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首页,官网,登陆,app,下载
全国咨询热线16597653369
星空体育官方网站

星空体育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星空体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
发布时间:2024-04-02 14:55浏览次数: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质量监管;质量评价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理论 建筑工程质量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它既有一般产品质量概念所具备的内容,又包括更为广泛、更为特殊的内容。我国在2002年以前依据《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进行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的检验评定。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进行。 相对于原评定标准,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工程质量验收不再设优良等级,只做合格验收,贯彻了“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即不再对建筑工程质量划分等级。 2 国内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指标 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指标的选取方式有很多种,国内对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学者和著作也有很多。如杨亚频认为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使用功能、建筑环境质量等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而采取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以及做到安全文明施工是创建优质工程的必要措施,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张巧玲构建了建设工程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以建设工程质量指数可以作为衡量建设工程质量的综合性指标。除了上述理论研究外,有很多研究理论运用到了具体实践过程中。 3 施工过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本文基于过程能力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思路如下:第一,从上至下识别关键成功因素整个指标体系构建将借助关键成功因素法识别影响质量的关键成功因素。首先通过调研与访谈,确定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目标。然后识别所有成功因子,采用逐层分解的方法找出影响质量监管目标的各种重要施工过程,以及影响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第二,从下至上计算过程能力指数。由于关键绩效指标的可度量性,在识别出关键绩效指标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度量。在识别关键成功因素以及采用过程能力指数对测量指标进行度量后,就可以构建相关的模型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进行评价,这里将采取层次分析法进行建模。 4 建筑工程全面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 4.1 实施原则 4.1.1 循序渐进。在由建设部组织的一些工程质量抽查中应用,并在进一步完善其指标和标准之后,从政府投资工程领域着手推广,在建立一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之后方可推广到私人投资工程中去,而且推进的原则必须是自愿参与。 4.1.2 区别对待。我国推行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政府投资工程和住宅工程方面,这样既抓住了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矛盾,也体现了我国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新形势要求下的全新定位,而不再是过去的“大包大揽”型管理。 4.1.3 评价信息化。在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建筑质量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同以上信息系统结合,共同构成质量监管平台,完成质量平台中数据整合与信息的功能。 4.2 与现行制度的关系 为了保证质量评价过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确立质量评价的地位,必须将质量评价与如下制度或工作明确的区别开来。 4.2.1 与法定的工程质量保证程序的区别。虽然建设工程质量评价数据来源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与验收,但是经过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并不意味着工程无须经过上述法定程序的检验,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结果不是工程项目的“合格证”。 4.2.2 与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执法过程的区别。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现工程实体质量以及各方质量责任行为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只能影响评价分数的高低而不足以作为执法人员的处罚依据。把评价过程与监督执法过程区别开来有利于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4.2.3 与“优质工程”的评选的区别。质量评价的分数反映的是项目建设过程与各方质量工作相对于评价标准的符合程度,根据目前设定的标准,也可以认为分数反映的是工程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和水平。政府可以在评优过程中,将评价结果作为重点“评优”指标考虑,但这并不能等同于工程质量的“优质证明”。 4.3 组织与实施 从短期来看,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可由政府部门以质量验收、质量抽查的形式来组织和实施。然而,要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长远发展,则必须逐步树立其权威性与公信力,这就对质量评价组织与实施的规范性与制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评价结果能够真实的反映工程质量水平,并能够及时、准确的反馈给政府、市场和社会,具体实施评价的人员十分关键。为此,工程质量评价人员或机构必须首先具有一定的专业资质和技术水平,并且独立于项目建设过程,不能与工程建设主体各方存在利益关系。 施工阶段质量可由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独立性机构或人员担任质量评价,同时在初期评价人员在对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用质量监管平台中已有的数据,不需要进行独立的评价。在大规模展开质量评价之后,需要完善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增加部分定性化的评价指标。此时需要组织专业的评价队伍,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评价。随着工程质量监督由质量等级核验制向竣工验收备案制转变,建设单位代替了政府成为质量评价的主体,建设单位根据需要参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等级评价。 5 结语 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同样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最终应用,仍然需要大量现实数据的支撑与论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2篇 一、引言 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施科教兴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执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建筑的实现是建设项目各建设主体行为及活动结果的总和。建设主体建筑节能行为的规范与否及活动结果的好与坏,取决于各建设主体的建筑节能保证能力。各建设主体的建筑节能保证能力,是各主体人力、物力、知识和管理机制运行的综合体现,他们的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都是建筑节能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这些是实现节能建筑的基础和前提。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评价就是对已经确定的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主体建筑节能保证能力的评价与分析,基于建设主体以往有关建筑节能建设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的相关资料,分析其内在的建设水平来预测未来建设活动的行为和可能结果,是建筑节能事前监督控制的综合计划过程。 二、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能力评价的意义 1.全面了解各建设主体的建筑节能实施能力 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能力评价是在各建设主体关系已经确立,对工程项目建设前的各个主体资质与能力的把关和审查。通过对项目实施前三大内容的监督审查,即建筑规划中的节能审查、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审查监督、和主体能力监督,结合对已确立建设主体的资信考察,对建设项目建筑节能能力做出综合判断,判断评价的过程就是监督机构认识、考核各参与项目主体的过程。通过对项目的规划设计节能审查和通过对各主体资信、业绩、质量保证体系、主要项目负责人的能力的评价,针对准备实施建设项目的节能技术情况,定性定量相结合,对确立的主体建筑节能实施能力做出预估评价,全面正确地了解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的实施能力。 2.实现对设计的事后建筑节能监督审查把关 建筑节能实施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建筑节能设计成果及其审查结果的监督评价,这是事后建筑节能设计监督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筑节能实施能力评价,对建筑节能的设计成果及其审查结果起到监督审查作用,就是评价其建筑节能能力的符合性,设计成果的完整性,其内容包括是否具备应有的深度,监督审查的人员资质、资信、审查的程度、审查的结果、审查核算书、审查独立性等。 3.体现建筑节能事前控制、以人为本的监督思想 建筑节能能力评价是基于对已确定的建筑规划设计、建设主体能力、主体资信以及主体对项目质量的保证程度的考核分析,评价过程始终以主体的人、人的组织作为重点考核对象,把人和组织的能力、业绩和资信的记录放在首位。 三、建设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 1.影响项目质量实施能力的因素分析 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项目本身属性及其设计特性和建设所在地市场环境条件的客观因素;二是实施项目建设的各参与主体的条件,这是项目建筑节能能力的主观因素。项目本身属性主要包括项目类别、项目的节能设计情况、项目建筑节能创新技术应用等。项目设计特性包括节能设计成果的水平和节能设计审查的可靠性和结论,设计文件是指导建设工程实施的依据,它是建筑节能标准的技术规划,因此,节能设计成果本身的质量和节能设计审查的质量对于建设工程节能实施是极其重要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市场环境因素,包括建设市场管理、招投标市场管理、建筑材料市场、建设场地环境特征、建设所在地公众节能意识、建设市场主体要素整体质量、建设市场主体信誉制度等。以上为建设工程节能实施能力的客观因素,项目节能等级越高,对主体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建设市场环境越规范,越能有效地促进建设主体的建筑节能的行为和活动结果,越能有效地保证节能目标的实施和节能水平的提高。参与工程建设的主体是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目标实现的主观因素,也是内在动力和直接生产力,他们的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整合构成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能力的全部内涵。单就参与主体来说也有直接参与主体和间接参与主体之分,施工主体、勘察设计主体、设备、材料生产供应主体他们的活动是建设工程节能目标实现的直接生产者,属于直接主体;业主管理活动,监理主体、监督检测主体的主要活动是对实施直接主体的监督管理和控制协调,对于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来说是间接发生作用的,是通过直接主体的活动体现出来的。直接与间接主体共同协调一致工作,构成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的有效能力,保证建设工程节能目标的有效实现。 2.项目节能实施能力评价的主要内容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节能目标的实现受多因素的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应根据系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通用可比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以及目标导向性原则,采用系统评价的原理与方法综合确定。建设工程项目节能实施能力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建设工程项目本身评价是指对项目类别、项目节能要求、项目实施的节能技术、项目的节能标准的评价。 (2)项目节能设计保证能力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节能设计成果本身及其节能设计行为能力的评价;二是对节能设计审查情况的评价。节能设计评价主要通过节能设计成果的审查来度量节能设计过程中的主体节能能力及节能设计成果本身的完整性、科学性、符合性。节能设计审查情况的评价包括对设计审查机构、人员的资质、行为、审查的程度、审查的计算过程以及审查结论的监督评价。 (3)建设主体建筑节能实施能力评价是项目实施能力评价的核心,它是以人为本建设项目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对其能力的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各主体资质能力、社会信誉、业绩对拟建项目的保证能力,主要从各主体的资质等级、不良行为记录、过去完成项目的社会反映、拟建项目班子组成人员、主体质量保证体系和认证体系六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二是各主体在该项目前期的质量行为及活动结果分析其行为的规范性和能力,主要通过对各招投标活动的过程及结果的监督,各种合同的监督以及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结果的监督进行主体行为能力分析评价。主体本身的综合资质和在前期项目活动中的表现结合起来,反映了各主体对于该拟建项目建筑节能实施中的保证能力,监督的建设主体主要包括设计、施工、业主、监理四个主体。 (4)建设环境因素评价主要指建设项目拟建区域范围内整体建设市场和社会环境,这也是项目建筑节能有效实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环境因素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项目所在地有形建筑市场的规范程度。二是建筑材料市场,建筑材料市场包括两大块,即生产和供应。三是建筑产品检测市场,这里的检测主要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承担检测法律责任的社会化监测机构所构成的市场,他们的检测能力、检测水平、检测行为公正性直接影响项目建筑节能的社会认识,规范、科学、公正的检测市场主体是推动建设项目节能水平提高不可缺少的重要动力,是依法科学监督的基础,也是有效社会保证体系建立和完善的条件。 3.项目节能实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影响因素分析,揭示了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能力评价指标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按层次结构分类归纳起来就构成了有效评价实施能力的指标体系。 四、评价方法与应用 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评价是一个多因素综合评价过程,许多评价因素是定性指标,难以统一量化,需要采纳专家意见进行排序分级,以便进行综合定量计算。由于建筑节能实施能力指标体系的量化都具有模糊性,难以用准确的数量表述,评价的最终结果又要求能够给出直观的度量标准,所以,政府建筑节能监督机构对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的评价应该基于专家的经验和知识,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其评价实施过程包括六个步骤:根据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指标集,确定评价的模糊评语集,计算各层次因素的权重,根据专家评定结果建立评价矩阵,进行模糊矩阵运算,根据运算结果确定最后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的隶属评价等级[1]。根据政府建筑节能监督机构确定的准予监督登记的等级标准(>75%),判断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所评价的隶属等级是否达到项目目标要求,对于达到标准的(隶属等级评价值>75%),准予监督登记,办理有关建筑节能监督管理手续,可以开工建设;对于达不到目标要求的,不予监督登记,并责令业主对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进行必要的修正与补充。 五、评价组织及机制[2] 1.评价组织 进行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评价是政府监督机构项目监督决策的预测分析过程,它是有效实施有的放矢监督的基础。因此,应引起监督机构的高度重视,设定专门评价组织,一般应有3~5人专家组成,选择具有丰富建筑节能监督管理经验的专家,进行必要的评价方法的培训,熟悉评价方法的实质,能够较准确地把握评价标准和尺度,精通评价程序和过程。由专家组对所拟监督的项目作出建筑节能实施能力的综合评价,为安排监督任务和监督计划提供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3篇 建筑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许多施工现场仍未改变粗放的管理方式,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还处于尝试探索阶段甚至很多地区仍是空白,影响着目前建设形势下施工质量的提升。基于此,针对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现状,本文以提升工程质量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方向,从管理的角度分析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滞后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2 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 施工现场标准化建设主要包括施工质量和安全两项重要内容,但目前的现状是前者的建设严重滞后而后者的建设情况相对较好。因此有必要对现场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此为借鉴,促进质量标准化的建设。 2.1 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建设发展的原因 近此年来,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建设取得较快发展,主要有以下原因:1)住建部于2014年出台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暂行办法》。同时,一些省、市甚至县一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近年也都相应地开展了各级安全标准化工地的创建、组织观摩、评选及表彰等活动。2)面对近年建筑安全施工的严峻形势,对事故的处罚力度及赔偿额度明显加大,促使各施工企业对安全工作进行主动控制。3)现场的安全文明标准化是展示施工企业形象的窗口,施工企业也愿意投入相应的精力进行建设。 2.2 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现状 2.2.1 质量标准化建设氛围没有形成 与安全标准化工作相比,施工现场的质量标准化建设则明显滞后,甚至很多地区及施工企业还是空白。原建设部于2005年出台了《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但从多年实施情况来看,包括一些地区的质量安全标准化工地评选,都是以安全标准化工作为主。一些地区的建筑管理部门虽然每年也提出开展现场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但对质量标准化的概念及内容不清晰,往往与诸如样板间的制作、工程质量问题的专项治理等工作相混同。有些则与已开展多年并具有一定成熟经验和做法的安全标准化工地的创建混杂在一起实施,质量标准化工作所占比例较小,或只是顺带开展。 2.2.2 质量标准化建设内容不全面 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的管理应包括组织机构及职责;人、机、材料的管理;合同管理;分包管理;施工质量的控制、检查及验收;质量管理的自查、评价及改进等多个方面。而一些施工现场建立的所谓质量标准化,只是做了其中一些方面或小范围的工作。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不应只满足于一些样板的制作而应该是有内涵的,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及各分部分项工程,是全面、系统、过程控制的体现。在通常意义上影响施工质量的人、机、料、法、环等多个因素上都要实行质量标准化管理。尤其是对工程结构实体上大量的隐蔽工程,如钢筋、混凝土等众多事关结构安全的分项工程,更应以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方式控制其质量,同时在具有可追溯性的记录资料上也要体现出实行过标准化质量管理的痕迹,这是至关重要的,但也是具体开展此项工作中所缺少的。 3 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进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3.1 建筑市场不规范 建筑市场不规范是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开展缓慢的直接原因。多年来建筑业形成的混乱状况如违法分包、转包挂靠、低价中标等现象非常普遍,加之建筑劳务人员从业素质不高、项目管理人员不到位、工程质量诚信行为严重缺失,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很难开展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 3.2 施工企业管理能力及质量意识差 主要表现在:1)很多总承包施工企业施工能力不足,所承揽工程大多由一些外来施队甚至转包及挂靠的张福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研究2)一些施工企业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忽视了对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大多项目负责人也都是技术类专业人员,缺少对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组织能力和管理经验。另外,一些工程上实行的是项目经理承包制而不是项目经理负责制,即以包代管,难以调动项目负责人对标准化建设的积极性。 3.3 重技术轻管理的影响至深 从一定程度上看,技术或技术标准决定着质量标准及水平,但各项技术的应用若没有有效的管理去组织实施则难以真正实现,而重技术轻管理的现状在建筑行业一直存在,这对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甚至工程质量的整体提升都有着不利影响。近年来,建筑行业较多关注的是BIM技术的应用研究、工法的创新及申报、QC(质量管理)小组的建设与评比、四新技术及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各级工程质量奖项的评选以及质量通病问题的防治等,却对施工现场的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缺少重视和研究。 4 开展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建议 4.1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建设 各地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样,同时施工企业的资质级别不同,技术力量也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各地应探寻适合当地实际的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模式,积极与本地区的质量通病防治相结合。若盲目制定统一模式,则会造成相关资源的浪费或对一些中小型施工企业的实施造成难度。本文认为应根据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从上到下制定多个级别的实施方案。如按照省、市、县(区)等所在地区的不同并结合施工企业资质的高低分为几个等级开展建设,也可参考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评价的模式进行等级划分,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不断积累经验,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整合及提高。 4.2 引入多种激励机制 4.2.1 建立评选机制 参照已开展的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的评选活动,建立相应的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工程评选机制。各省市也可参照其已建立的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的评选,建立质量方面的评选机制。评选应按照逐级申报的原则实施,通过评选活动达到奖优罚劣的目的。