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首页,官网,登陆,app,下载
全国咨询热线16597653369
星空体育官方网站

星空体育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星空体育:质量工作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5-26 13:52浏览次数:
质量工作建议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 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是我国目前重点进行管理的任务之一,这是实现建筑工程稳定发展的首要前提,同时也是促进建筑工程得以进一步优化的基本保障,因此本文将重点对这一问题开展论述,详细介绍了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得到有效的提高,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实现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确保其检测质量能够得到不断的优化。 一、影响我国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因素 (一)人为因素 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检测质量,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教育程度、专业水平、工作经验和理论基础直接关系着检测结果。建筑工程检测工作应当优先考虑到对人为因素的控制,因为建筑工程检测结果是所有参加建筑工程检测的操作人员与服务人员共同劳动的结果。因此,想要保证我国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质量,首先要保证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建筑工程检测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建筑工程检测结果真实有效的必要前提。 (二)工程使用材料因素 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建筑工程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建等。如果工程材料的质量不符合标准,那么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就不可能达标。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应当严格掌控建筑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质量。在检测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筑材料样本的检测,为了保证工程使用材料的真实可靠性,需要对建筑工程使用材料进行样本检测,同时也要保障建筑工程使用材料样本来源的真实可靠性。只有确保检测的样品都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工作才有实际意义。 (三)检测仪器因素 想要实现对建筑工程进行完善的检测,就需要保证使用的检测设备仪器必须达到国家标准。部分建筑工程检测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在建筑工程检测工作中使用质量不过关或者精度不符合要求的仪器,对建筑工程检测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建筑工程检测部门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使用合格规范的检测仪器设备,杜绝为了节省开支而使用不过关仪器情况的发生。 (四)其他因素 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其他因素的存在也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检测结果。例如环境条件因素和检测设施因素,检测机构在建筑检测的过程中,应当确保检测设施以及检测环境符合技术规范和相关法律标准,确保建筑工程检测结果的真实有效性。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十分复杂而多变,就气象条件而言,温度、湿度、大风、雨雪等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检测质量。 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相应措施 (一)培养检测人才 首先,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建筑工程质检领域的人才拓展。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要系统地、有计划地培养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才,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和学习平台以应对大量的市场需求。另外,从企业角度出发,应当尽可能地鼓励人才勇于迎难而上,不断进步,树立职业道德,培养职业素养。 (二)加强建筑工程技术校核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尤其是关乎工程整体的核心技术的校核,避免建筑工程发生大的事故。同时,为保证工程质量,除对工程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和规定外,施工技术人员在各项工程施工前,应及时检查,及时应对。如混凝土、砂浆、钢筋、中线、模板等一定要谨慎检测,确保结构尺寸和强度。 (三)工程质检单位要自强,积极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建筑工程质检机构在属性上应当从事业向企业属性转化,从依赖于事业单位向发展独立法人单位转化,这样一来,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的地位属性和责任意识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其工程建设社会职责和监督职能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并且能够积极树立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责任目标。因而,对建筑工程质检单位而言,树立科学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其现代管理理念形成的必要条件,积极主动学习其他企业和单位质量管理的先进知识使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能够科学有序发展。 (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应对措施 施工和质检人员加强责任意识和法律素养,严格按照建筑工程质量的法律和规定进行施工和质量检测,并逐渐形成一系列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制度,通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制度来确定相关工作人员和质量检测管理人员的责任,对质量检测管理体系进行长期的提升和改善,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最终目标。真正做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方面的治标和治本。 (五)引入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责任制 想要做好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政府政策和方针的支持,以及领导的正确、科学引导。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领域的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要首先严抓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责任制真正贯彻落实。清晰地明确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将责任制和监督管理真正结合起来。相关执法部门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严格规范施工质检行为,对于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严格纠察和落实责任,避免质量检验疏忽、失误和蓄意的管理失职,将责任制进行到底。 三、结论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已经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质量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建筑工程检测样本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实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系统化管理,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从而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质量。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促使建筑行业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春阳.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发展研究[J].工程质量,2014,S2:315-317.星空体育 质量工作建议篇2 审计建议是审计报告中的最后一段内容,是审计人员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对被审计单位或者整个系统面上建章立制、改进规范管理、遏制问题再次发生的一些措施和意见,是体现审计服务职能“一审二帮三促进”的指导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年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建议的情况的回访发现,绝大多数被审计单位能积极地落实审计建议,认真整改审计提出的意见。但也有少数单位对审计建议不当一回事,对审计建议置之不理,束之高阁,整改更无从谈起,出现有的单位“屡审屡犯、屡犯屡审”的现象,审计建议毫无力度,审计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审计的体制原因 目前的审计机关管理体制,审计机关属于当地政府的组成部门,决定了地方审计机关只是地方政府的“大内审”,地方审计的独立性不够,不能有效坚决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审计建议的产生和落实常常受到行政干预的影响和左右。有些实权部门的领导对一些应该整改却影响其部门利益的意见和建议置若罔闻,在审计进行回访时甚至请出当地行政领导出场和打招呼,造成了审计报告的最后一段成了一纸空文。 二、审计建议的性质 由于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建议属意见和咨询的性质,不像审计处理结论和审计决定那样具有刚性和强制执行性,因而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削弱了审计工作质量,也影响了一些审计项目的审计实施效果。 三、有些单位对审计工作的作用认识淡薄 审计机关作为对一切国有资产和国有资金的监督服务部门,通过微观审计和宏观调查,对审计中发现的一些违法乱纪和破坏正常经济秩序的现象和行为,审计机关不仅有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信息的义务,而且有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建议的权力,对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但一些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对审计的监督和服务功能认识淡薄,根本不把审计机关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当回事,审计过后,原来怎么操作的,现在还是如此运行,根本无视审计的权威性。 四、审计机关部分提出的审计建议无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 有的审计机关未针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意见,而是提出一些笼统、空泛的要求,有的审计意见根本不切合实际,有的提出的审计建议因体制的原因无法执行等等,因审计建议的提出本身存在弊端而导致被审计单位不能或无法执行和落实。 针对上述几方面审计建议不能落实和执行的原因,笔者提出以下一些看法: 第一,寻求合力,把一些共性的审计建议放到人大和政协的提案中。 人大、政协机关和审计部门作为行政监督机关,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上,如税收征管、土地征用补偿、公路和桥梁建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农村改水改厕、教育收费、社会医疗和养老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都有相同或相似的关注点,监督政府、帮助政府改进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审计在揭示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同时,能否与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形成合力,在人大和政协的提案上表现出来,通过行政命令和建议推动,避免地方审计机关受到本级政府行政干预的影响和部门关系的担忧,使审计建议和意见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执行力。 第二,审计机关应积极宣传,扩大审计作用的影响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审计形势和客观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审计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为了审计成果最大程度地利用,审计的作用最大程度地为社会大众所认可,审计宣传成了必不可少的实施途径,审计机关可以通过新闻报道、电台、电视台、杂志、建立自己的网站、举办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增强审计的影响力。 第三,提高撰写审计、建议的质量,提高审计工作的力度。 审计机关针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审计、建议应避免单一笼统,多从宏观和效益的角度出发,提升审计建议的层次。 在这方面,笔者认为: 一是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具有针对性的,指向要明确,建议要可行,操作性要强。能改进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一针见血”地提出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规范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堵塞管理中的漏洞。 二是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要切合单位实际,便于操作。针对被审计单位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哪些地方需要加强的,审计机关要从实际出发,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使单位的内控制度更加完善、健全和有效。 三是审计意见和建议要从宏观和效益的角度提出,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管理水平。审计机关可以在揭露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严格管理的角度提出整改建议,帮助审计单位整改问题,提高经济效益。 质量工作建议篇3 一、前言 现如今,我国提倡建立和谐社会,在建设工程中,假若质量不过关。那科学发展也无从可提。建筑工程涉及面很广,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因此,要建设一个好的工程,就必须要各方面人员的配合,尤其是建筑施工人员及质量监管人员。