教研,以特色教研推进特色学校建设。(5)组建教研共同体。教育主管部门增强“整体化”观念,扮演好管理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架起沟通与交流的桥梁,支持学校把教研工作的单独行为演变为区域性的团结协作行为,成立片区教研协作联盟。教研机构对教研工作要统筹规划,加强学科中心组建设,定期开展学科中心教研组活动。(6)构建“三四五三三”教学教研视导模式。基本内涵包括:“三视导”,一是视导管,二是视导教,三是视导学;“四关注”,一是关注管理,二是关注课堂,三是关注教法,四是关注学法;“五见面”,一是与领导见面,二是与年级组长见面,三是与备课组长见面,四是与教师见面,五是与学生见面;“三途径”:一是听课,二是调查,三是分析;“三汇报”,一是综述,二是感悟,三是建议。 六、校际联动,区域协作 首先,加强系统内部的合作与交流。为了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主要应构建系统内部合作交流的三种模式。(1)“优质与优质”合作模式。指区域内的优质学校之间的合作。“强强合作”,打造品牌。(2)“优质与一般”合作模式。通过优质学校对一般学校乃至薄弱学校的辐射示范以及“帮扶”来带动一般学校的发展。具体措施包括:送教下乡、帮扶结对、挂职锻炼以及提供教师培训、课改科研、教学设备等支持。在校际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情感基础,形成区域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3)“一般与一般”合作模式。指同层次学校间的合作与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星空体育 其次,加强系统外部的交流与合作。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联合国第47届国际教育大会(2004年9月在日内瓦召开)的主文件中说:“教育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取决于有关教育的质量,这种质量又需要协调而稳定的公共政策。教育应当是全民尤其是整个政府的事,只有采取跨部门和跨部委的综合政策才能奏效。”由此我们应得到的启示是,协调教育部门与社会各部门和各界人士的关系,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特色学校建设,为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七、分类要求,梯度推进 学校办学条件有差异,办学起点不同,客观存在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在特色学校建设的区域推进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应采取有重点、有步骤、分类要求、梯度推进的策略。根据教育发展现状,把特色学校建设的目标达成分为四个层次(梯度)。一是初级层次,要求有特色项目;二是中级层次,学校特色凸现;三是高级层次,形成特色学校;四是品牌层次,特色学校中的精品。 “分类要求,梯度推进”策略,就是把不同类别的学校用不同的尺度来进行考核评价,给所有中小学都提供获奖表彰的机会,充分考虑学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体现公平、均衡、优质品牌发展的办学原则,给每所学校开辟谋求发展的空间,提供创建特色的机会,促成共同进步,形成由“不平衡”趋于“平衡”的良好教育发展态势。 八、搭建平台,展示风采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研机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搭建展示和交流平台,促进特色学校建设。 一是举办“特色学校建设校长论坛”。在“校长论坛”上,校长们重点围绕“管理理念”、“办学思想”、“制度建设”、“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素质教育”等方面探讨交流,充分展示校长独特的教育思想、人格魅力和管理能力。“校长论坛”对校长转变观念、探索教育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是组织“教学开放周活动”。在“教学开放周活动”中,通过观摩、点评、交流,旨在架起沟通与交流的桥梁,逐步形成区域互动、校际联动、示范辐射、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积极营造“比学”、“比教”、“比研”的文化氛围。 此外,教委还应组织开展“校园文化评比活动”、“特色学校建设征文活动”、“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主题班会活动大赛”、“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等等。星空体育 总之,特色学校建设区域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教育主管部门整体规划,统筹协调,遵循教育规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领导和组织辖区内所有中小学开展特色学校建设,打造学校文化,提升学校品位,办出各自特色,并在特色发展基础上不断深化,铸造品牌,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谱写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篇章。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 2、《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3、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3.7 工程质量管理特色篇9 从企业性质来讲,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本质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办企业就必须讲求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必须以安全、生产、经营为中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在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服从和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要始终把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维护企业稳定作为党组织的根本任务。随着企业贯标体系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日趋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党建工作如何与之相适应只有在党建工作中导入iso9000质量体系,才是党建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良好途径。比如,如何科学地考核评价党员的实绩,有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过去通常是利用一年一度的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对党员的工作、学习、思想、作风等情况进行评价,但在评议过程中,由于对党员绩效的量化考核不完善,很难对每个党员综合情况作出量化的准确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存在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现象。但是将iso9000质量标准引用在党建工作领域,通过建立党建系统文件化质量体系,把党建系统一些行之有效的传统的管理方法、以及在新时期摸索出来的一些新经验、新方法用文件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标准、规范,并把党务所有工作按照贯标的要求实行过程控制,对每一项工作和活动均采取pdca闭环控制,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并持续改进,那么,党建工作就会在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中不断提高,进入良性循环。因此要适应改革发展的形势需要,只有创新党建工作,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用新的管理方法去探索和改进党建工作才能使党建工作逐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建立和运行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这样既可以保证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又可以实现党建与行政管理工作的结合。 二、实现三个转变,提高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1、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识,在实施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实现由“号召型”向“切入型”转变。在实施党建贯标工作中,首先要建立党支部特色工作控制程序,党支部要围绕单位中心工作,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创新性党建活动。因为基层党支部特色工作一是处于安全生产经营工作的最前沿,作用的发挥是最有力的;二是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要针对各自生产经营实际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工作,形成“一个支部一个特色”的工作格局;三是特色工作要渗透到安全生产经营工作的全过程。 2、牢固树立“严格按标准和程序办事”的意识,在实施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实现由“随意性”向“规范性”转变。建立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就是以文件的格式化,要求各项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来办事,运用过程控制的方法促进党建工作质量的提高。比如召开民主生活会,要按照党建质量管理体系中加强自身建设控制程序办,事前,向公司党委报告,组织征求意见,形成议题,下发给班子成员作好准备;事中,严格履行组织学习提高认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措施三大议程;事后,把会议召开情况和整改措施分别向矿党委汇报向职工通报,接受来自上级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使民主生活会开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3、牢固树立“党建工作必须持续改进和提高”的意识,在实施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实现由“循环性”向“持续性”转变。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闭环控制,持续改进”的功能,当在内部审核或管理评审以及日常检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就要按照党建质量管理体系中“不合格项控制程序”及“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整改,达到持续改进和提高的效果。 三、注意几个关键环节 1、明确党建工作贯标的工作目标。