如结合建筑市场诚信信息管理平台,对获得质量标准化工地荣誉的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予以良好诚信行为记录,以促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4.2.2 建立优质优价机制 应在建筑行业建立并推行优质优价的激励机制。本文对建筑产品优质优价的理解是:在施工现场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并形成保障的条件下,对建筑产品按照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进行精益建造,并基于在事前与建设单位的合同约定,所实施的一种具有高品质产品并具有相对较高工程造价的市场机制。 另外,参照建筑工程造价中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做法,本文提出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措施费的概念,这也是基于优质优价原则及上述实施的费用问题而提出的,即以直接的经济措施保障和激励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如果可行,其费用支出应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评价基础之上,其费用结构也需进一步研究确定。需指出的是,这项费用支出与整个工程造价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由此而带来的现场质量管理变革对施工质量乃至整体工程质量的实质性提升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4.2.3 与质量奖项评选结合 应将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与各级工程质量奖项的评选直接挂钩,即将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各级工程质量奖项评选的首要条件,这也体现了优质工程必须以施工现场的质量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实现的原则。这是激励机制同时也是一种制约机制,首先可以在合同确定为优质质量目标的工程上先行先试。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4篇 五大方面构建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2017年,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和拓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成果,围绕“落实主体责任”和“强化政府监管”两个重点,严格监督管理,严格责任落实,严格责任追究,着力构建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全国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组织开展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强化质量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参建各方主体和从业人员的质量责任,特别是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全面实行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承诺、竣工后永久性标牌、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等制度。组织开展全国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督促质量责任落实。加大质量责任追究力度,对违反有关规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和信用惩戒。 健全质量监督机制。强化政府监管,加大抽查抽测力度,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方式。强化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部位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加强监督队伍建设,保障监督工作经费,开展对监督机构人员配置和经费保障情况的督查。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缓解监督力量不足问题。开展监理单位向政府报告质量监理情况的试点,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推进质量管理标准化。建立质量管理标准化制度和评价体系,推进质量行为管理标准化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督促各方主体健全质量管控机制。开展标准化示范活动,推行样板引路制度。制定并推广应用简洁、适用、易执行的岗位标准化手册,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人。 夯实质量监管工作基础。加快修订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和检测机构资质等级标准,规范质量检测行为。继续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提升住宅工程质量水平。推进工程质量保险工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工程质量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完善制度和责任体系。出台部门规章《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强化安全管理措施,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 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以建筑起重机械、深基坑、高支模等为重点,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严防事故发生。加强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通报和查处督办,强化约谈制度,严格事故责任追究。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层级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监管工作。研究创新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能。开展部分地区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人员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和能力。 提高监管信息化水平。继续推进覆盖建筑施工企业、施工人员、起重机械、施工项目、施工安全事故、施工安全监管机构及人员等信息“六位一体”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出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建立完善建筑安全生产“黑名单”等制度,强化安全信用惩戒,提高安全诚信水平。 促进全行业安全意识提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广泛普及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知识,全面提升建筑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 提升勘察设计水平推动建筑业技术进步 提高建筑设计水平。组织宣贯新时期建筑方针,在相关媒体开设建筑设计专栏,引导建筑设计理念与方向。 加强勘察设计质量监管。开展部分地区勘察设计质量监督执法检查,研究修订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研究推进施工图审查制度和标准设计改革工作。 加大推动技术进步力度。出台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加快推动先进、适用新技术推广。继续推动BIM等信息技术应用,引导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制定绿色建筑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支持重点工程建设。 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 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建设单位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等参建各方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主体责任,落实主管部门监管责任,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事故发生。 推进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制定质量安全现场施工标准化手册。组织标准化现场观摩,推动样板示范活动。 建立施工关键节点风险控制制度。加强对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施工安全条件审查工作,强化风险控制。 开展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针对新开工和事故多发城市开展监督检查,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培训,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加强工程抗震设防提高地震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抗震设防制度建O。组织《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立法调研,深入开展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既有建筑抗震加固和抗震设施建设管理研究,做好相关制度研究和协调工作。 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建立减隔震装置质量检测制度,强化减隔震工程质量管理。完善超限高层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机制,研究公共建筑防灾避难功能建设对策措施。开展减隔震工程和超限高层抗震设防专项检查。 完善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地震应急工作机制。规范各地应急响应报告流程和内容,完善震后房屋建筑安全应急评估管理制度,开展有关技术培训,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加强专家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震后房屋建筑安全应急评估专家队、全国市政公用设施抗震专项论证专家库,完善全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委员会工作机制,提升抗震防灾专业咨询能力。 六项工作助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 2017年建筑节能与科技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任务分工,根据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部署,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强化责任担当,开拓创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重点抓好提升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务实推进智慧城建等工作。 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 制定发展规划。出台《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明确行动目标和工作任务,指导重点推进地区、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制定省级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装配式建筑统计信息系统,加强监督考核,定期通报各省装配式建筑进展情况。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开展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和产品评估推广工作,研究梳理并重点推广成熟先进可靠的技术体系。制定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标准,编制部品部件标准及图集,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 提升装配式建筑产业配套能力。开展装配式建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装配施工和全装修专项调研,推动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等全产业链发展。制定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创建一批部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产业基地和工程项目。编制《木结构建筑发展专项规划》,推动木结构建筑试点示范和钢结构建筑推广工作取得进展。 加强装配式建筑队伍建设。指导各地结合建筑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具有装配式建筑能力的企业集团。加大装配式建筑技术培训和宣传推广力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设计、生产、施工、验收和招投标等监管制度创新,合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和装配式建筑全装修。 提升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水平 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印发《“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组织开展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实施情况专项检查。开展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环境全文强制标准研编及严寒、寒冷地区城镇新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订。推动重点区域城市及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进超低能耗建筑试点。 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落实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要求,对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并探索以建筑节能改造为重点,适老化改造、建筑功能提升及居住环境整治同步实施的综合改造模式。加强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加大城市级平台建设力度。推动一批城市制定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建设,开展公共建筑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绿色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并开展试点。 推广绿色建筑及绿色建材。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绿色信贷支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实施意见。推动有条件地区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强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质量管理,研究建立绿色建筑第三方评价机构诚信体系。研究制(修)订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技术要点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开展年度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评价工作,编制《绿色建材评价分类目录》和以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为重点的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研究制定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应用绿色建材的相关要求和政策措施,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 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积极利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空气热能等解决建筑取暖需求,推行可再生能源清洁取暖。配合做好“余热暖民”工程。加快中央财政支持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验收,强化相关政策、标准、技术、产品等方面的示范成果总结。推动农村地区被动式太阳能房建设。 积极推进建设科技创新 实施住房城乡建设“十三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研究制订《规划》落实方案、工作分工和考核办法,推动部省联动和工作协同。跟踪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加大行业应用的前瞻I生研究。 组织实施重点科研项目。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城镇水污染治理、城乡规划遥感监测与评估、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等方面突破和集成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提炼部门和行业重点领域的科技需求,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立项攻关。 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建立部、省协同推进机制,制订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研究制定行业科技创新平台规划,分类组建一批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基地,完善行业专家智库,增强行业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部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管理。研究编制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十三五”重点推广技术领域,编制与一批重点领域技术公告,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 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制定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确定2030年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组织编制相关技术导则,指导各地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督促试点城市完善落实工作方案。推动实施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项目,与亚行合作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技术与政策研究。 加强低碳生态城市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组织实施好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中英繁荣战略基金“绿色低碳小城镇试点项目”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政策与技术研究项目”、中德城镇化伙伴关系项目、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六期“可持续城市综合方式项目”中国子项目。继续推进中美、中加、中德、中芬低碳生态城市合作试点工作。 深化建筑能和绿色建筑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实施中美“净零能耗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继续组织实施好全球环境基金五期“中国城市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应用项目”。深化中德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合作和中加、中欧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合作。 务实推进智慧城建工作 制定加强大数据应用推动智慧城建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智慧城建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保障措施,提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智慧化应用发展方向,统筹推进智慧城建工作。 开展智慧城建评价。按照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求,引导支持各地智慧城市试点参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特点和需求出发,编制智慧城建指标体系,促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智慧城市评价工作。 编制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公告。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智慧化技术研究,深入开展应用示范,编制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公告,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 党风廉政建设不放松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做合格党员,确保廉政建设工作落实到人、落实到工作每个环节,为建筑节能与科技工作保驾护航。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工作,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的共同指导下,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检查与验收的过程。由于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过程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加上其施工的质量具有潜伏性,通常情况下不是马上就可以发现并纠正的,尤其客观的规律,需要一定的查验时间。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验收阶段,往往因为工序复杂 容庞大 施工环节众多而使得质量检验工作难度较大,评价标准也不能统一,或多或少地给建筑工程留下了质量隐患 针对这一点,国家颁布了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对实际施工进行质量评价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作者建筑工程实际工作经验,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工作分为四个步骤,分别为是听、看、查、评,笔者将在下文对上述的四个步骤其中的具体的工作流程,以及查验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 1.听取施工单位对施工全过程的汇报 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的具体流程当中,听取施工单位对于施工全过程的汇报,是第一步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全面完工之后,施工单位相关的管理人员,将有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全部文件与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将其中的具体内容与真实情况全面地进行汇报与描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相关评价人员在听取施工单位汇报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在繁杂的内容当中,注意相关的重点问题,把握重点,兼顾次要。 1.1主要的施工单位 建筑工程的工程量十分庞大,因此承包商往往会采用分项目承包的方法,以达到提供施工效率的目的,在汇报的过程中,只需要主要的施工单位进行汇报与描述即可。施工单位 工程概况及规模介绍, 工程特点,难点和亮点,施工新技术的使用情况,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及使用效果情况,已取得的行业主管部门给予的评价结论,以及各种检验 检测 试验的结论,用户使用的效果及满意程度首先,主要的施工单位就建筑工程的整体规模,技术难点,施工要点,工程的特色,施工技术,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情况,进行详细而真实的汇报,并将对住户的满意度调查分析表呈交评价人员进行查看,一一列举对建筑工程进行自检的结论,作为评价人员的参考材料。 1.2设计部门 设计部门的主要管理人员,以及建筑工程的主要设计工作参与者,首先将建筑工程的原始设计稿与修改稿一起呈交给评价人员,并就建筑工程的主要设计思想以及设计理念进行描述,包括对建筑工程所设计的使用性能,使用寿命,具体工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方面的内容。设计勘察单位对工程设计思想,艺流程主要用途和使用功能的满足程度,工程质量评价落实,到施工全过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是否满足使用功能设计部门的汇报情况是评价人员特需要重点听取的,因为设计环节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初始环节,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具有全局性的影响。 1.3业主单位 业主单位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做出中肯的评价,并出示工程建设的相关许可证,从设计,施工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就建筑工程整体的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等进行详细的介绍,以住户为立足点,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相关性能标准,将住户的相关建议与要求的的落实情况,加以汇总,上报评价人员。