从自身上寻找问题,提高建设质量意识,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确保施工质量的合格。加强工程建设的事前引导和控制,注重事中的执法检查,不断完善事后的回访、监督和处理,才能使质量监督进入良性循环。笔者就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认真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建设标准对工程进行监管 1、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工程建设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以及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以维护公众利益的行政执法行为,是对建筑产品形成全过程的各阶段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全过程的监督。 2、随着《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乡规划法》等国家条例、法律、法规的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工程质量监督领域迎来了有法可依,依法执监的新局面。2000年4月7日建设部颁布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将“工程质量检验制”改为“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改变了十几年来形成的基础、主体、竣工三步到位等级核定与巡回抽查相结合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质监机构的职能从以前对工程直接管理转变成对工程建设程序合法性及参与各方责任主体的行为管理。 3、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乡规划法》等一系列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充分调到建设(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责任主体的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规范质量行为,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工程质监机构应根据工程质量不断发展的要求,针对自身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理念和思路,使工程质量真正受到“新监督”。 三、建设工程的规划监督 建设工程的规划监督是鲜为人知的另一个重要监督。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城乡规划法》设定规划核实是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前必须通过的监督程序。其实,建设工程的规划监督并非新制,只是《城乡规划法》将规划核实作为强制性的法定程序,增强其可操作性,从而加强了建设工程的规划监督力度。建设工程的规划监督可以分为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政府监督表现为政府部门对规划主管部门的监督,可以从规划审批程序,规划修改程序等方面进行监督,社会监督是政府监督的重要补充,规划公示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社会监督方法,建设工程规划监督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而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验则是实施政府和社会规划监督的有效途径。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和完善建设工程的规划监督方式、方法,保证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工程建设的事前引导和控制,注重事中的执法检查 1、施工前的监督属于工程质量事前监督,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监督注册资料审查,并存入监督档案。二是对施工现场参与工程建设各行为主体的质保体系进行审查,监督组应及时填写建设工程质保体系审查表存入监督档案。 2、施工中的监督属于事中监督,主要涉及施工作业的检查和工程实体检查两个方面。监督组在施工现场抽查工程实体施工质量时,应选择工程结构质量,环境质量和重要使用功能部位及项目,根据监督方案实施不预约、不通知的监督抽查,保证检查内部和部位能够真实反映工程实体的质量状况,并应及时填写XX部位监督记录表存入监督档案。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一般性质量问题的,应提出处理意见,发现严重质量问题时,应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理。 3、注重工程参与各方的质量意识培养。本着“执法要严,帮助在先”的原则,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就要依据相关法规,组织实施监督会议,明确告之其职责,提出具体要求,使工程参与各方职责分明,目标明确。针对不同工程制定相应质监方案,做到预控在先。由于受到工程所处自然环境限制,施工场地、工艺等都要随之改变,为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应制订有针对性的监督方案。 五、工程验收检测监督 1、工程验收监督属于事后监督,主要有分部(子分部)验收的监督和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的监督两个方面。监督机构应严格把好关,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为用户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生产、改善环境,使建设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2、建筑节能是一个关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是节约能源的一个重要现成部分,工程质监机构应深入开展建筑节能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同时,还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对有建筑节能要求的工程进行严格监督管理,使建筑节能真正落到实处。 3、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检测技术手段对工程质量进行准确、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质量监督也由原先较为落后的“一把尺子,一把榔头”,发展成为通过先进的设备和仪器进行多视角多领域的质量检测。在工程实体监督,住宅施工质量抽检和优质工程评选中,通过现场检测手段,以实测数据作为依据,准确地评判工程质量的真实水平,质量监督的手段更为灵活化、科学化、全面化。 4、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复杂程度的提高,检测成为质量监督的技术支撑,质量检测是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技术保证。 六、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质量是多因一果的问题。影响因素非常多,涉及方方面面。但总结几十年来的经验。包括研究国外的经验。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要把工程质量管理好,必须有一个健全的、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制。这个体制不外乎三个层次:一是政府监管,二是建设单位(业主)负责,三是建筑产品的直接生产者负责。由这三个层次构成对整个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监任、管理的体制。从政府这个层次来说,政府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监督。又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就是政府通过立法、建制,构造一个市场的运行规则。搞市场经济,要有一个规则,作为政府宏观控制职能。控制工程质量就是要构筑一个市场运行规则,并保证这个规则的正常实施。从建筑市场的整体来看,我们市场运行的规则还不完善。但就现有的规则,实施中的问题也很多。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很普遍。建设市场的混乱直接地危害工程质量。所以,政府要下功夫,一方面要构造这个市场,健全运行规则。同时要保证这些运行规则的实施。 质量工作建议篇4 关键词:改进 质量管理工作 建议 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管理体系是公司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公司自建立和实施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以来,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其主要业绩表现在:(1)领导作用进一步显现。多年来公司最高管理层始终把质量工作列为工作重点,充分体现了公司领导层抓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决心和信心。(2)全员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强。公司上下对QMS体系和质量对公司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3)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理念进一步体现,公司产品质量大幅提升,顾客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自我评定和持续改进也发现质量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持续改进。现就改进工作谈自己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生产工艺管理方面 2011年公司纯碱优级品率完成93.95%,相较2010年上升4.19%,相较质量体系建立前的2002年上升了19.18%。但相较于同行业先进水平的99%以上优级品率,还存在很大差距。 我认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从生产工艺角度应抓好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和质量控制点的管理。氨碱法工艺虽为一套很成熟的纯碱生产法,但在实际生产中还存在着不同于其它企业的特殊情况。这是受到不同的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影响的必然结果。公司应根据实际确定重点要抓好的生产环节,保证工艺的稳定和产品的质量,即要抓好关键特殊过程和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对这些过程所使用的设备、设备能力(包括精确度、安全性、可用性等要求)及维护保养要有严格要求,并记录和保存好相关记录。要根据技术改造前后设备、工艺操作条件的变化,确定合理的工艺技术参数,编制适行的作业指导书。每次改扩建或填贫补齐工程完成后应做好相关过程设备能力的再确认工作和指标参数的统计工作,以便为指标的调整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另外,应增设质量控制点。公司现有三个质量控制点(灰乳浓度、精盐水浊度和碳化转化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需增加包括中和水浓度、氨盐水硫份等控制点数,发挥质量控制点在稳定生产中的作用,以控制好重碱过程质量。 管理好关键、特殊过程和质量控制点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运用统计技术。这一点也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一“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在ISO9001标准中的直接运用。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过程和活动的状态及结果,对照规定的要求往往都会产生变异,分为正常变异和异常变异。其中异常变异是由于系统原因引起而造成产品和过程质量的不稳定,它反映在产品或过程中所测量的特性值上。统计技术可帮助测量、表述、分析、说明这类变异,对理解变异的性质、程度和原因提供帮助,有助于解决甚至防止由变异引起的问题,并促进持续改进。 针对公司目前的产品质量状况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利用统计分析数据来查找原因、指导生产是十分必要的和切实可行的。例如氨盐水加硫,过去由于往往只能看到出灰碱或铁高碱的后序直观现象,一直采用随机加减的方法,造成指标波动大,出灰碱及铁高碱频繁,影响产品优级品率。公司运用直方图和控制图对碳化塔塔温、塔压、中下段气浓度及含氧、碳化塔进气量、中和水浓度等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确定对策表,最终为加硫操作设定出了一个合理的指标控制范围,现已基本杜绝了出灰碱,铁稿碱量大大减少,产品优级品率明显提高。 公司开展统计分析工作需继续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继续做好统计人员的培训;二要确保获取足够的数据和数据的准确性;三要进一步选用适宜的统计方法,促进统计工作的系统化。 二、设备基础管理工作 公司自建厂以来将设备分为A、B、C三类实施分级管理,由设备管理部负责建立设备的系统网络。随着公司的发展和设备老化日益严重,需加强两项改进: 1.设备检修档案有待规范。建立QMS以来,公司规范了设备档案管理和维护保养管理。各车间均建立设备检修和维护保养台账,但内容过于简单,显的空泛无用。作为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检修记录还应详细记载该设备(或部件)当时的损坏程度、损坏原因、使用时间、对设备性能的影响、检修部位、更新部件名称以及检修完成后的恢复使用情况。大型主体设备还应做好能力测试的详细记录。只有这样的记录才能为日后的维护保养以及技术改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电气仪表管理缺少科学性。据统计公司现有在用仪表1600多块,分布于重碱、石灰、煅烧等七大工艺车间。仪表工作人员每年集中对所有二级表重新核对后进行登记。但由于表的使用状态变化所建台账很快就可能成为一份不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的报废表,原因就是仪表管理缺乏科学性。对于电气仪表的管理建议:(1)由使用车间和电仪车间协同管理,电仪车间为主责部门,设备部位为监督部门。各车间每月向电仪车间报送仪表状态,电仪车间统筹管理;(2)建立一套科学、动态的管理台账。将原有的《检视和测量装置台账》、《检视和见谅装置周期检定计划表》合二为一,分车间、工序设置动态管理表格,做到仪表所在车间、位置、使用状态、检定状态等信息更新及时,增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也免去了每年为应付各种检查编制假记录现象;(3)各类表的年检工作分批次进行,充分利用微机办公系统,方便检索。 三、质量管理活动的改进方面 1.建议在公司建立“质量办公例会制度”。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它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组织的各个方面。公司各单位定期将收集到的质量信息(包括工艺状态、设备运行情况、过程质量、产品质量、原材料质量、顾客需求和满意度等)反映到质量办公例会,与会人员(公司领导、生产车间、质量环保部、生产管理部、设备管理部、物流公司、销售公司)从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顾客满意度为目的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改进措施。这是一个持续改进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过程。作为质量工作的决策性会议,它能更全面、更专业、更实际、更有效地认识和分析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措施和途径。因此,建立“质量办公例会制度”十分必要。 质量工作建议篇5 全力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是质量监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食品加工小作坊作为一种现实存在,也给于监管工作提出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那么,如何管理它们,使它们在具有食品安全的保障下,合理的为市场经济做出积极贡献,成为当前基层质监部门思考的主要问题。