党建贯标的根本目的是引入iso9000质量体系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程序,紧密结合企业党建工作的客观要求,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原理,以提高党组织学习,党建工作的适宜性,党建活动的有效性为目的,以企业党建工作的标准化建设、绩效化考核为内容,使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工程质量管理特色篇10 关键词 工商管理 特色创新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fessional Teaching Features Innovation SONG Xiaofeng (Hu'nan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Changde, Hu'nan 415100) Abstract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vides suppor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alent and intelligence, this trend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vides a good condition, whi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innovation i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Do innovative research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pecialty teaching, not only to find a job to provide a strong foundation for the graduates, but als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industry and commerce management industry. The author combines his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to do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ve teaching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features innovation; teaching 1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特色创新的目标 所谓的特色创新,其实是指某高校对某专业在名称、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质量等各方面,研究属于自己高校并具有独特性、适用性以及地方性的特色,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创新拓展,尝试并开创更加有力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加强特色专业的建设,推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市场经济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工商管理专业型人才,满足市场的发展对高质量、紧缺型人才的需求。 由此可见,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特色创新研究应该是全方位考虑的教学改革活动,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是我们研究的核心,其中包括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内容以及实习实践等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创新教学的效果最终体现于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上,这需要通过将高校的专业特色核心内容融入到人才的培养方案和高效的实施中来实现,而特色的创新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是实现该目标的基础。因此,为做好工商管理教学的特色创新工作,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实现效果优劣的关键和根本。 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建设目标应该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几个方面着手,以培养高质量、高能力的创新型实用人才为教学目的。特色的创新包括课程本身特色、教学方式特色以及专业人才的特色等几个方面,而其中又以培养的专业人才特色为重中之重。因此,根据上述教学目标而制定合理有效的创新机制,将课程体系与实习实践和市场经济发展进行有机结合,明确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特色培养目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研究创新高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有力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以实现高质量的“输出”。 2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 综合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的现状可总结出,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在课程的设计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与行业关联性低。现行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没有做好紧密结合行业发展、社会经济建设的工作,各高校间的课程设计上大同小异,并没有将专业的特色性展现出来,甚至一度有与实际行业脱轨的地方出现;(2)与高校定位关联性低。好多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上并没有将其学校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具有独立性和复合型的交叉课程设计的少之又少;(3)教学内容空洞。很多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学内容缺少一定的实用性,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简单重复的现象,完全没有将课程的专业性体现出来;(4)学生学习被动性太强。现有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中,学生基本上全是一味地被动学习,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素质的协调严重地忽视了;(5)课程结构设置得不够合理。现在高校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以及必修、选修课之间的比例,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比例等都并不协调,好多学生都是学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是没有足够的实践,毕业工作后很难尽快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3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特色创新具体方案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特色创新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研究:(1)与当地行业或市场形势紧密结合。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专门面向某些具体行业管理的课程模块,对学生进行宽口径的教育培养,以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中分工不断细化的现状,从而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战略性教育方针突出体现出来;(2)将各学科间建立有机的交叉学习体系。学科间的互相交叉学习,可以使得学得的知识更加具有系统化。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以学校的发展方针为基础,将本校的教学资源和优势都充分利用起来,可以尝试增设一些复合型的课程,从而在将学校办学特色充分突出的同时,还拓展了学生们的业务水平和素养;(3)为适应教学多样化的需要,适当增设一些教学平台。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创新过程中,我们可以对一些基础课与专业课和选修课之间的比例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教学内容中重复或者雷同的部分,我们可以适当删减,不断对课程的规范性进行完善,从而使得学生们可以更自由地选课学习。而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中,对主干课程要适当精简并及时更新,时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并根据每项课程的实际特点,在“精”上多做些文章,对知识体系的“精”“深”不断加强;(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兴趣。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自主学习的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自学型的课程还可以有助于开拓学生们的创造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对课程大纲中的必修知识加以巩固,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将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5)设置一些个性化的特色课程。为适应学生们个性化的需求,我们高校在教学中,可以培育一些个性化的特色课程,尊重学生们的学习个性需求,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适合各类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使得所有学生物尽其用,将自己的优势与工商管理的专业充分融合,从而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对工商管理专业型人才的要求;(6)以重点学科为基础,创新补充新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新课程,将行业与产业中出现的新知识、成果以及技术引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以求充分适应行业和领域的新需求; (7)对实践教学力度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构建有行业(或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从教学内容、课外科技、基地建设、毕业设计项目选择等方面均注重突出行业(或地方)特色,找准结合点,适应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特色创新研究,笔者认为,我们应始终把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加强特色建设作为基本原则,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将本专业的特色内容贯穿于教学的所有环节,对课程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改革与创新,搭建差异化、自主化、实用化、优质化的特色课程学习平台,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习能力,还能使得人才的培养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明显。因此,积极有效地做好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特色创新研究工作,对高校为市场经济培养高质量人才,建设鲜明优势的特色专业,提升学校声望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俊龙,林江辉,胡锋.对高校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9-61. [2] 李华晶,郑鹃,贾丽,王秀峰.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习教学研究[J].教育论坛,2012.9.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6597653369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