评价内容是基本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并结合其他一些单位对实际施工工作进行评价,以达到业主要求和受众满意为根本目的。 1.4监理部门 监理部门的汇报内容也是比较重要的,评价内容是工程各个阶段的施工规范性,检测记录的全面科学性以及监督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工程每一处小细节之中。听取监理单位对工程各个环节的施工当中的评价和浏监理单位的检测记录。在工程实体考察当中对施工效果和监理单位的工作效果的同时进行评价。同时听取业主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结果。首先,监理部门将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的情况进行汇报,包括施工的相关技术,工序,材料,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性等方面的情况;其次,将对建筑工程的检测结果上报评价人员,检测的记录以及相关的文件要有主管单位或是个人的签名与盖章。 2.实地查看建筑工程的整体情况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相关评价人员在听取施工单位,设计部门,业主单位,以及监理部门的汇报之后,必须要实地到建筑工程的现场进行查看,查看的过程通常情况下是由外而内进行的,先对建筑工程的进行查看,确认外部墙体是否存在裂缝,整体构件是否发生倾斜的问题,然后进入建筑工程内部,逐层查看,包括地下室,以及设备层都要进行详细地查看,确保不出现任何纰漏。 2.1查看建筑工程的外墙 建筑工程的相关评价人员首先绕整个建筑的绕行一周,查看建筑工程的外墙是否存在裂缝,整体造型是否美观,墙体是否呈垂直状态。外墙所用的装饰砖的颜色是否统一,规格是否符合标准,接缝的处理是否完善,滴水线的性能是否足以满意使用的要求,以及查看整个外墙的平滑度,夜晚在灯光的照射下是否会呈现出凹凸不平的情况。此外,对于建筑工程的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是否合理,能否达到预期的观测效果,建筑工程的消防设施的布置,包括消防栓的数量多寡,据建筑工程的距离远近等情况,建筑工程的绿化是否美观实用,供水管道的埋设是否合理,输电线路的建设是否满足住户的使用要求,建筑工程整体的避雷质量是否满足国家的相关标准,避雷技术与接地点是否安全耐用等问题。 2.2查看建筑工程的屋面 建筑工程屋面的查看过程主要着眼于屋面的防水性能,所用的防水材料是否合格,例如所铺设的防水层以及沥青的厚度以及粘度等问题,防水施工技术是否科学,排水檐沟的施工以及位置的设置是否对建筑工程的防水情况有所帮助,整体的防水性能能否满足要求;其次,是相关的水电设备的安装情况,包括透气管,空调管道,灯光照明设备,输水管道等,其中电机房的查看要格外加以重视,因为这对建筑工程整体的电力情况,以及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其中包括电机设备的使用质量,以及安装质量等,是否存在生锈的情况,对于生锈情况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的可行性;最后,测量屋面栏杆的高度,一般情况下,栏杆的高度不允许低于120cm,栏杆的施工质量是否合格,所用的施工材料是否满足要求,通常大型建筑工程的屋面栏杆不允许使用木质栏杆,必须是铁质或者是石质栏杆,屋面所采取的避雷措施能否达到预期的避雷效果。 2.3查看建筑工程室内的相关情况 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的过程当中,对于室内的相关情况的查看是最为关键的,也是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最为直观的感觉。首先,室内的墙体的厚度,以及墙面粉刷的质量,包括所用的粉刷的原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软包面的节点的施工质量,以及观感是否过关,地面所铺设的地砖的质量是否满足住户正常的使用要求,平滑度与耐磨度倒要适中,铺设的整体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出现松动的情况,图案的拼接是否正确,颜色是否统一,接缝的处理是否过关,会不会出现渗水的不良现象;其次,室内的格局设计是否合理,包括房间的宽度,过道的宽度,卫生间的宽度等,天花板是否存在裂缝,排水是否通畅,各种饰品的安装以及摆放的位置是否美观;最后,室内输电线路的铺设质量是否合格,铺设的位置选择是否科学合理,相关的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是否满足使用的要求,包括电灯,插座的安装质量以及安装的位置,是否遵循美观与实用兼具的基本原则,室内的保温以及隔热的问题是否得到落实与解决,供水管道的安装质量是否满足使用的要求,包括管道的直径是否始终,材质是否安全,所选择的安装的位置是否方便日后在出现故障时的维修。 2.4查看室内建筑工程室内的其余部位 室内建筑工程室内的其余部位有两个重点,一是地下室的查看,地下室一般都是用作停车场,因此要注意查看地面的平整度是否满足使用的要求,地下室的通道的宽度,以及相关的消防措施的落实情况,楼板与主梁的施工建设情况是否满足国家安全标准等;部分对排水要求较高的部位的地面倾斜情况是否适中,通风口与电梯的建设的安全性能是否过关,公共部位的电线光缆等安装是否安全美观。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人员在对室内的情况进行查看与评价的过程当中,要从建筑施工的专业角度出发,采用各种先进的器材,立足于实际,对室内的各个细微部位都要加以认真的查看,确保不出现人为的疏漏,而使建筑工程存在着质量方面的安全隐患。 3.检查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资料与文件 在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过程当中,对工程想的资料与文件进行检查,也是评价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但是,存在检查建筑工程的资料与文件的过程当中,评价人员必须要注意有层次地进行,把握住其中的重点文件与资料,进行系统而详细的分析。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相关人员可以分为两个具体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的工作,一部分是行政文件,一部分是技术资料。 3.1行政文件的检查工作 行政文件的检查工作包括各种证件和批文的合法性,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责任制度,施工操作标准及验收规范配置,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等。建筑工程的评价人员要确认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所有的相关文件与手续都满足国家标准,经过了相关的政府部门的认可,招标与竞标的过程都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检查工程资料应该与听取报告和查看工程实际同时进行,实际检验过程中,要跟据不同的施工段来进行,对每个独立工序中的相关工程资料都要进行详细检验 对工程整体的检验内容主要包括:施工单位各项工程资格专业证的真伪 国家权威部门出示的检测报告 质量认证体系,施工单位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记录数据等方面的内容。 3.2建筑工程资料的检查工作 技术资料的检查工作是整个检查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资料与文件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全局性的影响。 3.2.1 建筑工程的管道设施安装 检验对象是电气工程 通风工程和给排水管道工程的相关检测记录数据,包括:防雷设施接地点电阻测试情况数据 绝缘数据记录,照明设施最大功率工作检测记录,空调进水试验数据记录,通风管道严密性测试数据记录,防排烟系统正常运转测试数据记录,给排水管道严密性测试数据记录,给排水管道承压能力测试数据记录,安装工程包括给排水工程 承压管道的试验记录,排水管道的灌水、通球、通水试验记录,消防栓系统的试压、试射记录,采暖的试压、冲洗、系统调试运行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电气工程接地装置 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电气系统绝缘记录,照明全负荷试验记录,隐蔽验收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通风工程 空调水试验 灌水记录,通风管道的严密性试验记录,通风空调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制冷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防排烟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隐蔽验收记录, 检验批验收记录,智能建筑工程、系统及系统集成检测记录,接地电阻测试记录,施工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在进行查看资料的过程当中,除了要注意其中的技术参数之外,对于其中的重要工环节,以及材料的购买的主管人员,以及经手人员的签名或者是盖章都要进行确认,确保其合理性。 3.2.2建筑工程装修的相关资料 工程装饰的主要检验对象是建筑物墙体,以及门窗等部位使用装修材料的污染度,质量性能测试报告,室内环境综合检测报告,房间排水性能测试报告,胶结强度测试报,外窗和幕墙检测记录,外墙黏结强度检测记录, 室内环境检测记录, 施工试验记录,多水房间蓄水试验记录,烟道以及通风道的试验记录, 有关胶料配合比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工程装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整体的美观度以及使用性能,对于住户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也是整个建筑工程能否获得预期中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核心环节所在,基于此,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相关评价人员必须在检查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过程中,重点着眼于工程装修的环节。 3.2.3建筑工程的结构的相关资料 主要针对建筑物主体结构中混凝土柱和钢筋的建设标准进行审查,同时审查建筑物主体的验收报告。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记录,钢结构焊缝内部质量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墙体垂直度记录,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标高记录,钢结构尺寸和网络结构记录,砌体轴线位移和表面平整度的记录,屋面淋水试验,以及保温层厚度测试记录和施工记录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3.2.4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的相关资料 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地基承载力,地基强度,桩体强度,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桩身完整性等检测记录,以及施工记录和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地基工程的资料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整体的使用质量以及安全性能。 星空体育 4.评价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情况 在听汇报,看录像,查工程实体,查工程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对本工程从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重点是施工质量,对工程的特点亮点和获得的荣誉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存在的问题, 要分门别类地进行讲述,对能进行整改的讲清讲透,对不能修改的缺陷引以为戒,对安全使用功能上存在的问题,最好提出建设性的整改意见,帮助项目部一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发生的后果。综合使用上述途径对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质量进行详细检查以后,就可以对工程整体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了 评价要注意激励与批评并重,对其中一些完成出色的工程部分提出肯定并积极推广该项施工技术,对工程中的遗漏或者缺陷进行批评整改,充分满足施工质量评价标准的相关要求。 5.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需要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报表和记录进行审核和实际观察工作。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的主要参考材料是我国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这两部规范。对于项目施工建设的质量,评价要做到听、看、查的全面进行。 提高评价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断的熟悉各项标准和规范,才能够确保对工程施工建设质量评价的公正可靠,只有实现了以上几种评方法,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能够在实际施工中获得了充分的应用,才能使质量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也就能帮助建筑施工单位使其在做决策时更符合工程实际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如果有任何遗漏或者不恰当之处还望广大专家同行批评指正,共同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晓勇.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应用探讨[J]. 科技风,2012,10:180. [2]张燕芳.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阎平,任炜,刘庆明.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应用的方法和体会[J]. 陕西建筑,2008,09:80-81. [4]曹宏祥.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的应用[J]. 中华建设,2011,10:110-1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新技术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涉及方面非常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程序,影响建筑施工工程质量和成本的因素也很多,如设计、材料、管理制度、技术措施、地形、地质、施工工艺、操作方法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建筑工程项目建成后,如果发现质量问题不可能像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可能实行“包换”或“退款”,这样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更显得极其重要。 1 建筑工程施工 近年来,我国的新建房屋的合格率和施工质量不断下降,可能会对建筑房屋的使用年限造成不良影响,而且由于现代混凝土建筑的致命缺陷碱-骨料反应以及城市环境的严重污染,将会使混凝土房屋质量雪上加霜,存在质量隐患的建筑可能会在使用期间出现破坏现象。 建筑施工中施工质量、成本和工期三个要素直接存在互相制约的关系,要提高施工质量就可能增加建筑成本,要缩短建筑工期也可能提高施工成本。项目管理就是要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使之处于最佳状态,或者说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谋求快、好、省的有机统一。 施工项目管理包括: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其中成本管理又包括:材料管理、人工管理、工程费用管理。现阶段成本管理成为施工企业管理的重点;房屋建筑工程是具有一次性的、是不可逆的,同时具有固定性、单件性、庞大性以及预约行等特点;选择设计、施工单位,通过投标、竞标、定约、成交,就成为房屋建筑生产的一种特有的方式,也就是事先对这项工程产品的工期、造价和质量提出要求,并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 2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要求,包括在安全、使用功能、耐久性、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综合。 2.1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具有诸多特点:① 影响因素多,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设计、材料、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所以,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② 质量波动大,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单件性和流动性,工程质量易产生波动而且波动大;同时由于工程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任何一种因素发生变动,都会导致工程质量出现波动,如材料的规格、品种的使用错误、施工方法的不当、操作的失误、机械的故障等等;③ 质量隐蔽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因此质量存在隐蔽性。在施工质量控制中,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避免工程质量隐患;工程项目的终检或竣工验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应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评定的制约性及其力度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情况和建筑企业新的经营体制,政府的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应可加强人员力量和检查的密度及深度;实行质量成本化,在工程质量的管理中,真正实行优质优价,奖优罚劣,按照不同质量等级的竣工建筑,可采用不同的质量保证金和不同的质量保证期,使质量成本成为施工项目的经济技术指标之一。 完善招标管理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工程发包是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的首要的环节,推行招投标制度,应增加招投标的透明度和社会化程度。实施招投标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并不断地推广新的建设管理制度和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应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明确各自责任。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每项工程的各具体小项目, 各工作流程的具体环节岗位,均要全面实施到位管理,不能有任何疏漏。在实施全过程管理中,首先要根据施工队伍自身情况和工程的特点及质量上易出问题的通病, 确定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再结合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 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在实施质量计划和攻关措施中要加强质量检查, 其结果要作定量分析,得出结论。要不断将经验加以总结,转化成今后确保质量的“标准”和“制度”, 形成新的质保措施;发现的“问题”则要作为以后质量管理的预控目标。质量控制目标是质量控制预期应达到的结果、程度和水平,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激发施工人员质量控制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关键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只要不断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问题,就能保证优质高效的建筑工程。 建筑施工方法的控制包含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技术文件是建设项目施工的依据。为了确保这些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工程管理人员应建立技术文件资料目录清单,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文件资料实施动态管理,保证文件的可追溯性。施工图纸是组织建设项目施工的重要技术文件,是进行项目施工管理的依据;做好施工图纸会审工作,能有效地避免因图纸差错从而影响工程质量。 建筑质量验评管理,检查要细、面要广是正确评定质的基础,在质量评定中检查要细致,砚盖面要广这是作出正确评定的基础,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是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而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又是单位工程质评定的基础,所以分项质量不能认为他是个局部,不碍大局,应该看到他能牵动全局,所以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是做好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关键。 2.2 建筑施工新方法、新技术 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这句话阐明了新技术、新工艺和质量的关系。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要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实施标准化的工作方法,施工标准的设定是以稳定、高效地进行生产为前提条件而制定出来的,标准的对象不仅仅是操作,也包括为了进行施工操作而必备的条件和施工做业方法。建筑施工标准制定过程要有事实依据,而且即使修改过的标准化,如果不遵守,其修改也不会产生效果。 全过程管理理论的质量观已从传统质量管理的符合性标准上升到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以顾客满意为标准的追求,把实施全过程管理理论作为一项长期的、动态的战略系统工程,把质量管理引向系统化、规范化、群众化的深入发展的管理体制。全过程管理理论高度重视提高人的素质。 结论 我国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和推广起步较晚,建筑施工工程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对先进项目管理理念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一些问题,建筑项目管理水平还不高。建设施工单位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状,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研究我国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加快自身的健康发展,加速我国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跨越式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黎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刍议[J].山西焦煤西山金信建筑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7篇 【关键词】质量管理;材料管理;质量控制;施工 0 引言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建筑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是建筑企业竞争力的重心,质量问题和事故的频发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这些凸显出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发展历史较短,目前工程质量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培养工程人才的教育体系和市场竞争诚信体系三方面。总体来说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着与进度、成本不协调的现象;侧重土建主体,忽略配套设备功能性质量;侧重表面,忽视隐蔽部位质量;重视施工阶段的现场质量管理,轻视准备阶段的管理等。 1 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工程技术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决定施工质量的首要因素,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施工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违法、违规应该受到的惩罚,并在不断的发展健全,但一些施工企业人员仍然不注重法律规定,在市场竞争中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导致施工技术措施不当,引起建筑质量下降,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1.2 分包单位以包代管 总承包单位在进行分包时,会因为经济利益、人机关系等原因不能准确全面的评价分包单位,施工管理时一方面对分包项目的技术、材料等缺乏认知,缺少专业人才,导致对分包单位的管理有心无力,另一方面总包单位没有完善的管理办法,形成了以包代管的现象产生。这些问题会使一些资质不够,没有经验的施工单位进场,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控制力下降,分包单位都以利益为中心,对项目的整体性不利。 1.3 材料质量把关不严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基础组成,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施工企业在利益和工期的驱使下可能使用材料程序不严格,中间检测不到位,在材料质量上把关不严,或者偷工减料,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发生。 1.4 质量评价方法不完善 现行的质量验收标准是以检验批为基本单位,一项条件不能达到规定要求,建筑工程质量就不能验收合格,这样的评价不够合理。对资料和分部分项的要求没有定量化,所以资料的合格与否随意性很大。现行的验收标准没有考虑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筑装饰材料的影响等。