以下就如何做好食品加工小作坊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一是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拓展监管能力。 当前质量监管的主要矛盾是监管职能不断深化与监管工作人员缺乏,造成监管人员少、监管地域广,无法对食品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的全面动态监管。针对这种情况,应充分利用乡镇质监员、农村公共安全员这些对当地环境熟悉的人员,实行监管就近、及时反映的策略,建立由乡镇质监员、食品安全专管人员、农村公共安全员组成的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通过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的建设,使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延伸至各个行政村,实现纵横交错、紧密结合,让质量监管频繁化、日常化,以解决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人少、事多、任务重的难题。 二是出台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管理法规,规范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职责。 尽早出台符合管理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法规与规范其生产环境,从根源对其进行改进。现在社会上存有对小作坊监管出现谁都不管的现象,曾经有媒体就一家卤味店的卫生状况分别向工商、卫生、质监三部门反映,但“谁来管”的问题未得到明确答复。由于职能部门在对小作坊监管的职责不明,给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带来盲点,“非法”食品加工小作坊数量剧增。大量原来有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的合法食品加工小作坊,由于《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原有的卫生许可证废止,工商部门也因此不再对其营业执照进行年检,并对未年审的单位注销其营业执照,致使出现大量既无证又无照的“非法”食品加工小作坊,小作坊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因此被职能部门相互推来推去,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为此,建议人大加快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立法进程,尽快解决小作坊监管中存在职责不清,职能不明的问题,厘清职责防止出现监管空档,给食品质量安全留下隐患。 三是加大食品安全知识与法律法规的普及,做好引导工作。 质量工作建议篇6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动力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是发展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党的十七大赋予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重大政治任务。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一)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的广大职工,既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广大职工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国有企业的优势和力量源泉。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坚持以广大职工群众为办好企业的根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成果由群众共享的原则,把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国有企业党组织长期坚持的这个重要原则有机地相结合,促进了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与群众工作的融合,把传统的优势变成了现代的优势。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始于顾客要求,终于顾客满意”。也就是要求党组织必须始终把党建工作对象作为关注的焦点,不断满足党建工作对象的要求,不断促进党建工作质量的提高。有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创造性运用了这个重要原则,把广大职工群众作为重要的顾客群,自始至终予以关注。这就要求党的组织必须经常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关心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广泛收集职工群众的要求,和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比如安全生产、收入分配、生活设施、职工家属、子女就业等一系列民生问题,纳入到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之中,建立层层分解,步步量化、细化,目标任务明确的党建工作质量目标体系,使企业的群众工作从党委到公司各级组织的工作部门,从公司各级基层组织到党员个人,都有自己明确、清晰、可操作的具体奋斗目标。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重视过程的控制。这就要求集团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实现群众工作的目标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群众工作目标的程序办事,保证群众工作的目标落到实处。比如,通过标准化考核程序,把群众工作目标作为考核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考核标准,促使他们去完成目标任务,通过检查、内审、评审等程序,不断推动党组织和党员改进群众工作,解决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提高群众工作的质量,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使职工群众对党组织的满意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调动职工群众为国有企业发展作贡献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职工主人翁精神在企业得到弘扬。 国有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搞好生产经营管理,促进企业的物质文明建设;还要搞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促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还要做好企业的党建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党组织内部的民主;加强工会建设,搞好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促进企业的政治文明建设。国有企业具有重视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优良传统,在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创新过程中,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从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主体框架、结构,到体系的目标、过程设计等方面,都体现了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思路,促进了企业全面协调发展,特别在企业安全文化、廉洁文化建设、职工队伍建设、文化设施建设、厂务公开、党的建设等方面,形成了国有企业的特色和优势,促进了国有企业的科学发展。 国有企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力量,如何保持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战略问题。国有企业以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为新的契机,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技术不断进步,促进企业领导班子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提出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战略上的布局,保证了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质量。 (二)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管理体系的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组织集中了世界上众多优秀的企业管理专家,花费了数十年时间,总结发达国家不同组织200余年各方面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精华,而形成的一套具有较高科学性、适宜性、实用性、有效性、可操作性的,比较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它的问世,立即得到广泛的采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种组织都先后引入了这一管理模式,特别是在企业管理领域,引入这一管理模式掀起了一场企业管理创新的热潮,取得了惊人的效果,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国有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了这一管理模式,成效也十分突出。但是,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引入这一管理模式,并得到权威部门认证的国有企业却是凤毛麟角,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引入这一管理模式的难度太大。一是国有 企业党的建工作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中才有,发达国家企业中是没有这方面工作的。因此引入这一管理模式尚无成熟的案例和经验可供参考和借鉴。二是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属于政治工作,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引入这一管理模式面临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确定企业党建工作的对象群,把企业党建工作的产品质量标准细化、量化?如何根据企业党建工作的自身特点进行过程设计和有效控制?如何把企业党建工作的传统和这套管理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等等。三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党员干部已经习惯于过去党建工作的粗放式做法,在观念、习惯上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管理模式的要求。一些国有企业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把iso9000族国际标准引入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造出了自己的独特经验和做法。一是充分调查论证了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建立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是对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精心设计,并结合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实际进行了删减和调整,使党建工作的原则、传统、制度与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相融合。三是有的企业在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过程中,抓住难点,用好方法,实施程序控制,用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新方法,解决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经验和做法,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成功引入iso9000族国际标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的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创新的经验和做法,为iso9000族国际标准提供了新的成功案例,丰富了iso9000族国际标准的内容,拓展了iso9000族国际标准的适用范围的新领域,而且对国有企业管理体系的创新也是一种新的突破。这些经验和做法,推动着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的提高,推动着企业管理上新的台阶,为企业做强做大,提高核心竞争力夯实了根基。比如,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了党建工作的程序化控制,标准化考核,持续化改进,促进了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中从重结果、轻过程的管理观念和习惯中转变过来,推动了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全面预算体系、营销机制、物资供应机制、安全生产本安体系等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促进了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三)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化解各种矛盾,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 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办了很多社会事业,背上了一些社会的包袱,也积累了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国有企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正视这些社会问题和矛盾,化解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和矛盾,促进国有企业和谐稳定的发展。一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提高了国有企业化解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和矛盾的能力,保证了企业的稳定与和谐。一方面,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始终把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关注的焦点,使群众的利益问题和社会矛盾能够得到及时的了解、反映、处理,把问题和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专门建立了社会稳定工作控制程序。通过体系控制来化解和解决社会问题和矛盾。比如,建立健全稳定工作责任制,畅通职工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做到关口前移,重点下移,使职工群众反映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维护了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以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建立健全以预警预报、互助互济、日常救助、就业救助、诉求等体系为支撑的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了这些制度、机制、体系的执行力,使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方面能够取得好的成效。 二、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新路径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阵地,是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是任何时候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的重大原则。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条件下,国有企业如何坚持这一重要原则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一些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坚持党对国有企业政治领导,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新路径。他们以世界的眼光,引入了先进的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创建了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把自己的传统做法与先进的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融合在一起,以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为新的载体和切入点,开辟了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新路径,搭建了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新平台。(一)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党委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质量 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党委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政治领导,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内容。中央有关文件对此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如何把中央有关文件的原则性规定变成可操作性的东西,使党委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落到实处?这是国有企业党组织面临的重大课题。比如,谁来参与决策?也就是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主体要进一步明确。参与决策什么?也就是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内容要进一步界定。怎样参与决策?也就是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要进一步规范。如何提高党委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水平和能力,促进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减少或避免决策的失误?如何处理好党委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与董事会决策的关系?等等。一些国有企业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以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为新的路径来提高党委参与重大问题的质量。他们根据中央的有关精神,制定修订了《党委会议议事规则》、《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等一系列制度规定,用制度规范了党委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主体、范围、内容和程序。并把这些制度纳入到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还专门设计了决策控制程序和工作流程,提高了企业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水平。比如,董事会在讨论决定属于涉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大问题,对企业改革方案,重大项目的审批,大额度资金的使用,选聘高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都必须征求党委的意见和建议,或与党委负责人沟通情况;党委召开党委会,对拟由董事会审议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形成党委的意见和建议,提交董事会;党员董事在参加董事会发表意见时,规定要充分体现党组织的意图,董事会在审议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前,必须首先交职代会讨论,听取意见和建议。在董事会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之后,党委必须支持董事会和经理班子依法行使职权,组织党员和基层组织带头落实各项决策任务,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为了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方针决策,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还设立了特别控制程序,以保证四个不决策规定的执行。即:到会人数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决策,应该进行的程序没有进行的不决策,多数成员反对的不决策,争议较大,形不成统一意见的不决策。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设立的决策控制程序和工作流程,从议题的提出,任职人选的提出,到进入会议讨论、表决,形成决策,都有一整套规定,每个环节都要如实记录下来,不符合程序的决策要予以纠正和改进,这样有利于建立决策责任制,减少决策的随意性和个人说了算的现象,提高了企业决策的质量和水平。 (二)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有利于国有企业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改革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方式,提高企业选人用人的质量 国有企业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是我们党的 领导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内容。一些国有企业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和特色,从干部、人才的培养、教育到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基本制度和规范。如:《公司领导班子管理办法》、《公司选拔任用管理人员的规定》、、《公司人事管理办法》、《关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办法》等。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就是把这些好的传统和特色的制度规范纳入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相关人事工作的质量标准和控制程序,从而促进了企业用人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减少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失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人力资源,造就了一支优秀的干部和人才队伍。(三)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监督工作质量的提高 国有企业党组织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是赋予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重要任务,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实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是《工会法》赋予工会组织的法定职责,是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重要保证。监事会代表股东利益对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进行监督,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元素,是《公司法》赋予的神圣职责,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制度保证。这三种监督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就是要把这三种监督的力量进行融合,形成企业监督的合力,发挥监督体系的作用。一些企业以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为新的路径、新的平台,促进了这三种监督力量的融合进程,提高了企业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在重大问题、重要人事任免等方面的监督;推进了工会、职代会民主监督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提高了工会、职代会的民主监督能力和水平;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党建工作标准严格、记录真实,监督有据,而且,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还重视和强调过程的控制与监督,通过检查、考核、内审、外审、管理评审等过程,不断提高党内监督的质量;纪检工作部门也健全了自己的质量标准和控制程序,以不断强化和改进纪检监督工作,使党内体系监督成为企业监督体系的核心。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还重视监督体系的疏理、整合、融合,把国有企业的纪检监督工作、效能监察工作、工会职代会的民主监督工作和监事会的监督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形成了企业统一、规范、职责目标明确、互相协调、互相制约的监督运行机制,加强了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创造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廉洁文化,提高了企业的监察效能,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监督体系。监督工作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四)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融合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的,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赋予的重大职责,是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大成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元素,也是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的。如何使这几个方面的工作整合起来,融为一体,提高企业的软实力,调动企业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一些企业以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创新为新的路径,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在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中专门设立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控制程序和党的自身建设控制程序,促进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创造出了中国国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的运行机制。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方法 经过战争年代的洗礼和计划经济年代的磨炼,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形成了一套加强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的理论、原则、制度、观念、习惯、传统和方法,这套东西是我们搞好国有企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重要保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进入21世纪,企业的管理也在不断的创新,党的建设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发挥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特有的优势来。一些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是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创新的一种大胆尝试。这种尝试,为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创新提供了新的方法、新的思路。(一)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为提高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制度化水平提供了新方法 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制度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制度化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方向。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企业党建工作制度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党建工作的制度化从制度建设理论的创新到观念、习惯的转变,从依靠运动的党建工作方式到依靠制度的党建工作方式的转变,等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总的来说,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制度化水平还不高,还有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探索才能解决。一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这些制度和规定在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的深化,特别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的一些制度和规定还不能适应这种新的制度环境的要求,有的与《公司法》不协调,甚至有冲突。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制度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对现有的党建工作制度规定进行系统的梳理、整合、修改和创新,使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融合。