验收标准也没有对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行分析,无法确定各指标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改进对策 2.1 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 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来进行质量管理控制,以科学的、系统的观点处理和解决问题,依靠全员的参与,以一系列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方法防止质量问题的出现;树立“为用户服务”的观点,各专业施工队伍的交叉施工要相互配合,相互服务,最终达到业主的需求,提高服务目标的满意度;树立质量的预先控制意识,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将影响质量的各方面因素预先进行控制,避免造成质量安全事故;做好文明施工教育工作,合理规划施工场地,落实质量保证体系;施工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以反面的事故案例教育施工技术人员,找到自身的不足,避免发生类似事件。 2.2 优化选择分包单位,强化分包管理工作 建立优化选择分包单位的数学模型,以数学指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单位。首先确定影响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然后确定质量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函数,最后确定质量控制的限定条件,建立多目标控制的模糊线性规划模型,定量的选择出对质量控制最为有利的施工分包单位。 2.3 系统控制建筑材料质量 建筑材料包括原材料、构配件、成品和半成品,直接构成了工程实体,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本要求。施工中由于工期紧张,材料可能供应不足,造成了材料的供货及时性差,质量不能保证,材料进厂验收程序不完善,从而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对材料的控制要了解掌握材料的供求信息,选择供货质量高、价格合理、能够保证及时性的厂家;合理组织材料的供应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尽量减少停工现象;建立领取和使用制度,合理组织材料使用, 减少浪费、损失现象;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工作,防止不合格的产品进场,所有的供应材料均要根据规范标准由材料员验收,进场材料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出厂日期、厂家质检报告,重要构件材料可以适当增加抽样数量;进场材料的检查验收内容包括外观检查、物理性能检测、化学性能检测等。 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有材料质量验收标准、材料设计要求、建设方对质量价格的要求、材料取样试验方法、材料适用范围、施工要求等 2.4 设置质量控制点 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质量管理控制要更加注重关键因素的影响,设置有效的质量控制点是必不可少的,质量控制点一般设在重要部位、薄弱环节、对下道工序有影响的部位。例如土方开挖质量控制点有开挖边线、基底超挖、施工顺序、边坡坡度等;基础工程中基础开挖包括基坑范围边线、标高、超挖。 2.5 建立QC小组,改进施工质量 QC小组是为了改进工程质量,加强现场管理,以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而活动的。具有科学性、群众性、民主性和自主性的特点。一个小组一般为4~10人,一个人可以同时参加多个小组,组长须具有组织能力,主要负责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分配成员任务,对小组工作进行督促和跟踪。每个问题的解决不宜超过半年,每个月至少召开一次小组会议。公司可以成立专职的管理部门,对小组活动进行指导、培训,学习质量管理理论、数理统计方法,对成果显著的小组予以奖励。 QC小组的执行程序可以分为课题选择、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分析原因、确定因素、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制定措施几个方面。 2.6 建立综合模型评价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中间的每个环节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对于这样的复杂系统,要建立多层次、全面的评价系统,评定的一般顺序为分项、分部、单位工程。 质量等级的影响因素则包括工程项目实体质量的影响、质量保证资料、工程观感质量、设计质量、环境的影响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又有若干个影响因素,逐层细化到每个分项,评价时要确定每个影响因素的权重比例,分清主次。 3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质量中缺陷的总结,提出了主要结论为强化人的质量意识、优化分包单位的选择模式、系统的管理材料质量、确定质量控制点等。施工质量管理是一个全面的持续的工程管理理论,影响因素较多,还应该对机械的控制管理,分包的日常管理等进行考虑,尽量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姗姗,武建民.浅谈如何加强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1,9:13-15 [2]郭汉丁.建设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问题及其特征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 (6) :31-3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8篇 为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根据《市绿色建筑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创建目标 以城镇建筑作为创建对象,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到2022年底,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到2025年底,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8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住宅健康性能不断完善,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全面推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绿色建筑创建活动,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将民用建筑建设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严格督促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实现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全覆盖。新建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社会投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单体公共建筑,应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 (二)提升绿色建筑实施水平。 加强建设全过程管理,强化绿色建筑建设标准执行,严格施工质量把控。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应当包含绿色建筑要求。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应在项目相关招标文件中明确绿色建筑相关要求内容。加强项目建设监督检查,区住建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绿色建筑各项标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项目形成绿色建筑执行情况的闭合管理。 (三)推进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 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和《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实施细则》,利用全国绿色建筑标识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绿色建筑标识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按照省绿色建筑评价项目管理要求,强化既有绿色建筑评价项目管理。 (四)稳步推广装配化建造方式。 坚持质量安全和宜装配则装配原则,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以公益性建筑、保障性住房等政府投资项目为切入点,推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逐步提升装配率。以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广装配式钢结构技术体系。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装配式施工水平。 (五)推动既有居住建筑绿色化改造。 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节水改造。探索市场化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模式。鼓励各项目主体合理选取建筑外遮阳、节能门窗、建筑屋顶和外墙保温节能改造等改造措施,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六)提升公共建筑运行能效水平。 开展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建设,建立完善运行管理制度,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统计。结合围护结构装修、用能系统更新,开展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动能耗建筑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和再生水利用。 (七)加大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力度。 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评价认证和推广应用,推动建材产品质量提升。加大政府投资工程、重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项目中绿色建材应用力度,逐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加强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宣传,指导建材企业积极申报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认证。 (八)建立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机制。 贯彻落实国家《绿色住宅购房人验房指南》,明确房屋绿色性能和全装修质量验收方法。建立民用建筑能效信息公示制度,在商品房买卖合同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明示住宅绿色性能信息及全装修质量相关指标,明确质量保修责任和纠纷处理方式。住宅开发建设单位要配合购房人做好验房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明确各方主体责任 开发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和监理等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要认真执行绿色建筑政策标准。 1.建设单位在进行项目立项时,应当明确绿色建筑等级,在编制建筑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时,要有绿色建筑相关内容,并将有关成本纳入投资概预算。建设单位在组织分部分项验收和竣工验收时应复核绿色建筑施工的有关要求,严格执行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未按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和绿色施工要求执行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2.设计单位要积极采用先进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认真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和评价标准等相关标准规范,在编制设计方案中应当包括绿色建筑设计专项说明,编制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当包括绿色建筑专篇。 3.施工图审查机构要对绿色建筑设计专篇进行专项审査,并在审查合格书中明确注明结论意见。 4.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制定详细的绿色建筑专项施工方案和绿色施工要点,明确绿色建筑施工措施,确保绿色建筑实施质量。加大对优质、诚信的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等相关企业的宣传。 5.监理单位要认真落实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严格履行监理职责。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监督抽查中发现违规行为应及时提出整改要求,监督整改。 (二)加强建设全过程监管 区住建局将把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严把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等关键环节,确保绿色建筑工作的落实。并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项目现场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工程各方责任主体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情况、专项施工方案编审情况、专项监理编审情况等,严格执法,督促各项标准和规定的落实。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9篇 建筑材料试验和检测技术在道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既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内容,又对提升道路工程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施工质量。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地、很大程度地影响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通过科学严谨的材料试验判定道路工程中所应用的建筑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的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地方的强制性标准和行业的推荐性标准,进而可以根据对建筑材料的质量鉴定来提高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可以说,材料试验和检测技术的应用对于道路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2)降低工程造价。在土木工程项目中,购置建筑材料所产生的费用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为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科学合理地使用道路工程建筑材料的购置费用是非常有必要的。采用材料试验和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地对所需建筑材料的实际质量进行评估,定量地确定建筑材料,从而帮助项目参与方选择性价比高的道路工程建筑材料,做出科学、合理的工程预算方案,材料试验和检测技术对实现降低道路工程造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优化施工工艺,加快工程进度。众所周知,土木工程建设中,施工进度目标的实现对于项目参与方非常重要,而且能够有效地降低工程投资。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条件下,加快实现工程进度目标能够提高工程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对于材料试验和检测技术方面,应该科学、合理、高效地检测、评估道路工程建筑材料,从而选择出性价比高的建筑材料。对于加快实现施工进度目标方面,材料试验和检测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与众不同的优势:第一方面是性价比高的材料的应用使工程各个阶段都能顺利进行,比如,高质量的材料可以避免因为材料缺陷而导致工程暂停的情况,费用相对低的材料可以节省费用,使得接下来的工程不会因为费用不足而停工;第二方面是应用性价比高的建筑材料可以提高工程流程中的工作效率,降低时间成本。4)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程中所谓的“三新”,即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在土木工程中能够很好地应用,且须经过材料试验和检验之后,能够确定“三新”能更好地实现施工质量目标、进度和费用目标,以及满足国家要求的各项工程标准,这样才能将“三新”大量投入工程建设中来。运用材料试验和检测技术能够很好地应用和推广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反之,通过材料试验和检测技术能够很好地发现它们存在与实际不对接的问题,能促进它们的研发改善。5)工程竣工验收的评估依据。在道路工程施工完成之后,建设单位要组织各单位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评估。在工程竣工验收过程中,道路建筑材料试验和检测所出具的相关试验检测结果可以作为道路工程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同时材料试验和检测所出具的结果也可以作为今后道路工程进行健康监测和养护的重要依据。 2建筑材料试验和检验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1)材料检测。在道路工程施工中,在试验和检测范围内的材料通常有砂土、碎石、石灰、水泥、钢筋、沥青等。所需要检测的建筑材料均需要按照国家、地方和行业的标准及工程设计方案实施试验和检测,必须严格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如土的种类、砂石的颗粒级配、碎石的坚固性、耐磨性等等。2)标准试验。标准试验主要用来对道路建筑材料进行基本性能检测,对施工材料是否符合国家、地方以及标准和工程设计方案进行评估。3)跟踪检测。道路工程中的材料试验检测工作需要进行项目实施全过程试验检测,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施工方自检、监理方抽检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监督。施工单位为了做好跟踪自行检测,需要具备以下条件:建立及完善跟踪试验检测制度;建立专业的试验检测队伍;配备科学高效的试验检测设备。监理单位进行跟踪抽查检测时应避免检测工作马虎、不负责任的情况发生,尽量高效率、低成本地开展抽检工程,保证在不耽误工程进度前提下,实时掌握道路工程的实际施工质量。4)验收检测。道路工程施工完成后,建设单位要组织各有关部门对道路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竣工验收评估,主要评估道路工程质量是否符合验收标准,是否达到预定使用要求。对某些参数指标进行竣工验收时需要参照材料标准试验检测结果以及跟踪试验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对整体工程质量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不满足要求的检验批或者分部分项工程,应立即予以修补或者返工处理,直到满足要求为止。因此,验收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竣工验收的结果。 3提高建筑材料试验和检验工作水平 文章已经阐述了建筑材料试验和检测技术应用的重要性,针对我国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各位同行探讨,以供参考:建立并完善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制度;提高建筑材料检测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各级部门各工程人员的工程质量意识;国家、地方以及土木行业协会制定并完善建筑材料检测标准;严格建筑材料试验和检测的管理,实现对技术条件、操作规程、结果出具的规范化、严格化管理。 4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工程招标;工程投标;工程造价控制;探究 一个建筑项目的完成,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建筑工程竣工后是否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是每个建筑企业关心的问题。建筑工程的招标行业投标是我国建筑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建筑工程的投标和招标可以促进企业选择优质的承包单位,节约工程造价,从而达到建筑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是,我国建筑企业的投标和招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工程造价人员需要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的施工进行全程的跟踪,在施工前,应该对项目的投资进行预算,在施工中需要进行方案的设计,以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1 建筑工程招投标、施工阶段中的问题 1.1 招标和投标阶段的问题 一些建筑企业为了减少施工资金的投入,在招标的过程中压低价格,造成了工程造价的虚假,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以低价中标,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以各种理由索要高价,牟取高额的利润。还有的施工企业为了得到更多的工程款,他们会高估冒算工程造价,主要体现在对材料价格的高估、对工作量的高估、从高套取费用项目等。建筑的中标价高于标底,其中的差额就是施工企业虚增工程造价而产生的。施工企业为了能够虚增造价,他们往往谎报材料的价格,从中牟取高额的利润。材料的价格具有不透明性,特别是装饰材料、水电安装材料,这些材料的样式多、规格也是千差万别,价格波动大,施工企业常常对材料价格隐瞒或者虚报价格。在实际操作中,施工企业会选用一些通用性不高、新品牌的材料来实现虚报价格的目的。在材料价格的调整方面也是调涨不调跌。 从建筑工程施工的工程造价控制上分析,前期的准备阶段是建筑施工的重要阶段,从资金的流动上分析,施工阶段的实质是资金发生密集型的流动。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除了施工中用于建设的直接费用以外,大量的资金在施工过程中经过物化,变成固定资产。 1.2 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合理地制定控制工程造价,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上,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材料的价格一般是定额规定的,但是,主要材料的价格是在实际价格的基础上加以调整,材料差是建筑工程的一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用质量差的材料代替质量好的材料,在对材料的价格进行管理时,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方法,施工企业在选购材料时,没有按照施工的规模来购买材料,材料的储存量计算不合理。在建筑材料市场中,没有形成良好的机制,材料的价格失真,很多不法分子以次充好,将劣质材料卖给施工企业,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下降,材料的价格占工程成本的大部分,材料的价格失去控制,导致了工程造价的失控。建筑施工企业在组织施工时,很多企业不能合理地安排人力和财力,导致了人力和财力的浪费,造成了工程造价的失控。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擅自进行设计变更,通过增加工程量来收取高价。 2 建筑工程招投标控制造价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的招投标阶段也就意味着建筑工程协议的签订,建筑工程协议主要有规定工程范围和内容、在施工过程中提供物资、规定付款和结算方式、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安全生产等作用,建筑工程协议是双方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重要依据,与建筑企业的根本利益是密切相关的。招标、投标和定标这一过程意味着合同的签订,施工企业的招标文件是由招标机构签订的,并向投标企业提供的为了招标工作的重要文件。 施工招投标文件作为重要的条款,规定了材料的供应方式、计价标准、付款方法,这些都对工程造价产生重要的影响,招标文件下的合同条款和协议证明都是在投标单位中标以后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合同的内容必须与招标文件的内容相一致。合同中的定价必须与工程的承发包价格相同,一旦双方在工程造价上出现争议,就可以按照合同条款上的条文要求索赔。 3 增强建筑工程施工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措施 3.1 采用工程量的清单招标 在工程图纸和统一的工程量的规定下,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产生,工程量的清单招标是在招标机构绘制出工程量表的基础上进行招标询价,对招标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公平的竞争,形成相对低廉的价格。在工程量清单招标以后,招标人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定,绘制出精确的工程量清单,投标人必须对企业的成本、利润进行总结,经过全面的分析,在承担风险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施工的定额来确定施工的人数、材料的用量、施工机械的配置等,通过优化配置,实现施工现场费用和施工技术的科学控制,确定投标报价。 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工程招标过程中弄虚作假的行为,有利于增强建筑市场的透明度,使招标行为更加合理化,规范化,减少了工程在标价上的差异,实现了投标企业报价的合理性,可以进行科学的评标。 3.2 完善建筑工程评标方案 我国现在采用的评标方法主要是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估法和法律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我国的不同地区也制定了不同的投标方法。最低投标价法一般是在通用技术、招标人对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下使用,使用最低投标法能够更好地满足中标人对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经过评审的投标价格相对比较低。采用综合评估法进行评标,中标人的投标能够更好地实现招标文件中规定的综合评价标准。在建筑工程评标方案的改进中,应该注意在评标的过程中去除不合理价。 4 结 语 建筑工程的招投标阶段是建筑工程企业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其对工程的施工和工程竣工后的结算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施工企业一定要明确自身在招投标和施工阶段的问题,认识到招投标阶段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的方法,完善评标方案,确保评标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万婷婷.造价控制在工程招投标阶段的研究与应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2(12). [2]邓显伟.建设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09(09). [3]翟久梅.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2(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施工质量 质量管理 有效措施 一、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 实现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的目标是通过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有效的质量控制,以满足进度和投资的要求为前提,实现建筑工程的质量目标首先要符合国家现行的工程质量的技术标准、法律规范等相关规定,尤其是一些强制性的要求。这是基本的建筑施工设计、质量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相同类型的工程建设具有共同的质量目标,不以建造地点、业主以及其他的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目标是实现以上的两个工程质量目标。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都有明确、严格的规定,因此控制工程质量的内容和目标也就十分的明确,同时能够客观、准确的评价其质量控制的效果。在实施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控制中,应当预先的明确评价效果控制的标准和方法,同时,施工合同中的质量目标坚决不能低于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质量要求。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企业管理人员树立牢固的工程质量意识,建立有效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实行上下一致,共管齐抓的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业务的质量必须满足客户的需求;以预防为目的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达到“零缺陷”的最高工作标准;不符要求工程质量的代价是因返工导致成本的额外增加。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高度的重视工程质量的管理。以提高工程质量为中心,将管理活动和质量效益相结合,构建科学的管理和领导方针。同时,企业管理者要把实施、改进质量保证体系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和长期目标。 加强控制施工项目过程的力度。施工人员和材料的控制。施工项目的管理人员必须由工程项目经理统一安排,在工作的进行当中按照各自的岗位标准严格实行,工程部随时的考查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将考查结果录入工程档案中。依照各岗位的不同性质划分成较小的考评项目,考评结果是评定项目管理人员奖罚的依据。施工队伍和施工人员的稳定是建筑企业的根本保障,各个操作人员对清楚的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工程质量提高的关键。施工材料的控制是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的基础。目前的建筑材料的种类繁多,质量的优劣程度相差较大,建筑材料在进入施工场地之前应当根据样品和检测报告实行报验,只用报验合格后才能使材料进场使用。采购人员在进行材料采购时,必须认真严格的执行建筑材料的检查验收手续,确保采购合格的材料。 施工设备的控制。工程的库管人员要妥善的保管施工设备,分类存放,实行设备的领取登记制度,谁领取谁对设备进行保管负责。同时,操作人员在领取设备时应当向库管人员说明机械设备的使用目的,库管人员按照其要求发放适合的设备,保证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正常。 施工工艺的控制。建筑工程的工艺状况是决定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一个好的工艺能够使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确保工艺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企业在对不成熟的工艺,应当安排专人进行实验,把成熟的工艺编制成专门的流程指导书下发各个施工管理人员,并令其在现场和工人进行交流时应以此为依据,由班组长接收签字。 三、加强建筑工程技术质量的控制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难点组织技术攻关,对较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作出完善的预防方案。如在建设小区的初期,容易出现砌体和梁柱部位之间的抹灰开裂问题,则实施砌体的二次加钢丝砌筑技术。以工程特点为依据,结合专家的研究统一制定不同编制小区房屋住宅的工程建设方法。一些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通过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小区统一做法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质量的通病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坚持施工设计的指导应当进行两方面的控制和管理:在确定施工方案后,要认真严格的考虑施工工序、施工技术和方法,然后指定合理的计划进度,确保实际的施工计划和施工单位的上报计划相吻合;在考虑单项的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各分部、单体的工程进度,合理地进行施工工序,是这种流水作业达到真正的流水目的。工程项目建设时,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要参照住宅楼的特点,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疑难点组织多次的专题研究,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因,总结一个整体的实施方法,坚决有效地阻止问题的再次发生。 四、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 目前,建材市场由于其体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仍旧存在一些问题。要彻底的解决建材质量的问题,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建材生产质量、销售质量的认可制度。一是建立完善的生产质量认可制度。为了确保建材生产的技术、工艺的合格率,对于质量的不达标的生产厂家强制限期整改或者关闭。二是建立市场准售认可机制。相关部门充分的掌握市场内建材的供应渠道和来源,对建材质量进行等级的评定,对于符合质量标准的发放准售证。三是建立质量检测信息的机制。通过调查和检测相结合,对当地的建材市场的产品进行质量的进行跟踪,通过媒体及时地对不合格的产品的生产厂家、批号、经销商等重要信息曝光,使用户能够警惕使用。除了市场的整顿,企业在建筑材料的采购过程中更应当严格的把关,杜绝不合格建材的使用。 五、结束语 总之,有效的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管理是确保建筑产品质量合格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项目施工必须坚定不移的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方针,规范施工,科学管理,从而促进企业朝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议 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1.管理水平落后 目前,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水平较为落后。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对相关专业了解不够,思想认识不足,导致对工程项目合同的拟定和管理不严格、不合理。最终不仅损失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同时还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度。工程项目部施工管理不到位,工程观感质量意识淡漠。没有科学合理的划分施工阶段,以至于没能准确地把握每个阶段的施工管理特点,从而导致施工管理效率低下,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缓慢 工业化进程中,信息技术运用带来的经济效益有目共睹,信息化的推进及发展,信息系统及网络的构建已成为各行各业成长与发展的迫切要求。通过网络化监控、电子公文传输、内部信息资源管理、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软件的开发应用,正逐步向着全面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目标迈进。然而在信息大发展的背景下,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观念还比较传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脚步明显滞后,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淡薄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手段的落后单一已成为制约该项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 狭义的工程项目管理是在限定的工期、质量、费用目标内对工程项目进行综合管理以实现项目预定目标,但这只是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随着投资规模、领域的扩大、投资来源多样化、工程项目对环境、经济影响增强,工程项目管理已不限于实施过程,而是扩展到从立项到交付使用维护全过程的管理,工程项目的实施也从施工承包发展到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等多种形式。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其目标已不仅仅是质量、工期、费用的控制,还要与资金筹措、风险分析、使用维护以及与所在地经济、环境等联系起来,项目的目标、管理都应按"广义"考虑。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除了具体的技术性方法,还要向前后期的评价延伸,要考虑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体现这些思想。 三、关于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建议 1.树立质量管理意识,狠抓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正确处理工程质量、工期、成本三者关系,使全体施工人员清楚地认识到,质量是企业得以继续生存发展的根本。因此,项目部管理人员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确保施工质量。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影响工程实体质量的三个重要因素:施工人员、设备和材料和施工方法进行全面的控制。 (1)影响工程最主要的因素是人,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最直接、最真实、最具体地影响工程质量。这就要求施工前要对施工队伍及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并且不断地进行技能培训,使其能力不断提高。当然,制定严厉的工程质量奖惩制度也是很必要的。 (2)工程设备的质量、工程用原材料是直接保证工程质量的最重要的条件,没有合格的设备和材料,是不可能做成合格的工程的。施工中若发现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处理,不允许未经同意私自变更设计。要求严格坚持执行和落实"三检"制,关键部位,实施旁站监理。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规范、工艺标准、可操作的质量控制程序。平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资料,特别是隐蔽工程的验收资料及隐蔽签证。未经有关人员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防止监督流于形式并且做好施工日志的记录。 (3)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是考核和反映施工企业技术水平和企业员工技术素质的重要依据,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可以在精细可行的施工组织里显示出来。制定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企业自身能力,因地制宜地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施工方法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2.严格划分施工阶段,实行规范化管理 施工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我们应该严格划分施工阶段,抓住每个阶段的核心问题,推行标准化管理。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以合同管理和材料管理为重点。在施工单位收到招标文件后,要根据用户要求并结合自身施工团队的客观实际对合同内容进行审理和评价,准确核实工程实物量,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进行合理评估,比如注意图纸设计的合理性和简洁性,保证施工人员能够读懂图纸,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补充、完善图纸中的不足。材料是机电安装的重点,是影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施工前的材料管理要确保开工前所有材料全部到位。在订购材料前,要对材料的生产单位进行调查,对生产单位的生产能力和资质进行评审,以免出现材料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在材料到货后,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材料进行检验,对有质量问题的材料应予以退货。确保所有材料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严格控制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进入施工阶段。 (2)施工期间以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为核心。施工管理人员要确保所有的施工是按照设计图纸、合同内容、相关的行业规范以及国家标准施工,注意施工操作的规范性,施工管理人员要对施工工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检查、登记、考核制度,对质量不符合标准的工程不能进入下一道施工程序。 (3)在施工后期管理以验收管理为主。在建筑工程项目根据合同及批准的设计文件中所规定的内容完成后,应严格按照要求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验收检查,并建立完善的检查记录,若通过相关部门检查验收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办理移交手续。建筑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依据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现行的标准和规范、工程总承包合同等内容。工程的验收标准不仅要符合国家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而且还要符合合同规定和相关国际标准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的合格率,我们应该建立完整的验收自查制度。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生活秩序,为了更好的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满足人们的需要,针对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我们应该树立质量管理意识,狠抓质量控制;严格划分施工阶段,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大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提升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 质量管理 特点 内容 分析 城市化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带动着建筑工程事业的蓬勃发展。从建筑企业的发展角度上来说,建筑项目成本管理的逐步提升,项目建设工程成本的逐步降低是企业持续追求的发展目标,针对于建筑企业自身参与剧烈市场竞争综合实力的强化而言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从建筑施工的角度上来说,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建筑实体逐步形成的一个过程,其相对于建筑施工项目自身质量的影响是直接且决定性的。换句话来说,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需要以施工质量管理的提升为前提。那么,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有着怎样的特点?其应当重点关注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本文试对其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分析 质量管理存在于建筑工程施工的方方面面当中,管理内容复杂且要求严格。与此同时,不同类型工程项目在施工全过程中所处位置的不确定性也会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目标、内容及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较其他行业的质量管理执行难度更大,其在实践过程当中也表现出相应的特殊性。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众多: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包括工程项目设计方案、进场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技术、施工流程、施工方案以及地质环境在内的多种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实现水平。众多的影响因素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实施难度。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不确定性表现显著:对于建筑工程建设项目而言,其与一般意义上的制造生产行业项目管理最大的区别在于: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不具备独立的生产环境与既定的生产流水线。工程建设过程当中所采取的生产技术与检验测定技术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化规定,从而导致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易凸显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施工阶段的质量无从得到稳定性保障。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终检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建设周期的漫长性。并且,部分由建设施工所导致的质量问题往往需要在建筑工程项目投入运行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凸现出来。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建筑工程项目所出现的质量问题并无法同生产制造行业质量管理一样,依靠单纯的退换货进行解决,从而导致各种质量隐患普遍存在。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内容分析 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执行过程当中的影响因素分析角度上来说,要想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整体性与完善性,相关工作人员有必要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开展进行全过程且持续性的质量管理。具体而言,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筑工程施工方案质量管理分析:施工方案可以说是指导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执行及发展方向最基本型依据。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方案编制的过程当中,务必需要充分考虑施工工艺、区域环境、进场材料等指标入手对其进行综合性分析,确保建筑工程建设项目所提供施工方案的高效性、稳定性与可控性。在确定施工方案的基础之上,应安排专人正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实施阶段所涉及到的劳动力、材料以及机械设备进行合理配置,构建相对应的施工平面示意图。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有关施工准备阶段技术方案的交底作业应当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一大关键内容进行合理管控,确保质量管理的高效运行。 (二)建筑工程施工环境质量管理分析:很显然,会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一定影响的环境因素是众多且复杂的(包括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气象条件等在内)。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要想确保质量管理的高效运行,施工现场应当针对各类环境要素相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权重进行分享管理,特别关注施工复杂阶段以及季节性特殊施工环节的管理工作,杜绝建筑项目在施工阶段出现任何形式的干裂或是冻害质量缺陷。与此同时,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还应当将文明施工的意识落实到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当中,依照施工准备阶段所确定的施工平面示意图对进场材料进行系统且严格的保管工作,确保整个施工区域的有序性与整洁性,以此种方式逐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 (三)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管理分析:当前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偏低的一大关键因素就在于进场材料质量的层次不齐,且受到材料采购与材料领用部门信息沟通不完善因素的影响,进场材料与需求材料不符问题频频出现,进而阻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的提升。基于以上分析,在材料质量管理工作当中,应当由专人对材料出产合格证以及化验单据进行验收负荷,项目建设各方应当委派负责人至材料领用现场进行主动验收。材料验收合格之后应当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试验检测,试验检测合格之后方可投入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分析: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竣工之后,应当由专人对其质量进行客观且全面的评定作业。以各个分项工程质量评定为依据来对分部工程质量进行评估,以分部工程质量评定为依据来对工程整体进行评估。特别应当关注建筑结构施工环节所涉及到的各类隐蔽工程,确保项目整体质量的稳定性与整体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并非一蹴而就的,其更多的倾向于一种长期性且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建筑工程质量要想有所提升,就需要基于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自身特点,针对施工活动展开全方位的管理,以此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高效性与稳定性。总而言之,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对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梁爽.毕继红.刘津明等.建筑工程质量等级的模糊综合评判法. [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01.34.(05).664-669. [2] 石永威.姜连馥.刘建西等.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管理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10).48-52. [3] 谢建成.丁世通.浅议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准则与方法. [J].中国房地产业.2011.(06).548.