二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形成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内容丰富,涉及党的建设工作的方方面面,对企业的党建工作起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这一系列制度和规定之间的联系还不紧密,还没有形成制度体系,影响到制度体系的系统作用的发挥。党建工作的制度化,就是要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各种制度和规定进行系统化改造,用新的制度体系,打通这种制度和规定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党建工作的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相结,充分发挥制度体系的威力。三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原则性的、弹性的东西比较多,可操作性的、刚性的东西比较少。执行制度和规定的标准不统一、不规范,细化、量化的也很少,因此,对制度和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较难,影响了制度和规定的执行力。四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一系列制度和规定中,临时性的,为了落实上级党组织任务而设立的东西多,长期性的、稳定性的东西比较少。一旦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重点或注意力转移了,这些制度也就成了束之高阁的东西。这种状况影响了党建工作制度的权威性。五是,一些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创新意识不强,往往习惯于党建工作的传统思路、传统方式方法,他们比较熟悉“人治型的、经验型的、政治运动型”的工作方式方法,不习惯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特别是不习惯依靠制度和机制的力量来解决党建工作的实际问题。一些国有企业引入了iso9000族国际标准,建立了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用先进的方法推进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他们以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为平台,使党建工作走上了制度化建设的快车道。他们在创建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中,对国有企业党 建工作现有的制度和规范进行了系统化改造。他们组织精兵强将,根据企业党建方针、目标,按照“5wih”(即:做什么、什么时间做、什么地点做、由谁来做、为什么做、怎么样做)和“pdca”(即: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要求,对现有的党建工作各项制度、规定、流程等资源,重新梳理、整合、优化,制定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体系的三级文件和《记录规范》等支撑文件。《质量手册》是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体系运行的依据,起沟通意图,统一行动的作用。它主要包括:批准书、委托书、制定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说明、《质量手册》的管理、适用范围、应用标准和文件、术语和缩略语,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和文件要求、管理职责、党建工作的实现、检查、分析和改进等方面的内容,使得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为实现企业的党建质量方针和党建质量目标,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有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起到统领整个体系的作用。《程序文件》是规范党建活动行为的一种体系文件,它包括文件控制程序、工作记录控制程序、质量目标体系管理控制程序、管理评审控制程序、与党的工作对象有关过程的控制程序等管理性控制程序和自身建设控制程序、决策控制程序、领导和支持群众组织工作控制程序、稳定工作控制程序、企业文化建设控制程序、特色工作控制程序、临时性工作控制程序等工作性控制程序。这十五个基本的程序将党建工作的活动过程,用程序化的方式规定下来,提高了工作的规范性,增强了工作过程和质量的可控性。《作业指导书》是规定体系运行途径的操作性文件,是具体的工作规定,是程序文件的细化和补充,是开展党建工作的指导书和工具书。它主要包括:党组织自身建设、决策、领导和支持群众组织、稳定工作、企业文化、特色工作和临时性工作等七大过程的30多项具体操作规程,它使党建工作如何开展,操作的标准等都更加清晰。这种系统化的改造,提高了党建工作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水平,建立起了“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运行机制和“凡事必规定,规定必执行,执行必记录、记录必考核、考核必有效”的管理模式;形成了“落地式管理,闭合式循环、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相融互动”的工作格局。既促进了企业党建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又促进企业党建工作的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融合。既促进了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也促进了企业党组织和党员观念的转变,习惯的改变,使国有企业党组织和党员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二)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为国有企业党建组织破解党建工作“三大难题”提供了新方法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存在着三大难题,严重影响了党建工作质量的提高。一是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目标任务通常比较容易刚性化、数据化,能够准确地核算出投入产出比,从事企业生产经营的部门和人员,能够直接看到生产经营的效果和效益,工作的价值也容易直接体现出来,而且考核的可操作性也比较强,生产经营的效果和效益如何,直接与生产经营部门和人员的利益挂钩。因此,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很容易引起生产经营部门和人员的高度重视,生产经营活动这一手很容易硬起来。企业的党建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党的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往往很难刚性化、数据化。党建工作的班子建设、党员教育、干部考核、发展党员、创先争优、思想政治工作等,哪一项活动都不能准确地核算出投入产出比来,党组织和党员往往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却难以立竿见影地看到效果和效益,工作的价值不容易直接体现出来,由于目标任务刚性化、数据化很难,党建工作考核起来也就难,通过考核督促党建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也就很难。这就容易导致党建工作这一手比较软。党建工作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布置容易落实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重要,忙起来不要”等现象的经常发生。二是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两张皮”的问题。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企业的中心工作,有它自身的规律,企业的党建工作主要是政治工作,也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由于人员素质、制度、体制、方式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往往很难融合,搞不好还会各行其是,甚至发生矛盾和冲突,既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影响了企业的党建工作。三是企业党建工作的粗放式管理问题。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党建的工作方式习惯于“经验型”、“人治型”的老套路。例如,什么时间开会,抓什么事,怎么总结,基本上都是上级临时通知,基层临时安排。至于工作成效如何,主要依靠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重视程度和管理能力。由于党建工作缺乏一套严格的固定的控制程序,很难保证各项工作一抓到底不走样。因此容易造成党建工作质量发生波动。有的组织和党员,党建工作方式往往还习惯于计划经济时期的老套路,党的建设工作往往定性多、定量少,原则性大而化之的要求比较多,具体的、量化的工作标准少,造成党建工作统一操作难,量化考核难。等等,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不改革,党建工作很难走出传统的路子。面对党的建设工作存在的三大难题,国有企业党组织进行了长期的、积极的、艰苦的探索,试图寻找解决的方法。实践表明,传统的思路、方法解决不了这三大难题。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为破解这三大难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使党建方针更加明确、目标更加清晰。根据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工作部门必须制定可量化、细化的具体指标,并分解到各个层次,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定性管理为定量管理,变感性为理性,变虚为实,变柔为刚,使党建工作目标刚性化、数据化,党建目标能够摸得到、看得见,既便于操作,又能直接见到成效。这种统一、规范、细化、量化的党建工作目标,都是“硬”指标,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有了这样的工作指标,要搞“一手软、一手硬”就很难了。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还实现了党建工作程序化控制、标准化考核、持续化改进,使企业党建工作同生产经营一样,不重视抓也不行了。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解决了“两张皮”的问题,促进了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的融合。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党建方针、目标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战略、方针、目标相通相融;顾客满意原则要求把生产经营部门作为主要顾客之一,党建工作必须不断满足生产经营部门的要求,使党的建设工作与生产经营同心、同向、同步;特色工作法要求党员和党的组织把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当作自己的特色工作内容,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企业管理的融合;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推动了企业党组织工作方式、观念的转变,习惯的改变,方法的创新,彻底告别了党建工作粗放式管理的老套路,开创了企业党建工作走精细化管理道路的新时代。 (三)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为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创新提供了新方法 质量工作建议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1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特点是由工程的特点决定的。工程项目的特点为单件性、产品的独特性、生产周期长、投资大、风险大、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等。因此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特点可归结为: 1.1 影响因素多 工程项目质量不仅受项目决策、设计、材料、机械、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施工人员素质等人为因素的直接以及间接影响,还受到气候、地理、地区资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1.2 质量波动大 工程项目无法根据固定的生产流水线进行批量生产,而且一般在露天环境下生产,无稳定的生产环境,所以质量波动大。 1.3 质量变异大 工程项目的生产强调协调性、连续性以及总体性,任何一个环节、一个因素出现问题,均会使整个工程项目系统受到影响,产生质量变异,使工程项目的质量受到损害,甚至出现质量事故。 1.4 质量隐蔽性 工程项目生产的协调性同样造成生产过程中上一工序的生产结果为下一工序所掩盖,产生隐蔽工程,导致工程项目竣工后的终检验收带有一定的困难。应该及时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并加强工序的质量管理,不能在事后仅凭经验直觉判断。 1.5 终检的局限性 建筑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一般工业产品那样依靠终检来判断产品质量,或将产品拆卸、解体来检查其内在的质量,或对不合格零部件可以更换。而工程项目的终检竣工验收无法进行工程内在质量的检验,发现隐蔽的质量缺陷。因此,工程项目的终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工程质量控制应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1.6 意义重大 工程项目质量的优劣不仅有经济意义-投入是否能带来利润,还有社会意义-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7 受投资和进度的制约 质量、投资、进度控制是工程的三大目标控制,相互制约又相互统一,项目的质量不是独立的,它受投资和进度的影响,所以在控制项目质量时,一定要考虑投资和进度对质量的影响。 2 建筑施工材料检验方法控制 2.1 施工材料检验方法 施工材料检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及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来源灵活掌握,在实践中常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根据工程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用途、来源及质量保证资料的具体情况,质量工程师可决定质量检验工作的深度,通常可按下列情况掌握:①免检(免去检验的过程)。适用于已有足够的质量保证资料的一般材料,以及实践证明质量长期稳定、且质量保证资料齐全的材料。一般建筑企业很少对材料和半成品免检。②抽检(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检验)。适用于对资料有怀疑或与合同规定不符的一般材料;材料标记不清或怀疑材料质量有问题;以及由工程材料重要程度决定应进行一定比例的试验,或需要进行追踪检验以控制可靠性的材料。③全部检验(逐次逐数的检验)。适用于重要工程或虽非重要工程但属关键性施工部位所用的材料,以及为了确保工程适用性和安全可靠性要求而对材料质量有严格要求时。对于材料质量抽检的取样必须有代表性,即所采取样品的质量应能代表该批材料的质量。在采取试样时,必须按规定的部位、数量及采选的操作要求进行。 2.2 施工材料检验制度 2.2.1 检验制度建立的依据 招标图纸及技术说明书。按照国际惯例,材料设备是由承包商定货。定什么样的货,选什么样的设备,主要依据工程招标的技术说明书。但是,承包商从降低成本、节省工程造价的角度出发,希望选用较便宜的机械设备。如果不依据有关说明书来确定相应的检验制度,就可能造成工程质量的低劣。因而必须本着一切材料符合合同规定的相应品级来确定检验制度。 2.2.2 质量检验制度 质量检验制度应包括以下要点:对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如钢材、水泥、砖、焊条等结构材料,应出具出厂证明或检验单,并提供厂家的情况,严禁使用非正规生产厂家的产品。经质量工程师认可后方可使用。对混凝土、砂浆、防水材料等,要监督检验人员做好配合比并按规定制作试块进行检验。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按有关规定作抽样检查。