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要素;对策分析 近十年来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建筑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管建筑怎么发展,仍然存在工业化水平低、施工技术比较落后、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特别是上海“楼倒倒”等一批重大质量事故的曝光,社会的目光全部集中到全国建设工程的质量上来。一次又一次的质量事故不断给人们敲响警钟,使我们认识到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六大因素:人(men)、机械(machine)、材料(materia)、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测量(measure),简称5M1E。在规划和实施工程的质量控制过程中,要做到对六大因素的控制,那么首先就要分析六大因素对工程质量会产生什么影响,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1.人的因素 人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行为主体,即工程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人员的素质,即人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管理组织能力、作业能力、控制能力、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等,都将直接和间接的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人员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5M1E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对它的质量控制也是最关键的。根据分析,大多数工程质量事故和质量问题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包括两方面:一是直接决定项目质量的管理人员,包括工程项目经理,质量控制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将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质量控制能否成功;另一个是工程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业务素质也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提高人的质量意识和工作水平,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使全体工程人员树立良好质量观念。提高员工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第二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加强工程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生产人员必须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经过相关培训考核。操作人员能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和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对工作和质量认真负责;第三要加强现场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对特殊工序应明确规定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通过有效的过程控制消除人为造成的质量问题。 2.机械的因素 机械设备可分两类:一是指组成工程实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二是指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施工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均有直接影响,为此在项目从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等方面的要求出发,合理配备相应类型、经济技术性能参数的施工机械,并编制“投入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表”。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能效,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要解决机械设备因素影响,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定以下质量控制对策: (1)有完整的设备管理办法,包括设备的购置、流转、维护、保养、检定等均有明确规定。 (2)严格机械设备进场制度,设备进场必须核对设备名称、型号、数量、技术性能、产品合格证和产品作用说明书,并在安装检验合格后进行试运行,确保设备投产后正常使用。设备管理办法各项规定均有效实施,有设备台账、设备技能档案、维修检定计划、有相关记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3)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且有丰富的机械操作的经验。 3.材料的因素 建筑工程材料种类繁多,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材料本身的质量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材料的质量保证是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 要解决材料因素影响,对材料的管理要严格执行公司《管理手册》中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采购管理程序: (1)公司根据施工需要确定和配备施工项目所需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并按工程项目策划、施工计划期等阶段,编制“项目材料预算计划”、“工程主要材料消耗台帐”、“工程主要材料工程月报表”和“材料购进计划表”等采购计划,保持一致性和可追溯性,各类采购计划按制度规定进行审批,未经审批不得用于采购,各类采购计划应标明所采购产品的种类、规格、型号、数量、交付期、质量要求以及采购验证的具体安排。 (2)公司制订供方评价标准,依据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分为一、二类)和生产厂商/经销商的类别,由公司材料管理部门对供方进行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经营资格和信誉;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供货能力;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价格;售后服务。公司通过邀请招标、直接采购等方式,合理选择供应方。公司对供应方的评价、选择和再评价的标准、方法和职责符合管理制度规定,并保存评价记录。公司根据采购计划订立采购合同,采购合同的主要内容应符合相关规定,并按制度进行审批,对于质量要求不高的零星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也可在审批后直接采购。 (3)公司为检查采购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是否符合采购要求,对所有进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验收检查,对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必须复检的材料进行按标准的见证取样、复验,检验其质量和数量是否符合采购的要求,必要时到供应方的现场进行验证。验收的过程、记录和标识应符合制度的规定,未经验收合格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用于工程施工。 4.工艺方法的因素 施工中采用的标准、规范、工法以及施工程序和施工工艺对工程至关重要。在工程施工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应大力推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是保证工程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因素。 要解决工艺方法影响,对方法因素的控制也是决定工程所具备质量的水平的关键。必须要严格遵守现行的质量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严格遵守施工程序,选择适合的、比较先进的施工方法。为保证各工序的有效衔接配合,最终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对各工序施工质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和验收标准。确保上道工序施工完全合格后方能进入到下一道工序施工。通过长期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工艺水平。 5.环境的因素 环境通常是指对项目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周边环境等。大多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都是在露天完成的,这必然会受到天气、温度等外在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施工交叉作业多,人员流动大,干扰因素多,处理不好也会对工程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针对施工现场这种动态的环境、开展一些质量攻关,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这些未知、有可能发生的外因环境变化措施和预案,消除由于环境造成的质量通病。[科]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建筑绿色绿色施工LEED认证 绿色建筑节约能源与资源、亲和生态环境和安全、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LEED绿色建筑评价方法对现代建筑的环保节能、资源利用效率等贡献进行考核,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目标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1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要点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设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缺乏实践经验,许多相关的技术研究领域还是空白,相关评价体系的拟定基本都借鉴国外经验。例如,2001年9月底建设部科技委员会公布的我国生态住宅技术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其指标体系主要参考了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2.0版本,同时也融合我国《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等法规的有关内容;2003年8月由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九家科研院所联合推出《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则参考了日本的CASBEE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现今,中国建筑领域通行的是2006年6月1日由建设部和科技部发起施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第一部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推荐性国家标准。评价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6类指标组成。 1.2绿色施工管理具体措施 绿色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实施绿色施工,应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应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1.2.1指派专人协调、处理和监督与LEED相关的施工事项。该人员须经过LEED认证顾问单位的培训、指导、监督及管理,对LEED中所负责部分的相关得分点有基本了解。并清楚自己所负责部分在整个LEED评估中的作用及影响,同时应开展培训课程,向与自己相关工作人员讲解LEED知识,协助整个LEED项目推进,并将培训内容进行记录。 1.2.2根据绿色建筑及LEED认证培训相关要求,组织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和实施规范细则,确定具体的工作制度、程序、方法和措施。严格按顾问单位的要求开展工作,定期向业主或其全权代表汇报工作进展和质量情况,同时提交相应的中文及英文版本的文件和资料以供审查。 1.2.3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粉尘控制、土壤侵蚀及沉积控制、噪音控制、化学品和污染源控制、施工废弃物的收集处理等方案,实行动态监管和全过程的跟踪,同时做好各个环节中的资料收集、表格报告撰写工作,确保资料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就绿色建筑顾问单位下达的任务行动清单,及时有效的完成任务并递达认证所需材料。 1.2.4建立并维护绿色建筑施工阶段档案。收集、整理工程竣工相关文件,填写相关表格和资料。配备熟悉绿色建筑及英语书写、英语口语熟练的工作人员,按绿色建筑顾问单位的要求翻译并提交相关文件及资料。 2 LEED评价体系 2.1精确定量分析。LEED的评价并不简单地停留在定性阶段,对于各项指标,可进行精确定量分析和考核。这就使得该评价系统在执行过程中会有一个统一的客观尺度,也使得评价过程趋于可控化,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更具可实践性。 2.2极高的开放性。LEED在其开发运营中存在开放性。LEED评估的所有程序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LEED评估项的得分点所引用的标准采用清单的形式,简单明确,后期评价过程也保证透明公开,甚至在一些项目中公开招募专家进行评估。USGBC作为开发者和独立的第三方,要求所评估的项目组中至少有一位主要参与人员通过LEED专业认证考试,为LEED带来极大可信度和权威性。 2.3以市场为导向。LEED的开发以市场为导向,不仅仅关注于建筑绿色性能评价和环境保护,同时也关注于改变资本市场的评估方法,让开发商、业主和绿色建筑相关产业都能从中获益,让LEED认证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如在开发商这个环节上,LEED认证并不一定会带来房屋建造成本的增加,即使增加也会控制在一定的额度内。同时LEED会通过房产估值这个环节,将通过LEED认证的建筑的价值给予更高的价值评估,促使开发商积极地获得认证。 2.4贯彻始终。LEED关注于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对节能和环境的影响,包括从建筑设计到竣工全过程对其进行绿色评价;要求设计师在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建筑的环保节能性能;在施工阶段,LEED会对施工人员进行绿色设计培训,且派遣监督员现场指导;LEED评价中同时关注建筑将来运营阶段能否为业主提供健康、优质的活动空间,建筑拆除后对环境影响是否降至最低。 2.5持续更新。如前文所述,LEED诞生至今,已发展为多个版本,且其子版本还在不断发展壮大之中。LEED持久的生命力正是来源于其不断地更新发展,以适应建筑领域的不断前进。 2 LEED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比较 LEED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却很快,但其中一些评分细则却明显不符合我国国情。中国绿色建筑领域目前最关心的是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性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是根据这一要求制订。对比LEED,可发现虽然两者都关注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评价,都采用评分制的标准等等,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鉴于国情,两者有很多不同之处: 3.1 LEED的局限性。LEED的一些评价项并不适用于中国国情。比如,LEED在“可持续性场地”中强调最大化空地,以维护场地及其周边生态环境。这在寸土如金的中国实际上很难做到,而且也与中国“四节一环保”中的节地理念背道而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则关注于人均居住用地、绿化率的提高,日照时间的延长,这种做法无疑更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3.2 定量分析。我国进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所需的数据较为缺乏。例如,建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材料加工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室内装修时造成的空气污染物含量,如果采用LEED标准,许多评价难以进行定量分析。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于较为成熟,且易于获得数据的评价项,列出包涵具体数值的评价标准;对缺乏相关基础数据,尚无条件进行定量化分析的评价指标,暂不纳入或提出定性要求。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和研究的发展,再逐渐完善评价标准中的相关细节,具有较大的机动灵活性。 总之,任何绿色建筑政策必须建立于科学量化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之上,才能得到顺利发展。这正是LEED在全球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16篇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政府及企业各部门逐渐提高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关注力度。为保证建筑行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需加强对国内建筑行业转型工作的思考,运用合理的安全风险评价方式来辅助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应用,确保在施工环节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能够满足工程所需,转换原有的施工管理方式,找寻安全风险因素所在位置,避免存在施工质量问题。 1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1.1安全风险指标与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 1.1.1人员与机械设备评价指标机械设备与劳动力作为装配式施工的重要组成因素,员工专业能力、技术水平、安全教育与培训、从业人员质量;机械设备的选择、安拆、养护以及维修等环节在工程质量管控期间发挥出重要作用,可加强对管理因素的了解(如图一所示),落实员工管理与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通过网络环境的宣传来保证从业人员的基本水平,发挥出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以及新技术的实质作用,根据吊具的选型及数量来稳定构件生产环节,使机械设备在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环节高效应用,满足各项工作的连贯性要求,规避此工程运行期间的安全风险[1]。 1.2建筑工程内物料评价指标 装配式建筑工程运行期间所实际的物料种类较多,工作人员需通过预制构件、临时支撑系统、施工工具来保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其整体质量进行勘察,在质量满足安全标准会开展后续工作。因此,建筑工程内物料评价指标可规划为构件运输及安置、构件生产、工具应用以及临时支撑系统四个方面[2]。1.2.1构件运输及安置根据构件类型进行分类,制定完整的预制构件运行方案,使其在运输环节不会受到环节、运输设备及台架影响,加强运输防护措施的应用,避免构件出现破损、变形以及断裂;根据施工现场配置设定专用堆放场所,按照不同规格、种类、施工次序划分所需摆放位置,降低构件倾覆概率,以提高其应用性能。1.2.2构件生产可通过预制构件的方式来掌握此项系数,以混凝土、钢构件为例。在操作前期承包部门需根据自身资质来制定完整的管理方案,保证内部安全机制的合理性,结合各单位的规模进行分析,检测构件的实施状态,实现对建设单位的监督,使检查工作可以顺利开展。设置驻厂监理人员来对各环节进行监督及管理,若存在隐蔽操作,可在监理签字后实现浇筑,保证成品构件能够满足工程建设所需,运用盖章签字的方式来提高施工环节的整体安全,确认好各项标识后即可出厂。1.2.3工具应用在装配式建筑工程运行期间,预制构件的安装较为重要,内部连接构件种类较多,可通过分析的方式来实现对各个区间操作质量的验收。其中包括螺栓、钢筋、灌浆套筒等常用构件,需在一一检验后应用在施工环节,确保施工工具符合国家建筑施工标准,通过抽样检验的方式来增加后期的设置,以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内的连接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在吊装期间吊索、吊架以及吊具也需在安全验算后进行使用,通过定期检查,抽样调查的方式稳定工程的运行状态,保证其整体质量。1.2.4临时支撑系统加强对装配式建筑构件的思考,保证吊装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支撑系统的承载能力,稳定安全装置的运行状态,使临时支撑系统的设置与施工安装预制方案相协调,根据内部结构来计算各项参数,保证审批、审查及审核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外挂脚手架环节[3],临时支撑系统强度不达标,则无法保证构件的平衡,增加安全事故出现的频率。 1.3建筑工程内技术评价指标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效果更佳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施工工艺也即将面临革新,展现出此技术的优势。基于此技术评价指标主要体现在组织设计方案制定以及节点和结构的安装方面。通过施工现场勘察,策划设计文件的方式来实现施工现场全局性的勘探,发挥出科学编制的合理性,结合实际工程所需进行思考,保证吊装、新工艺、专项施工、防护支护方案执行的效率,根据此技术运行特点进行分析,掌握节点及结构框架的稳固点所在,使点支承式连接、钢筋浆锚搭接等相关工艺可以顺利开展。 1.4建筑工程内环境评价指标 在建筑工程实施前期,良好的施工环节作为安全分析评价工作的辅助因素存在。为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人员不仅需对现场环境进行勘察,更需对自然环境以及环境进行考察,以此3项指标作为重要的安全评价环境影响因素。1.4.1施工现场环境主要表现为工程运行期间的施工文明,其中包含围挡设置、安全标识、卫生条件、材料堆放、粉尘状况、废气物料、废水排放、噪音及振动控制[4]等施工现场的文明。1.4.2自然环境可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状况进行改变,其对员工的施工所带来的影响较大,风、雨、雪、雾等自然现象都会对施工现场带来影响,制约吊装等作业的开展,施工人员需结合实际气象因素进行分析,如5级以上风力条件下不施工,维护员工的自身安全并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1.4.3环境装配式建筑工程对施工环境的要求较高,需结合周边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加强对此区域治安、电压、电网[5]等状况的分析,在满足项目开展要求的前提下开展工作,以降低安全风险产生概率。 1.5建筑工程内管理评价指标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与安全管理期间,各部门需严格遵循国家、政府及公共机关所颁布的法律法规,按照此过程来开展后续工作。在此背景作用下,管理评价体现在安全管理措施、质量管控、安全生产责任机制、安全事故预防等方面。1.5.1安全管理措施建筑工程的实施需严格遵循行业法规及国家法律,保证所执行工作的规范性,根据现场要求来策划实际编制,辅助工程运行方案的设定并组织施工设计工作的开展,满足上级规划出的流程安排,使操作人员通过专项方案审批、审查的方式来进行工作,确保每一份文件都在盖章完毕后开展。这样可保证现场操作与文件方案的一致,实现安全技术的交底工作,运用书面的形式将各类文件进行分类及记录,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方便后续安全风险评定工作的开展。1.5.2施工质量管控工程项目部门需履行岗位职责,控制安全检查制度的运行方式,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各环节工作进行检查,了解各部门项目质量,通过记录表的填写方式来降低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通过时间、措施及技术转换的方式来对各项操作进行修正,运用二次复查的方式来提高此工程运行的合理性,进而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安全。1.5.3安全生产责任机制在项目工程开展期间需明确各环节的责任机制,划分总包单位的岗位职责,通过各方之间的商讨来保证此项目的质量与安全,落实员工岗位职责,实行安全防护工作,保证分工的明确,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并让员工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来开展后续工作,保证构件厂家所生产产品的合格性,若需应用在装配施工中需提供相应的检验报告,证明构件生产及运输工作的合理性,通过全过程的监控来运行安全生产程序。1.5.4安全事故预防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运行需秉承着“安全第一”的操作原则,通过对安全事故的预防来规避在项目运行期间所遇风险,提高员工对自我安全的重视,在最大程度降低对质量带来的影响,设定预制应急方案,保证预案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实现对各项工作的防护。 2AHP—ABC评价模型测定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所产生的安全影响因素较多,为保证各项参数及指标设定的合理性,需结合实际工况进行分析,掌握不同环节的指标差异。基于AHP层次分析方式进行分析,实现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风险相关指标的测定,掌握施工环节的权重所在,利用ABC的分类方式实现对各区域风险的评定。这样可理清重点风险、施工管理风险等产生的区域,利用模型算法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进行勘察,发挥出其实际参考意义,保证建立评价、综合风险值集成、一级评价指标权重等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项目工程内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掌握综合评价因素所在,规划出6个一级安全分析评价指标:机械设备(R1)、人员素质(R2)、管理(R3)、物料(R4)、技术(R5)以及环境(R6)评价指标。可结合二级指标来将综合风险值集成工作进行转换,根据装配式建筑现场的检查工作对安全风险进行打分,利用算法F=E-(10-G)的方式计算出二级指标权重。