对预加工厂生产的成品或半成品,应由生产厂家提供出厂合格证明,必要时可作抽样检查。对新材料、新构件,要经过技术鉴定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上使用。在以上检验过程中一旦发现有质量问题,质量工程师应立即吩咐停用或采取补救措施。 3 建筑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工序就是人、机、料、法和环境对产品(工程)质量起综合作用的过程。工序质量控制是管理者把工序质量检验反馈来的关于工程产品性能特征的各方面质量数据进行分析,而后针对存在的差异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尽量消除这些差异,使质量达到要求,并保持稳定的调节管理过程。 3.1 工序质量控制内容 工序质量控制是施工技术质量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现场质量控制的重点。工序质量控制的对象从直观来看是按工序控制的目的来控制工序形成的质量特征值的波动范围,即控制其分散程度同时还要控制特性值波动的中心位置。由于工序形成的质量特征值的波动范围和中心值,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工序质量控制的对象是对工序因素的控制,特别是对主导因素的控制。实践证明控制住了主导因素,工序就能稳定,继而保证工程质量,所以工序质量控制的核心也就是管因素、管过程,并不单纯的是管结果。为此:严格遵守工艺规程。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将活动条件的主要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进来,使它们处于受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就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重点,或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3.2 工序质量控制原则和步骤 工序质量控制实际上是通过对工程产品的一部分(子样)的统计性质来判断总体的性质,进而对工序实行控制。其控制的原则步骤为:描绘工作,对通过有关途径和手段搜集来的质量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利用有关图表并借助必要的统计特征数,把数据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分析工作,对经过整理、归纳得到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数据所遵循的规律,即分析其波动的倾向、趋势和影响这种波动的原因。推断工作,根据子样对母体所遵循的规律进行推测性的判断,并据此预测母体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是最有意义的一项工作。但在做推断工作时,必须注意子样与其所代表的母体基本条件不应有所改变。处理工作,根据对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判断及原因分析,决定采取相应的对策办法,来限制异常性原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赵鑫.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技术的工程应用[J].山西建筑,2011,(23). [2] 朱镜雄.如何控制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工程质量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9,(08). [3] 胡泉.建筑施工质量优化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1). 质量工作建议篇8 关键词:工地试验室;试验检测;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近几年,全国交通建设进入“黄金时代”并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足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工程质量事故。究其原因,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就是施工单位忽视了工程质量管理。部分施工单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没有建立一套较健全且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部分工地甚至连最基本的质检人员和试验检测设备都没有,使得工程质量管理失控,从而最终导致了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笔者作为施工单位一线试验管理人员,管理的以某船闸工程工地试验室获得了质量监督机构及业主单位的好评。本文以该工程试验检测为切入点,从工程质量检测手段的角度,主要分析探讨如何切实加强试验检测工作,提高建设工程质量。 一、工地试验室管理的薄弱环节 工地试验室管理的薄弱环节有很多,总结起来大抵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试验检测人员的配备与现场试验检测工作的要求不匹配; (2)质量管理流于形式,体系文件可操作性差; (3)试验仪器设备配备数量、质量或精度不满足现场试验检测工作的要求,不注重检测设备的管理; (4)内业资料方面管理薄弱; (5)母体试验室缺乏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 (6)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二、工地试验室管理薄弱环节的危害 工地试验室管理出现薄弱环节后,其产生的危害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逐一分析如下: (1) 如果试验检测人员数量、持证情况、素质不满足现场试验检测工作的需要,必将导致试验室不能及时、准确提供试验检测数据,甚至伪造、编造试验数据。试验人员未经正规培训,无证上岗,对现行的标准、规范、规程不清楚,常规项目操作不规范,导致试验室不能准确的提供试验数据。 (2) 质量管理体系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质量管理体系没有根据母体试验室的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和工地试验室的实际制订。试验检测人员工作范围、任务和职责不明确;一旦发生问题,责任不清。未建立良好的工作联系和工作汇报制度,导致试验检测工作不能及时、有效的为工程质量控制服务。试验室现行有效的试验检测标准规程不齐全,甚至个别过期作废的标准规程仍在使用。样品管理概念不清,如水泥等重要原材料未按规定留样,若有质量疑问无法溯源。 (3) 试验仪器设备配备数量、质量或精度不满足现场试验检测工作的要求,使得现场试验检测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必然导致检测项目缺失或检测结果误差较大,无法准确指导现场施工。 (4)内业资料管理薄弱,必将达不到一航局及三公司“三标一体”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资料整理不规范、不及时,势必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评定及验收,一旦原始资料遗失必将造成试验检测数据不可追溯。 (5)未对工地试验室进行有效的监督、监管,增加了工地试验室日常工作的随意性,超授权范围从事试验检测项目、随意签发试验报告,如果出现问题将影响工程质量、工程进度。 三、产生薄弱环节的原因分析 工地试验室管理产生薄弱环节的原因很多,仔细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 (1) 施工单位对检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使工地试验室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将建立工地试验室视为履约、应付检查和为工序交验提供“合格”数据的工具,而没有将其作为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在试验室建设、技术人员配备、仪器设备投入等方面明显不足。 (2) 检测行业发展与建设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检测人员数量不适应发展的要求,试验检测工程师持证人数存在较大缺口,检测人员上岗持证率低、流动性大。 (3) 仪器设备管理比较薄弱,设备质量状况良莠不齐。一些质量低劣、虚假仪器设备流入检测市场。许多专用试验检测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未得到有效的计量检定和运行状况监控。 (4)母体试验检测机构设立工地试验室的数量过多,其管理力度相对薄弱。 (5) 随着我国公路、水运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公路、水运施工现代化程度明显增强,质量的均匀性明显提高,施工进度也明显加快,但一些标准规范对检测频率的调整还不够及时,一些项目检测频率即检测工作量仍然偏大,客观上导致为满足检测频率而编造数据。 四、针对薄弱环节采取的措施 笔者管理的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船闸工程试验室,从建立之初就采取了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工地试验室管理,下面就试验室建立的实际情况,逐一讲解: 1.以高标准进行工地试验室建设 为保证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船闸工程试验室建成后能满足试验检测工作的需要,在组建时严格按照工程所需进行的试验检测项目及工程量,配备相应的人员、仪器设备及试验工作环境。 (1)试验室环境建设。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船闸工程试验室位于混凝土拌和场内,整个现场试验室采用轻体板房形式,房间内地面为混凝土面,吊顶采用纤维板并根据试验操作需要砌筑了牢固平整的试验操作台,同时室内采光好,水电的管道、线路布置合理整齐,有安全管理措施。因不同的试验检测项目有不同的试验检测环境和要求,为了避免不同试验项目之间的相互影响,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船闸工程试验室主要由水泥室、力学室、化学室、砂石室、拌和室、养护室、冻渗室、办公室、资料室组成。 (2)试验人员的配备。为保证试验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船闸工程试验室根据试验检测工作的需要配备了足够的试验人员, 熟悉工程试验检测的标准、规范、规程及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和操作等,并具有一定的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经历和试验检测技术水平,试验室负责人具有相应的任职资格。本工地试验室共配备试验人员13人,持有试验检测资格证书10人,其中1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为了充分发挥试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试验人员被合理明确地进行了分工,定人定岗定职责。 (3)仪器设备的配备。为满足现场试验需要,试验室配备了相应的试验仪器设备,详见表2试验仪器设备清单,为了试验操作的方便,试验仪器在室内进行了合理的布局。 (4)试验规范、规程的配备。试验规程规范等技术性文件是试验操作的理论基础,在实际试验过程中也将给予试验操作极大的理论指导,结合本工程的实际,配备了相应的试验规程。 2.工地试验室管理 (1)制度管理。试验室能否正常开展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工作的成效,管理制度化势在必行。草街航电枢纽船闸工程试验室按照公司制定的《试验检测管理标准》及《试验技术细则》并结合本工程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试验站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养室定期测试制度、随机抽样制度、原始记录填写、试验报告审核签发制度、委托试验管理办法、不合格原材料的报告及跟踪处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明确工作范围、任务和职责。其次,建立工作联系和工作汇报制度,加强与施工现场和质检部门的工作联系,及时将检测数据和结果提供给现场和质检部门,同时定期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检测角度分析工程质量控制情况,辅助质检部门共同把工程质量控制好。 (2)人员管理。试验人员应树立企业主人翁精神,提高质量意识严格把好质量关。同时,加强试验人员的业务学习,定期组织学习最新颁布的试验规程和相关技术标准,或者是对既有规范的温习,牢牢把握重点和操作难点;逐一对每一个试验项目进行操作培训,提高试验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纠正一些不规范操作,确保检测工作质量。 (3)仪器、设备管理。建立、健全仪器设备台帐,仪器设备分室由专人管理和使用。岗位责任人对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负有全部责任,并对试验室主任负责。岗位责任人必须熟悉所管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并能熟练进行试验操作,能排除常见的小故障,定期对试验设备进行必要的保养,如擦洗、涂油、通电运行等,使设备处于正常的使用状态。非岗位责任人使用仪器设备须经过岗位责任人的同意,并在岗位责任人指导下或按其要求进行操作。定期由计量部门对计量、测力装置进行计量检定。 (4)资料管理。试验资料及文件是工程实践的真实记录和工地试验室的成果,最后要通过验收并作为重要档案资料存入档案,所以资料及文件的管理要规范系统。首先就是试验资料和文件归档规范化,把试验资料及文件的台帐编制成Excel工作表,利用Excel的数据查询和统计功能快而准地完成查询和统计工作,这样大大方便了试验月报、年报等的编制;其次,试验报告必须有相关试验人员出具,并实行签字负责制,一经填好的试验报告,不得随意更改表式和涂改检测数据;然后,对试验资料和文件及时归档,分门别类,用相同规格的档案盒集中存放,同一部位或内容相近的资料放于资料柜的同一位置,方便查找和翻阅。 (5)母体试验室加强监督。公司中心试验室不定期派人对工地试验室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及试验检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备案并上报项目部,督促整改。同时工地试验室以试验月报的形式将每月的质量控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上报中心试验室。在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例如工地试验室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公司中心试验室派专人指导、协助工地试验室共同完成。 (6)试验例会制度。项目部专门成立了由项目总工任组长,工程技术人员、质捡工程师及试验人员共同参与组成的试验检测领导督察小组,负责对现场试验检测的监督管理工作。定期召开全体试验人员参加的以反映问题和工作汇报为主要内容的试验例会,并积极参加项目部组织的质量例会。 3.日常检测及质量控制 (1)原材料的日常检测。对于工程所需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材料均按有关试验检测规程、技术规定进行检验。本工地试验室自开始承担相关试验检测工作至今,对水泥进行了590次常规检测、对粉煤灰进行了448次常规检测、对外加剂进行了187次常规检验、对钢筋进行了246次常规检验、对钢筋焊接进行了613次常规检验、对砂石骨料进行2959次常规检测。除一批次水泥及钢筋检测不合格外,质量均处于受控状态。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优化。重庆项目部承建的混凝土拌和系统,承担着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工程约190万m3混凝土的生产任务。不同标号、不同级配及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混凝土达40多种,且每种混凝土配合比均需对应两种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是否妥善,决定了混凝土的品质和成本,这不仅影响工程的施工、造价和经济效益,更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草街航电枢纽工程施工至今,本工地试验室分别于2007年4月~2007年7月及2008年4月~2008年7月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作。 4.