其中F作为准则层的基础综合风险测定值;E为指标层权重;G为从1-10的指标风险值。这样可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准则层数、指标数来掌握此环节的安全风险指标。一级评价指标内的权重值可通过分层的方式进行设定,由装配式建筑施工内的专业人士进行判断,构建出完整的评价指标矩阵,通过基础算法来实现内部权重的继承,这样可以规划出变量因素为R={R1,R2,R3,R4,R5...}2.1.4ABC分类法的在安全风险评价环节的应用ABC分类法(具体以A、B、C的风险等级方式排列)可在二级指标权重设立完毕后开展,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来将内部风险进行分类,掌握风险程度并将其规划为三级,利用数据收集集成。信息分析的方式了解二级指标权重。通过计算可得出,总权重在70%以内划分为A级风险,90%以内为B级而95%以内为C级。以机械设备评价指标的风险打分工作为例,将打分项目分为:机械设备的选择与安拆、安全防护、养护三个方面,根据等级进行分级管理,实现对各个区间工作的控制,避免A级风险的产生,让管理人员提高对A级风险的重视并将划分规划为重点进行管理,实现对各区域工作的防护;B级风险隶属于次要风险,可对施工人员给予相应提示,掌握安全风险源所在,加强技术的应用,以实现有组织性的危险防控计划;C级风险在可控制范围内,划分为一般风险,辅助管理人员作为风险预防与参考即可。 3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风险评价的实例分析 本文为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风险评价工作的完整性,以装配式住宅小区为测评实例。若此项建筑占地面积为4.1万/m3.规划出装配率为72%,地基所用面积为1.2万/m3。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来聘请施工单位,利用技术人员对不同风险指标进行测定,实现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打分(具体评价指标如表一所示),这样可以规划出此项建筑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保证装配式施工质量,实现对其中风险值的把控。由图一可知,在装配式建筑工程运行期间,工作人员需对人员、机械设备、物料、技术、管理以及环境等指标进行安全风险测评,保证其在运行过程中层次权重的整合力度,确保通过一致性检验环节所得结果的准确性,使各区间参数能够与实际建筑工程相协调,根据图中的二级指标来分析安全风险参数并运用基础分类的方式来实现对综合风险值的评测。这样可用ABC分类法来对风险值进行测定,运用计算的方式来实现对风险点的测定。以此来保证安全防护措施的满足,使技术水平、员工操作能力、设备养护及维修得到一定的提高,将重要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归为A类;工程操作人员综合素质,企业内部教育培训工作,临时支撑系统,装配式施工中的设备选择与安拆,施工质量及检查以及构件生产等方面规划为B类安全风险;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其他施工安全影响因素规划为C类风险,以此来通过不同级别实现对安全风险的测定,这样可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操作,使工作人员严格遵循上级领导所下达的指令,开展具有安全保障的管理措施。由此可见,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影响因素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可增加科学技术在此期间的应用,保证此项工程的实际质量并通过科学评定的方式来实现对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量化,通过层次算法来引导管理人员开展全面性的风险识别工作,掌握在工程运转期间各项操作的主次之分,制定指标权重的运行方案,以实现对建筑工程的安全风险评定,进而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减少在施工环节的安全风险因素。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17篇 竣工验收汇报材料 湖南省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湘乡技术产业园项目经理部 2021年12月22日 技术产业园工程竣工验收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上午好! 星空体育 我代表湖南省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湘乡技术产业园项目部欢迎各位参加今天本工程竣工质量验收会议。 由我公司承建的本工程已经按施工合同约定和设计要求全部完成。日前,我公司已对本工程组织进行了竣工内部验收,项目部对内部验收发现的质量缺陷和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整改。经公司复检,工程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我公司项目部已向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申请进行本工程竣工质量验收。以下我代表公司报告本工程施工质量自检评价情况。 一、 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为湘乡市技术产业园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EPC)工程,位于湘乡市经开区,由开元(湘乡市)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湖南核工业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勘测,湖南长顺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全程监理,湖南省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施工,湘乡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监督。 。 2、本项目建筑为工业厂房。其中标准厂房1-7#栋均为地上4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69353.71㎡;非标厂房1-5#栋均为地上1层,钢结构,非标厂房6-7#栋均为地上5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25295.94㎡。在施工合同范围内的基础、主体、装饰装修、水电、消防等分部分项工程都已通过验收。 二、施工依据 1、与建设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 2、本工程招标文件; 3、本工程2020年02月的设计图纸、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记录; 4、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工程施工方案。 5、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91号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279号令 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 建设部81号令 6、相关施工规范规程和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砼强度评定标准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三、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建立项目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 为履行施工合同的约定,我公司成立了以李灿红为项目经理,以蔡立安同志为项目技术负责人,设立了“五部一室”的项目组织机构,明确了相关施工管理岗位工作职责。按湖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施工项目部关键岗位配备标准配备了相应数量的施工管理人员。项目各岗位管理人员认真执行公司三个标准管理体系文件和“一流 超越”的质量方针,编制了《项目质量策划书》并认真实施。 2、编制施工方案并实施 项目部认真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测量方案、检验和试验计划及装饰装修和机电安装等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按公司管理制度规定,分别对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每道工序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查和专检制度,上道工序质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由专职质检员检验复查报监理验收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所有检验批隐蔽工程均通过了监理的中间验收。 3、严格施工过程控制 项目部施工前对本项目生产要素所涉及的相关施工活动进行了识别分析,项目部组织机构设立和施工管理岗位人员配备充分满足了施工过程控制人力资源的需求,对劳务作业人员进行施工规范的学习和质量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培训;在现场布置了适宜安全的施工机具设备,对关键工序编制了作业指导书,实行样板先行制度,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后认真实施,对质量通病编制了防治方案并进行预控;对施工环境按国家环保标准进行控制。 项目部认真按图施工,坚持每周召开项目生产例会,协调解决施工生产中的问题。每半月进行项目质量安全检查,公司每月对现场进行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问题。基础、主体结构和装饰及机电安装施工阶段未发生质量事故。 4、原材料采购、验收及使用把关 项目部物资材料采购前均编制采购计划,对合格供方进行了评价选择,主要物资材料的出厂合格证齐全真实有效,物资材料的进场验证、验收和监理报验、见证取样、进场复试符合规定。所有工程使用的物资材料坚持“先检后用,不合格品不得发放使用”的原则。确保了本分部工程物资材料均为合格产品。 星空体育 四、质量控制资料 1、地基与基础分部、主体结构分部工程等通过验收,其质量控制资料已经整理完毕,装订成册。 五、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 1、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测量记录 我公司项目部使用LT202经纬仪和50m钢尺(仪器和钢尺均送检)对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和全高进行测量。建筑物大角垂直度全高最大偏差为9mm,标高全高最大偏差为15mm,标高全高最小偏差为1mm,符合《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允许偏差不大于30mm的要求。详见垂直度、标高测量记录。 2、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沉降观测点的标志形式采用《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隐蔽式沉降观测标志,水准基点按规程要求埋设,每栋设置4个以上观测点。选用DSZ2型精密水准仪和塔尺及50m钢尺(仪器和钢尺均送检),固定2名专职测量员进行沉降观测,在主体和装饰装修施工阶段(每层)进行观测并记录,累计沉降最大值5mm,沉降最小值1mm,沉降值符合规范规定。(详见沉降观测记录) 3、主要装修材料的使用及室内环境检测 依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规定,我公司项目部对主体结构施工使用的建筑主体材料(砂、石、砌块、空心砖、加气砼块、砼、水泥)和装饰装修材料石材及瓷质砖、水性处理剂、水性涂料、水性胶粘剂等到进行了进场放射性、甲醛和有机化合物(VOCS)的检测,对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六、观感质量验收 1、本工程主体结构工程砼框架结构成型,表面平整,线角顺直,观感效果好;砌体工程砂浆饱满,灰缝横平竖直,厚薄均匀,观感效果好,均已经通过观感质量验收。 2、本工程建筑与结构及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评价为好 3、本工程给排水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评价为好 4、本工程建筑电气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评价为好 5、本工程电梯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评价为好 6、本工程智能建筑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评价为好 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依据建设部81号令《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装饰和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我公司项目部严格按建设部下发的201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设部分)要求进行施工,施工过程工程质量、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均无违反强制性标准条文的情况。 八、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 我公司项目部进场后,依据公司规定,编制并实施了“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验收工作方案”,基础施工、主体结构和装饰装修及机电安装阶段施工期间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文明施工达到JGJ59—2011标准合格要求。通过了长沙市安监站基础、主体及装饰施工阶段达标验收,并且获得了湖南省安全质量标准示范工地称号。 九、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 我公司承诺从验收合格之日起,认真履行合同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建设部80号令)规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本工程最低保修期间: 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使用年限为50年; 屋面防水、卫生间防水、外墙面防渗漏为5年; 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为2年; 十、施工质量自检评定结论 本工程自开工以来,我公司项目部克服了施工条件的各种困难,经过精心施工,工程施工内容已经按施工合同约定和设计要求全部施工完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检验批、分项工程验收均合格,质量控制资料齐全完整,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及功能抽查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观感质量符合要求。综合以上自检内容,本单位工程施工质量自检评定为合格,请予核验。 祝各位领导、专家和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 湖南省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18篇 0前言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程技术管理是建筑行业经常遇到的一个不易解决好的问题。加强工程技术管理,是现阶段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措施,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这对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它有利于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施工条件。选用先进合理适用的技术工种和施工方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有利于用新技术,新工艺方法对技术管理和作业人员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技术管理素质和技术能力,有利于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施工效率,加快速度,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结合工程实际开展技术改革和技术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创造新的施工方法。 2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策略 211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21111完善贯彻技术管理工作标准制度工程技术标准是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法规,必须认真执行。要加强对强制性标准的培训,增强掌握标准、执行标准的能力。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处理一起。对相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必须按规定严厉查处。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③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④施工质量管理制度;⑤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⑥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⑦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 21112做好施工图纸会审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项目关键部位的质量是技术管理的关键。在工程项目中标后,我们要认真做好施工准备,特别是与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三方组成的施工图纸会审。了解设计单位对施工项目的设计意图,对施工的要求。施工单位提出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变的要求,通过协商,在满足建筑产品使用功能和保证工程实体质量的前提条件下,解决存在的问题。一定要通过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施工项目地质勘查资料、设计图纸说明是否齐全;总平面与施工图几何尺寸、平面位置、标高是否一致;建筑结构与各专业图纸本身是否有差错及矛盾;结构图与建筑图的平面尺寸及标高是否相一致、是否表示清楚、预埋件是否表示清楚;工艺管道、电气管道线是否合理。 21113明确责任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负责人。应该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负有全面的责任。自身的职责是能够对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解决,是在充分理解业主及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把设计图纸准确地实施于现场。同时进行测量计算数据的复核、参与各工序施工质量的控制,参与进场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等等。也就是说,凡是可能影响工程施工进展的技术问题和工程成品质量的各个施工环节都属于技术负责人应解决和参与控制、管理的范围。 212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21211及时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对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整个工程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均需进行及时准确的技术交底。特殊和隐蔽工程,更应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应强调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成品保护以及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基础施工技术要求;采用的新结构,新工艺提出的技术要求等。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下级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长、班组长技术交底,工长、班组长向工段、班组进行技术交底。通过层层技术交底,使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对工程的设计意图和要求,质量控制点,施工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使工程项目按合同质量要求、工期要求交竣工,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建筑产品。21212关于工程质量的管理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管理是以工程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为准则的。工程质量主要表现在材质、施工工艺及维护保养等多方面。在对重要单元工程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计的单元工程施工时,应成立攻关小组,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保证工程质量。原材料、成品材料及半成品材料进场应严格实行质量控制。施工中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不论其问题严重与否,都应认真对待,制定好处理方案。超级秘书网 21213关于工程进度与成本的管理技术管理必须按照规定的进度目标,全面执行施工进度计划。针对某些工作的实际进度,及时调整好后续工作的进度计划安排;随时注意单元工程形象进度以及施工能力、设备、材料供应情况。对有分包的工程项目,应注意协调双方有工序衔接关系的工作面的施工,不能影响整体工期目标。同时工程项目要在质量上符合规范要求、工期上达到合同文件要求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程成本。 213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21311合理检验与评定就是指借助于某种手段和方法,测定施工完成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特征和特性。然后把测得的结果及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对产品做出合格、不合格的判断。凡是合乎标准规定条件的称为建筑,检查以后予以通过;凡是不合乎标准规定的,检查后予以加固或补强;合乎优良标准的,评为优良品。因此质量检查包括四项具体工作。第一度量,即借助于计算手段进行测量与测试;第二比较,即把度量结构与质量标准进行比较;第三判断,即根据对比的结果,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第四处理,即决定被检查的工程是否可以验收,下一步工作是否可以进行,是否要采取补救措施。21312健全评比制度评比制度要做到持之以恒,不流于形式,要坚持扬优抑劣。赏罚分明,以达到鼓励先进的效果。对于复杂的分项工程,施工完成后,组织人员进行总结、分析,讨论施工时遇到的问题、解决措施和取得的效果,并做出评价,寻找出其规律,做到举一反三,为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提供信息、数据和资料。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19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素 一个建筑本身就是一种产品,施工期比较长,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都比较多,由建筑工程的特点可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比较多而且很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环境、方法、机械、人和材料是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的五大要素,而在施工时,要确保施工质量了,关键就在于严格管理和控制这五大要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的因素 人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行为主体,即工程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人员的素质,即人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管理组织能力、作业能力、控制能力、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等,都将直接和间接的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人员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5M1E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对它的质量控制也是最关键的。根据分析,大多数工程质量事故和质量问题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包括两方面:一是直接决定项目质量的管理人员,包括工程项目经理,质量控制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将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质量控制能否成功;另一个是工程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业务素质也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提高人的质量意识和工作水平,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使全体工程人员树立良好质量观念。提高员工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第二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加强工程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生产人员必须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经过相关培训考核。操作人员能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和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对工作和质量认真负责;第三要加强现场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对特殊工序应明确规定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通过有效的过程控制消除人为造成的质量问题。 