现场试验 (1)混凝土拌和前做好砂、石含水率检验,根据浇筑令及现场原材料的实际情况填写混凝土配料通知单,并在拌和过程中对计量及拌和物的拌和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2)跟车到混凝土入仓现场,积极收集与混凝土拌和生产、入仓等情况有关的质量信息。 (3)施工中尤其高温季节按规范要求详细记录气温、原材料温度、混凝土出机温度、入模温度及混凝土初、终凝时间,确保高温季节混凝土施工质量。针对原材料测温中存在测量骨料温度的过程中容易损坏温度计的问题及水泥、粉煤灰均采用密封储存无法测温的问题,我部试验室分别采用了红外测温仪测量骨料温度及埋设温度传感器测量水泥、粉煤灰的温度的方法。 (4)加大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检测密度,出现异常须及时查找原因,解决问题。 (5)试验记录、试验报告等资料的整理、控制图的绘制必须规范、及时、准确并能够指导工程的施工;按月或分项工程对混凝土试块强度进行数理统计。 五、总结 试验检测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试验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与项目部的支持和重视程度是分不开的;试验检测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也是工程质量控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来不得半点马虎和疏漏,这就要求试验人员的日常检测和试验工作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程规范的标准,一步一步来,有条不紊,确保试验的完备与精确,真正从源头上杜绝主观因素可能给试验结果带来的影响和偏差。且从事试验检验的技术人员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试验检验和数据处理等工作,用数据说话,不应受其它方面的影响和干扰。工地试验室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董唏中,浅谈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的管理,《甘肃科技》[J],2009.22; [2] 张生钦,交通建设工程工地试验室管理思考现状,《山西建筑》[J],2007.05; [3] 王辉,水利水电工程工地试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大坝与安全》[J],2012.02。 质量工作建议篇9 (上接本刊第2期) 二、以师为本,建构四种生活方式 育人、育脑、育心的特殊性决定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的独特性。我们要倡导并努力践行“运动的、阅读的、研究的、合作的”四种职业生活方式,打造教师职业生活姿态,高雅而文明地行走于现实大地上。 1.运动 身心健康是1,其余是0。只有当l屹立不倒时,后面的0才有意义。各学校要积极发挥工会的作用,建立运动俱乐部,利用工作时间和周末时间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 2.阅读 从全民阅读方面来说,校长不读书,教师不会读书;教师不读书,学牛不会读书;学生不读书,社会不会读书。从教书育人方面来说,学生从心底是不会欣赏和接纳一个只会做题讲题的教师的,反过来说,一个只会解题、做题、讲题的教师是不会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留下生命印痕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生命的长度是无法改变的,但生命的宽度、深度和厚度,是可以自己掌握的。读读文学类,读读哲学类,读读学科史,慢慢地,你会不期而遇地碰到最美的自己。陈平原在《读书是件好玩儿的事》里这样说,“我主张读少一点,读慢一点,读精一点。世界这么大,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很多东西你不知道,不懂得,不欣赏,一点也不奇怪。读书是件好玩的事,不着急,用一生,慢慢读”。我们的学校也不用着急,在浸润式静养式阅读工程中,在校长和管理人员读书的示范和引领下,慢慢地把读书变成一件好玩的事。 3.研究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课不变。这样的工作状态会让我们成为温水里被煮的青蛙,在自我陶醉中失去了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能力,慢慢地失去了当初参加工作时的梦想和激情,渐渐地把工作当成了一种劳绩,职业倦怠感日增。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问题与工作相伴随行,研究它、解决它,自主式的、互助式的,在智慧性的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奇妙的、惊奇的、不一样的世界。一要建立常态化的“三级论坛”:局组织校长(股长)论坛,教研师训中心组织学科论坛,学校组织教育论坛。二是建立常态化赛课或者比教学机制,以赛促训。校级和县级有机衔接,全力推进生本教育和种子课堂建设。三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各类学校不要盲目追求“高大上”的“被课题研究”,要根据自己的教育理想和办学方向确立个性化课题;教研师训中心要切实发挥课题研究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杜绝大一统和一刀切的课题安排。四是纵深推进校本教研。要大力开展“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研究。校本教研是学校科学稳健发展的永动机。校本教研要紧紧围绕课程、德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等节点展开探讨,以求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发展。五是建立回签制度。学校对各项活动和工作,在活动结束时或学期结束时,要组织参与人员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诊断,明确保留点,优化遗憾点,在年复一年的改进中积小变为巨变,从而有效预防在简单重复中走向集体平庸。六是要嫁接而不复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借鉴不是复制而是嫁接。复制生硬,是物理变化,会水土不服,会中途夭折。嫁接是在找准结合点上进行,是化学反应和深度融合。七是建立县级教学成果表彰制度,每两年评选一次。 4.合作 一所学校科学稳健发展,需要的不是英雄个人,而是英雄团队。工作在一起生活几年、几十年,是一种缘分。幸福是人类至高无上的追求。幸福快乐,人人向往之。按照三八法则,人们每天8小时在上班,8小时在家里,8小时在睡觉。因此,上班的8小时和在家的8小时对人们的幸福感和愉悦感同等重要。当我们的工作单位人际关系复杂,钩心斗角,需戴上盔甲处处提防时,我们有安全感吗?当工作、生活和家庭遭遇困难时,同事都是打酱油的看客时,我们会有温暖的家的感觉吗?当我们工作的环境中小圈子林立时,为了一丁点的利益而彼此攻击时,我们心里会愉悦幸福吗?天下熙熙,天下攘攘,然而人生的终点不过是一杯黄土。合作的前提是信任和大气,放下彼此心中的隔阂和偏见,打点起真诚、友善和互助的行囊,在同向同行和同心同力的“大气”中,携手走向教育的远方。一是要民主治校。对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制度要进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轮酝酿,杜绝拍脑袋决策,以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各学校(幼儿园)要设立家长信箱和学生信箱,及时收集和了解家长和学生的合理需求和建议,让家长和学生的声音表达在校园里而不是校外网络上。二是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重大问题决定要提交教代会讨论表决。三是推行捆绑评价。各学校可根据学校实情,在一定范围内实施捆绑评价,避免单干和单打独斗,打造学习和工作共同体。四是要大力弘扬正气,唱响主旋律。发现重于观察,戴上信任的放大镜和宽容的显微镜,去发现校园里优秀的团队和个人,分类分层地建立专业荣誉制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系列;优秀教师和教学新秀系列;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系列;优秀管理人员及管理团队系列;教育奉献奖系列等),浓墨重彩的宣传和表彰,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的成功感和职业幸福感。 三、以校为本,创建内涵校园 1.平安校园 校园安全事件不仅极易被炒作而让学校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给学校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杀伤力,更重要的是,校园安全事件往往会给教师、学生和家庭带来终身性打击和心灵伤痛。人没了,何谈人的发展,发展的前提是平安。为了杜绝校园里的极端的小概率安全事件的发生,一是高度重视人防,谨防校园安全隐患的蝴蝶效应。从理论上说,任何事件都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是否发现、重视和及时整改,校长是校园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二是严守各种安全操作程序,不偷减环节,不自欺欺人,不抱侥幸心理。三是初高中要建立有效的管制刀具清查和学生矛盾排查机制,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幸福校园 我们习惯于用学生未来的幸福来扼杀当下的快乐。人生是一个不能彩排的连续过程,每个阶段的失误都可能影响终身,高考之前的十五年教育尤为重要,它具有启蒙性和奠基性,在学生生命历程中植入一粒粒种子,在他们以后的人生之路上发芽、开花、结果,是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幸福教室的愿景是“快乐的童年,有故事的学校生活,培养有想法的人”;目标是“扎实学习,快乐成长,师生和谐,教学相长”;生态是“民主、平等、和谐”。幸福教室的建立中要关注以下几个节点:一是重视教室里的师生心理感受。简洁美观而突出展示的物理环境布置是必要的,但师生的心理感受才是幸福教室的建设重点:二是重视班级自治。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人是管理者,人人是服务者的班级建设中,强化班级凝集力,达成“因我的存在而让人感到幸福”的目标。三是重视班本课程。班级是学生成长最重要的地方,要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设置学段系列化、阶梯化的班本德育和活动课程。四是建立导师制,实施全员育人。所有教师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通过“1+N”导师制,把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 3.书香校园 良好的学校生态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校园里是否弥漫着书香和琅琅书声。一是阅读书目。朱永新、窦桂梅、李希贵都是学生阅读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他们从适切性角度提供了中小学生阅读书目,可以借鉴。二是建立班级图书角。以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建的方式,建立班级图书角,配齐必读书籍。三是开设阅读课程。各学校可根据校情每周开设l~3节阅读课,在师生的同读、同写、同谈中,把校园阅读推向高位,在经典阅读中提升语言运用技能,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四是设立读书节。通过读书节集中展示读书成果,评选书香学生、书香班级和书香老师。 4.文化校园 特色是个热门话题和高频词汇。我们要理清学生特色和学校特色谁更重要的问题。在梳理我们的教育思路时,是为了学生办好学校,还是为了学校而教好学生,是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事实上,为了学生办好学校才是正确的选择。在学校特色建设中,一是要广泛发动,提炼校园文化内核。基于师生的兴趣、需求和理解,挖掘本土文化元素,提炼出校园文化内核,以此为原点,扩展开来,设计活动、开发课程,经过3~5年的实践期,力争形成学校特色,达成一校一品,一校一韵,避免千校同面。学校特色的形成一定是基于学生的特色和多元的课程来呈现的,没有学生的特色和丰富的课程作支撑,学校特色便是水中月、镜中花。二是学校特色创建是一项慢的工程,不是一年半载能够形成的,需要时间来积淀、发酵、放大、甄别和筛选。持之以恒、常抓常新,方是孕育学校特色之正道。三是学校特色就是学校文化。特色一旦形成,便成了学校文化。文化是一种场,看不见摸不着,师生在场中耳濡目染,言行得以改变,素质得以提升;文化是一种基因,基因可以遗传、转录和表达,以文化人,以文化心。这样,从校园里走出去的师生就会带有浓郁的特属学校的文化印记和独特气质。 5.开放校园 校园是象牙塔,有别于社会其他组织,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把学校封闭起来,独立于社会之外。相反,为了赢得学校的发展空间,我们要主动打开思想和视野的大门,提升办学品位,展示办学成果,求得地方党委、政府、社区和家长的认同、支持和尊重。一是要引领教师勇于自我否定。在常态化的反思、学习和研究中,主动敲碎个人的果壳世界,不断拓展自我认知边界,积极提升自我效能感。二是多元展示办学成果。学生在学校里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高低是家长最期望知道的,学校要利用校园开放日、亲子活动和家长会等平台,充分展示学生的发展和多彩的校园生活。积极改造家长会,让家长会远离批评和指责,多一份精细和理解,多一些学生发展成果的展示和家庭教育的建设性意见,努力寻找家校教育的最大合力线。慎重对待请违纪学生家长到学校,更不要把家长当成学生,盛气凌人的教育。三是多向当地党委、政府和社区汇报。学校建在地方和社区,有许多困难是教育局和学校自身无法解决的,要依赖当地党委政府和社区,在积极丰动的汇报、交流、互动和配合中,求得深度理解和实质帮助。 为确保绿色质量建设的执行力,特提出几点工作要求: 建立低碳督导检查评价机制。局机关各部门督办检查评价学校工作时,要统筹兼顾,最大程度地降低对学校工作的干扰。一是综合检查、痕迹检查和不打招呼检查。综合检查是指安全、教育、督导和信息化等可合并进行,各司其职;痕迹检查是把所有的检查结果纸质化,一式多份,校长签字确认,作为绿色质量建设过程性评价的依据;不打招呼检查是看学校的教育常态。二是所有局机关和二级单位到学校检查督导评价时,原则上不在学校就餐,确需用餐的,一律在学校食堂进行。三是督导评价时,尽量减少对纸质资料的要求,以过程性常态资料为主,以避免学校人、财和物的浪费。 建立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机制。出现下列问题时,对学校绿色质量评价一票否决,对校长(园长、二级单位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实施责任追究。1.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校园安全,因违纪而被纪委、监察部门调查处理的);2.出现课程设置和学业考试弄虚作假(以查实为准)的;3.教师中存在有偿家教(以查实为准)的;4.质量建设出现重大问题;5.出现大面积不和谐因素影响学校稳健发展的。 建立学校管理人员动态管理机制。为了学校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校长带领的管理团队要敢作为、善作为,防止慢作为和乱作为。教育局将出台《学校管理人员聘用管理规定》,建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建设风清气正的管理文化。 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如果我们今天不在学校里放手,不让学生将一些不适应和不成熟在校园里表露出来的话,他们只能在以后的大学校园里或者工作岗位上表露出来。正确的选择当是创造常态下的教育情境,让教育在冲突矛盾中、在参与体验中、在活动感悟中显示力量。 质量工作建议篇10 (一)评议内容: 1、是否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规划,明确年度建设目标,制定推进方案,落实推进措施。 2、各级财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投入、运行经费的投入和争取上级部门政策资金及使用情况。 3、市及各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情况,是否建立并规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工作制度。 4、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贯彻落实情况。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和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为核心,以切实履行好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职责为根本,以加快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站)建设为手段,把接受市人大代表专项评议作为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的重要机遇、作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重要动力、作为提升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的良好契机,扎实开展“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突破年”主题活动,不断强化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通过认真组织自查自纠,坚持边查边改、边评边改,强化薄弱环节,确保取得实效。 (三)总体目标: 1、全年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2、年内在重点乡镇、“三品”基地和企业示范确保建成50个农产品质量检测点,并全部投入使用; 3、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可追溯示范创建,计划建设10个试点镇、20个试点基地,探索经验,逐步推开; 4、年内确保新增“三品一标”申请获证数达到220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占食用农产品总种植面积的比例提高2-3个百分点。 二、重点措施 为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根据人大评议内容,我委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落实工作措施。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培训。以省颁布与实施即将出台的《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为契机,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全面提升社会公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重点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形成一支以县、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为骨干,乡村农技员和示范大户、农业企业科技人员为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推广队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和农业生产者的整体素质。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质量安全知识,营造全社会放心消费的良好氛围,保障农业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2、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依法完善属地管理、权责一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市、县(市、区)、乡镇三级政府之间明确监管责任,明确任务目标,层层签订责任书;农委系统上下从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业务工作出发,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乡镇政府和基层农业部门针对不同产业状况,从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源头监管出发,与“三品”基地或企业、规模经营户、区域组织等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或落实安全生产自律承诺书。 3、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按照强化市一级、整合完善县一级、提高乡镇和基层(市场、基地和企业)的建设原则,逐步建成上下结合、定量检测与定性分析结合、重点防御与区域监控结合、面上抽检与企业内检结合的较为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网络和质检体系。一是重点加强市级检测中心建设。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投入,确保市级检测中心设备到位、场所到位、人员到位、技术到位,通过省级认证并正常开展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二是加快县级质检站的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东台市农产品检测站认证,尽快形成实际检测能力。督促其他县(市、区)检测站建设的机构人员到位、资金配套、资源整合和仪器设备添置等工作,力争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增强区域性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三是推进农业重点乡镇检测室建设。结合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改革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乡镇和试点基地建设,推进10个农业重点乡镇农产品检测室和20个农产品基地检测点建设示范工作,增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和自检能力。四是引导自律性检测站(点)建设。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建立自律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点)。重点督促亭湖区两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促进其同步施工建设、同步完工、同步通过验收使用。 4、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一是要健全完善县级监管机制。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源,各县(市、区)农委均应设立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健全责任心强、业务精的监管队伍,同时给予必要的农产品质量监管经费保障。对县级农、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建设,要做到不搞多中心重复建设,做到分工不分家、目标一致、资源共享、齐抓共管、提高效能。二是要实现乡镇监管无死角。督促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中,必须要设置农业安全员岗位,并明确专职监管人员,提供必要的监管条件和手段,确保切实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并加强考核,落实目标奖惩制度。三是提高综合监管的合力。落实好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以构建政府监管、部门协作、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四是逐步形成全社会监管机制。要积极发挥全社会力量,通过建立有奖举报制度、新闻媒体监督、设立社会监督员等形式,逐步形成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机制。 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通报制度。建立检测数据库,加强监测结果的汇总、比较、分析,充分利用检测结果,开展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评估,并加大检测评估结果的通报和问题产品责任单位、责任人的查处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最小范围的控制安全隐患。二是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制定和履行农产品准入制度,坚持执行对进场的农产品“有标验证确认进场,无标检验合格进场”,把无标识、不可溯源的农产品检验作为日常的重要工作来狠抓落实,切实把好市场准入关。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着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确保突发事件处置及时有力,有效控制事态扩大和蔓延。四是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制度。按照“依法科学、准确全面、客观公正、严格程序”的工作要求,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信息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预警通报,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预测、预报和预警。 6、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一是将“三品一标”基地管理作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做到“三品”建设数量与建设质量并重,提高获证单位的年检率和续展率。二是积极动员和组织申报,年新增“三品”申报和获证数220个以上,争取新增一个县域申报或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争取一个规模达10万亩以上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通过认证,使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覆盖率比去年增加2-3个百分点,达到80%以上。三是着重推进“三品”基地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按照“有标准、有记录、有检测、有标识”的要求,积极开展示范镇和示范基地建设,以探索不同类型的“三品”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自律制度,逐步实现农产品产地准出和质量安全可追溯,实现“三品”发展数量与质量的有机统一。 7、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一是从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可追溯入手,建设20个试点基地,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积极推进“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和标准化生产措施的落实,真正把好安全生产第一关。二是探索“全镇域、整建制”实现食用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管理,开展1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乡镇建设工作。三是着力推进各类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园区创建活动。以此来探索和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模式,促进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规范化使用和管理,从而实现提高农产品源头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建设,争取市财政安排以奖代补资金,以推动示范工作。 三、工作计划: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对市农委专项工作评议工作的部署,市农委接受评议的时间为年3月至9月。为了确保本次评议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农委工作实际,评议分为宣传动员、自查自纠、接受评议、整改落实四个阶段: (一)宣传动员阶段 1、召开农委领导班子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传达市人大专项评议工作部署安排及工作要求,统一思想,确定工作重点,研究迎评工作事宜。 2、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班子,制定工作方案。 3、召开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迎评工作。 4、召开专门工作会议,将迎评工作责任分解到各相关处室、单位,签订责任书。 5、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召开动员会,制定本部门、本单位工作方案,落实责任到人。 (二)自查自纠和调查阶段 1、对照检查。根据评议的内容和分解的责任,各处室、各直属单位深入开展自查,主要是履行职责、工作推进方案、工作措施、工作成效等情况。 2、征求意见。由农委通过电子邮箱、举报电话、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深入县乡、基层、“三品”基地(企业)等措施,广泛征求存在问题、意见和建议,同时广泛征求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 3、剖析原因。针对各种途径征求到的意见、建议、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分类,分析原因,查找根源,确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单位、科处和责任人,在查中改、在查中纠。 4、自查自纠。适时向评议小组提交自查自纠报告,说明自查出的问题及落实的整改措施。 (三)接受评议阶段 1、积极主动配合市人大评议工作小组做好评议工作。在接受评议时,以诚恳谦虚的态度听取市人大评议工作小组、人大代表、各界人士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对待,落实整改。 2、市农委主要负责人向人大常委会作专项工作报告。 3、市农委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回答参评人员提出的问题。 4、接受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专项工作测。 5、对评议组提出的意见,虚心接受,认真对待,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剖析分解,查找原因,落实整改。市农委主要负责人就专项评议工作情况做表态发言。 星空体育 (四)整改阶段 及时整改存在问题、促进被评议工作上水平,是本次人大评议的主要任务,各处室、各直属单位要针对自查自评出来的问题和人大代表评议的问题或意见,对照各自职责,制定整改方案,认真整改。 1、制定整改方案。对存在问题逐条对照检查,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提出具体整改措施。 2、落实整改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将整改工作中的具体任务、目标和要求分解到具体的处室、单位和人员,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职责和期限,抓好整改的落实。市农委接受人大评议工作领导小组的跟踪督促、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3、完善规章制度。分析问题的原因所在,规章制度缺位的,迅速制定相应制度;制度不健全的,迅速进行修改完善。 4、提交整改报告。整改工作结束后,及时撰写整改报告,报送市人大常委会。如未能在整改阶段落实整改的,要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原因,制定全面整改到位实施计划,直到全面完成。 四、组织领导 1、提高认识,摆上重要位置。市人大常委会对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专项评议,这既是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促进和推动,也是对承担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主管部门的鞭策和激励。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市农业系统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人大评议活动,要把专项评议作为推动全面工作的机遇和动力,要变被动查纠为主动查纠整改,变“要我评”为“我要评”。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6597653369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