2、机械的因素 机械设备可分两类:一是指组成工程实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二是指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施工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均有直接影响,为此在项目从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等方面的要求出发,合理配备相应类型、经济技术性能参数的施工机械,并编制“投入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表”。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能效,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要解决机械设备因素影响,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定以下质量控制对策: 1)有完整的设备管理办法,包括设备的购置、流转、维护、保养、检定等均有明确规定。 2)严格机械设备进场制度,设备进场必须核对设备名称、型号、数量、技术性能、产品合格证和产品作用说明书,并在安装检验合格后进行试运行,确保设备投产后正常使用。设备管理办法各项规定均有效实施,有设备台账、设备技能档案、维修检定计划、有相关记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3)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且有丰富的机械操作的经验。 3、材料的因素 建筑工程材料种类繁多,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材料本身的质量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材料的质量保证是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 要解决材料因素影响,对材料的管理要严格执行公司《管理手册》中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采购管理程序: 1)公司根据施工需要确定和配备施工项目所需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并按工程项目策划、施工计划期等阶段,编制“项目材料预算计划”、“工程主要材料消耗台帐”、“工程主要材料工程月报表”和“材料购进计划表”等采购计划,保持一致性和可追溯性,各类采购计划按制度规定进行审批,未经审批不得用于采购,各类采购计划应标明所采购产品的种类、规格、型号、数量、交付期、质量要求以及采购验证的具体安排。 2)公司制订供方评价标准,依据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分为一、二类)和生产厂商/经销商的类别,由公司材料管理部门对供方进行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a.经营资格和信誉;b.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c.供货能力;d.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价格;e.售后服务。公司通过邀请招标、直接采购等方式,合理选择供应方。公司对供应方的评价、选择和再评价的标准、方法和职责符合管理制度规定,并保存评价记录。公司根据采购计划订立采购合同,采购合同的主要内容应符合相关规定,并按制度进行审批,对于质量要求不高的零星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也可在审批后直接采购。 3)公司为检查采购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是否符合采购要求,对所有进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验收检查,对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必须复检的材料进行按标准的见证取样、复验,检验其质量和数量是否符合采购的要求,必要时到供应方的现场进行验证。验收的过程、记录和标识应符合制度的规定,未经验收合格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用于工程施工。 4、工艺方法的因素 施工中采用的标准、规范、工法以及施工程序和施工工艺对工程至关重要。在工程施工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应大力推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是保证工程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因素。 要解决工艺方法影响,对方法因素的控制也是决定工程所具备质量的水平的关键。必须要严格遵守现行的质量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严格遵守施工程序,选择适合的、比较先进的施工方法。为保证各工序的有效衔接配合,最终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对各工序施工质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和验收标准。确保上道工序施工完全合格后方能进入到下一道工序施工。通过长期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工艺水平。 5、环境的因素 环境通常是指对项目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周边环境等。大多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都是在露天完成的,这必然会受到天气、温度等外在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施工交叉作业多,人员流动大,干扰因素多,处理不好也会对工程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针对施工现场这种动态的环境、开展一些质量攻关,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这些未知、有可能发生的外因环境变化措施和预案,消除由于环境造成的质量通病。 作者简介: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20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发展历程;趋势展望 引言 工程建设标准是针对建设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运营维护及管理等活动和结果需要协调统一的事项所制定的共同的、重复使用的技术依据和准则,对促进技术进步,保证工程的安全、质量、环境和公众利益,实现最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最佳效率等,具有直接作用和重要意义。我国工程建设标准经过60余年发展,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已达7000余项,基本形成了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工程建设各环节的标准体系,在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提质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其他工程建设活动相同,绿色建筑在全寿命期内各环节均离不开工程建设标准的引导和约束。21世纪以来,在积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绿色建筑经历了理念启蒙、示范先行、快速发展、全国普及的十余年发展历程。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2006年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颁布实施,绿色建筑项目实践在我国逐渐展开,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制度随之建立,十余年间我国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取得绿色建筑标识,已逐渐成为建筑主流方向。根据住建部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最新统计数据,截止到2016年9月,我国基于GB/T50378以及其衍生的地方标准开展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已达4515项,总建筑面积超过52290万m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于保障绿色建筑的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发展历程 回顾了各自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包括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AM、日本的CASBEE、加拿大的GBC、德国的DGNB、澳大利亚的NABERS、挪威的EcoProfile、法国的ESCALE等,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多数为民间机构推动下的市场化运作。与国外市场化运作情况不同,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我国城镇化建设必然的战略选择,主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标准规范、系列规划、激励政策、管理规章等作为推进抓手,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尤其离不开标准规范的引导和支撑。我国在绿色建筑标准化方面的探索早在21世纪初就已开展,2001年《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2003~2004年,《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出版;2005年,原建设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2006年3月7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共同编写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颁布实施,该标准是在总结我国绿色建筑前期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标准首次提出了中国“绿色建筑”定义,确定了四节一环保的评价指标体系。为适应绿色建筑实践的新变化,响应发展的新需求,2014年6月该标准完成了修订工作,将适用范围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并细化和补充了对于不同类型建筑的具体要求。该标准是我国各类绿色建筑标准的母标准,不仅直接用于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更为重要的是为其他专项的绿色建筑标准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有助于各特定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之间的协调,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有利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的健全。自颁布实施以来,标准及其相关细则文件已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各地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研究和编制的重要基础,为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及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撑,有效指导了绿色建筑的评价及实践工作。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绿色建筑行动方案》([2013]1号),其中重点提及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要求充分发挥标准对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催生促进作用。此后绿色工业建筑、绿色办公建筑、绿色医院建筑、绿色饭店建筑、绿色生态城区、绿色校园、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等标准不断立项、编制、颁布,我国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呈现出从民用建筑到工业建筑、从新建建筑到既有建筑改造、从规划设计到运营管理、从单体建筑到区域层面的发展态势。 1.1从民用建筑到工业建筑 在总结《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用于民用建筑的实践经验基础上,2013年颁布实施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GB/T50878-2013,实现了绿色建筑从民用建筑领域到工业建筑领域的拓展。该标准是国际上首部专门针对工业建筑的绿色评价标准,突出工业建筑特色和绿色发展需求,核心内容是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和运行管理。该标准在编制中体现了量化指标与技术要求并重的指导思想,采用权重计分法进行绿色工业建筑评级,重点规定了各行业工业建筑的能耗、水资源利用指标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 1.2从新建建筑到既有建筑改造 伴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扩散,部分既有建筑提出了按照绿色建筑理念进行改造的需求,催生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50878-2015的颁布实施。该标准在评价指标设置上有别于新建建筑的绿色评价,按照专业设置章节和大类评价指标,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规划与建筑、结构与材料、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电气与照明、施工管理、运营管理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设置了加分项,在标准框架结构上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其他专业标准统筹协调。 1.3从规划设计到运营管理 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的理念贯穿建筑全寿命期,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开始,经历施工建造阶段,到建筑物竣工之后的运营管理,其中涉及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明确绿色建筑的实施途径和具体要求。同时绿色建筑涉及多个专业学科领域,综合性较强,需要全行业的协同努力方能从真正意义上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而全寿命期各环节主要负责方和相关参与方都迫切需要了解各自实施绿色建筑的对应要求。因此除了各类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外,近几年相继编制了工程建设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国家标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及行业标准《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JGJ/T391-2016。 1.4从单体建筑到区域层面伴 随着近几年绿色建筑规模效应和绿色生态城区的快速发展,区域层面践行绿色建筑理念的需求不断被提出,因此在总结绿色建筑单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等标准相继开展了编制工作。除了图2所示已颁布实施的各类国家和行业标准之外,行业主管部门还了《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建科[2012]76号)、《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建办[2013]195号)、《绿色农房建设导则(试行)》(建村[2013]190号)、《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建科[2015]179号)、《绿色数据中心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建科[2015]211号),以及与现行标准配套使用的细则(例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等相关的规范性文件,用于支撑特定类型建筑开展绿色建筑实践。历经1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现有的以及即将完成的绿色建筑标准共约20部,在标准数量上已远超世界其他国家,目前尚有《既有社区绿色化改造技术规程》、《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规程》、《绿色航站楼标准》、《绿色仓库》等国家或行业标准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编制。国家层面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基本构建完成,体系以评价标准作为发展绿色建筑的具体目标和技术引导,以相关工程建设标准作为绿色建筑实践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可较好地实现对绿色建筑主要功能类型和主要工程阶段的全覆盖。 2、上海市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源、能源条件各异,而绿色建筑强调因地制宜,各地区适用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不尽相同,因此各个地级市根据自身特色编制相关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上海作为全国先期开展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研究和实践的地区,结合自身气候、资源和地方建设特点,在标准编制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下文以上海市为代表,重点介绍我国地方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的建设现状。 2.1上海市绿色建筑标准规范总体情况 据统计目前上海市现行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标准规范共43项,覆盖了评价、设计、模拟、检测、验收、相关设备产品等绿色建筑诸多工作重点,详见表1。参照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框架体系,上海市组织编制了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TJ08-2090-2012,目前该标准已被列入2017年上海市标准编制计划,正在开展修订工作,预计2018年完成。同时为了保障绿色建筑工程质量,上海市在全国率先颁布了地方《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DG/TJ08-2199-2016,并在基础上开展了《绿色建筑工程验收规范》的编制工作,有望进一步统一绿色建筑工程验收要求,目前该标准已进入送审阶段,预计2017年内完成。由此上海市绿色建筑标准基本覆盖了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营各个阶段,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初步搭建完成(见图4所示)。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在老龄化程度加剧、2.5产业急速发展等发展背景下,结合多年绿色建筑实践和项目实际需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针对养老建筑和通用厂房(库)等特殊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填补了国家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在某些特殊类型项目领域的空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绿色养老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通用厂房(库)评价技术细则》等技术文件,为特殊类型项目的绿色建筑评价提供了技术依据,对于规范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重大的意义。 2.2上海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专业工程分体系表 为了更好地梳理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完善地方绿色建筑标准体系,2013年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修订工作将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独立作为《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修订)的新增领域和15个工程建设领域之一,按照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用标准等层级,围绕评价、设计、施工,验收及测评、运营、改造、部品及系统的体系框架,将原先分散在其他专业标准体系中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标准进行了梳理及排序,体系框架图如图5所示。该项工作由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同济大学,、上海现代集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建工集团等单位共同完成。编制组调研了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相关的国标、行标、标准化协会标准以及上海地方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领域内各方面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同时在调研、汇总、梳理已编标准、在编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现状分析和合理预测,提出未来几年上海市待编标准,在《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DG/TJ09-01-2014)中提出了具体项目表,并对体系表中现行、在编、待编的标准数量进行了持续更新统计。图5上海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标准体系框架图与上海的情况类似,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超过20个省市、自治区根据绿色建筑因地制宜的总体理念,积极制定了基于当地气候资源条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的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各地方标准在评价体系、星级划分、项数及内容调整上均各有特色。而且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修订颁布后,据不完全统计,已有福建、重庆、吉林、湖南、天津、北京、上海等13个省市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修编工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已经从国家延伸到地方,并在地方进行了不断更新完善的发展现状。3、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趋势展望目前绿色建筑在我国蓬勃发展,渐入佳境,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丰富、衍生。一方面随着建筑能源、资源消耗的持续增长,绿色建筑能耗、水耗及性能后评估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国家在科技研发方面持续给予支持,科研成果有望通过标准进行固化和传播;另一方面在室内外环境污染现状下,为响应公众对建筑品质提升的需求,《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02-2016等绿色建筑衍生标准已颁布实施。作为绿色建筑持续发展的引导和支撑,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将会不断根据这些发展态势进行积极响应。同时也应认识到,我国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中多数标准是推荐性标准,需要在《关于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建标[2016]166号)的指导下,逐步进行改革完善。同时与技术更新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仍可能存在着部分标准老化陈旧、水平不高、供给不足、缺失滞后等问题,需要持续对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进行动态修正完善。2017年3月,住建部了“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要求逐步将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完善和提高绿色建筑标准,制定绿色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继续推动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公益性建筑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等重点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目前实施的强制性审图机制和自愿性市场化标识制度相结合的绿色建筑管理机制,可为绿色建筑标准的执行提供管理保障。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和占领产业制高点的战略需求和社会共识。希望借由本篇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的回顾与展望,能让读者一览国家和地方标准体系全貌,更好地发挥标准在在绿色建筑全寿命期各环节中的约束和引导作用,为推动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相关标准汇总》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微信公众号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3]《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DG/TJ09-01-2014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6597653369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